搜索
林庆治的头像

林庆治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27
分享

从唐诗宋词寄来的明月情怀

1

浮云柔和似絮,皓月清辉如雪。没有夕阳瑰丽,不如晚霞浓艳。朦胧月色下,世间万物更显素雅,望月的眼神平添丝丝喜悦,暗生淡淡愁绪。

此刻,适宜谈情、思乡。适宜抒发家国情怀、感悟人生。更适宜,赏读唐诗宋词。


2

月色下独自书写诗词,是心灵的荡涤,情绪的宣泄,也是疼痛的忘却。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寥寥数笔,便在读者心中勾画出一幅恋人月光柳影下卿卿我我的缠绵景象,将宋词细小生活之中的精彩感悟,描画得淋漓尽致。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虽无李商隐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那般迷离恍惚,忧伤动人!但诗中营造出的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依然让人醉心不已。

读着读着,仿佛那已不是诗,也不像画,而是一种人间美好情愫,带着月色,带着哲思,带着淡淡的哀怨,历尽沧桑变幻依然晶莹欲滴。句中每摸上去,仿佛依然温润如玉。


3

含月亮与水的古诗词,数不胜数,为何《春江花月夜》能以“孤篇盖全唐”的气势光耀千古?且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张若虚将笔墨凝聚在一轮孤月上,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笼罩在勾魂夺魄的意境里,一幕经典动人的良辰美景,从此闪耀千年。在这首诗的光芒下,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黯然失色了。

或许,高天朗月觉得人间诗篇,都不足以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特借张若虚之手,换来几句好诗。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关望月怀思的诗句不胜枚举,而我却对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爱不释手、百读不厌。句中虽没一个奇特字眼,但将明月与大海巧妙系一起,注定其意境雄浑阔大。一个“生”字,把海上明月这一高华浑融的气象描绘得无比生动传神,接着由景入情浑然自成。与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样,各极其妙,皆成千古名句。

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相似,闭上眼睛,一幅水天相接、明月映照水面宏阔非凡的夜景,便立即呈现出来,画面感极强。心情烦闷之时,读之更易被诗中营造的豁达意境和真挚情感所折服。

句中每字都很简单,但经如此排列组合,却严丝合缝得像天生就在一起似,这就是唐诗宋词的魅力!


5

读唐诗,除了春花秋月的浪漫抒情,也不应少了构成“盛唐之音”的边塞诗,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看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此诗开篇不凡,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转换,有深沉的历史感和宏大的空间感,有断金裂帛之声。细读此诗,感受其一气呵成的流畅气势,感受其雄浑豁达的主旨、高远的意境以及婉转悠扬的音调,就不难理解,为何明人李攀龙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因为诗文,让我的生活有了痛感,让我在味如嚼蜡的柴米油盐中嚼出了清风明月。


6

尽管对浩瀚精深的唐诗宋词理解仍浮于表面,但已能从中收获很大的触动与快乐!

孤寂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欢畅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惆怅时,“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悲伤时则告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无论月亮以怎样的姿态出现,都让人觉得是如此幽美、醉人

弯月时,可以是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半月时,即化为李白眼里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月满时,可以是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残月时,可以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恍惚中,似乎看见古人将月亮安放在一张薄纸上,安放在一首唐诗或一阕宋词里,安放在古典的墨香里......其吟诵之声仿佛穿越时空,带着月色,无边无际,无法躲避。

每一声,都暗合心跳,余音袅袅,欲罢不能。


7

今夜,万籁俱寂,月光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漫无边际的明月情怀漫过我的心窝,旋即又泡沫般消逝,只剩下抬头仰望的我,像一块刻满唐诗宋词的礁石......

今夜,没有怀才不遇,也没有离别幽怨,更没有亡国之痛,人生的喜怒哀乐与成败得失都融进月光里,融进唐诗的浪漫瑰丽和宋词的婉约豪放里。

   珍惜眼前人,珍惜中华盛世,正如月亮素雅清和的内质一样:只要初心未改,定会岁月陈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