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本书让一个人心动了,那这个人一定和作者有着相似的共情;如果一本书让一个时代的人心动了,那这个作者一定写出了这个时代人的心声;如果一个本书时过境迁,还能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人,那这个作者一定写出了为人的心声。
如果要选择一本能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书,我选择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也相信,不只我一个人做这样的决定,是许许多多像我一样平平凡凡的人都会有的决定。我们都是平凡人,生活在平凡的世界,无论时代怎样更迭,我们依然平凡,世界依然平凡。
在没读《平凡的世界》之前,我是一个文学盲,这和我的家庭背景,和我受的教育,和我对自己定位的人生目标有莫大的干系。农村家境,没有一本藏书,母亲敌视文学,视文学书为害书。所以成长的路上,我与文学是隔绝的,隔绝到什么程度呢?一堂外校语文老师的课堂上,我回答不上来苏轼的诗句中“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是什么。尽管我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我一直自卑,我觉得自己知识非常贫乏,我不敢和别人聊天,那样会暴露我的无知。
但是我心中的文学种子一直在。那是在初中的时候,应广播站同学的索求,我写了一首诗,居然播出,居然语文老师还做了点评,并且用韩寒的故事鼓励我多写。那时候我发现心中有一颗种子在萌动。为了母亲的期望和母亲给我描绘的未来,我只能将那颗种子收藏起来。
就像世上两个有缘分的人终究会相遇一样,我与文学终究还是在我工作多年之后相遇了。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多年,无数个加班对身体的消耗和对精神的消耗让我要寻求解脱,我需要另一种方式能让我得到释放,我想让精神在草原上自由地飞翔,在这个时候,《平凡的世界》来到了我的身边。
曾经也耳闻了的路遥,曾经也耳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想我得好好地读一读。在加班回到家,在哄幼子睡着之后,我拧开床头的台灯,静静地读。因为看书太少,没有练就一目十行,甚至没有练就一目一行,我就只能一字一字地读着。我竟然也不着急,觉得这样的速度正好,这样我就没法囫囵吞枣地去读。路遥是用钢笔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写出来,我得一字不拉地读下去。
《平凡的世界》让我受到了心灵的颤动。一孔窑洞,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时代,一个世界,春夏秋冬,年年月月,朝朝暮暮,日复一日;贫穷但没有抱怨,有的只是倔强;艰苦但没有放弃,有的只是热情与坚持。贫穷与艰苦阻止不了庄家人的精神追求。在坚持与追求下,一切的难关都过去了。我们追问圣人,我们追问哲学,甚至我们追问沉默的佛,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才能好好的活着?其实生活是最好的回答,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平凡中超越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在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我对路遥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像追星一样,想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写出这样撼动人心的长篇巨作。我找他的书,看有关他的一切介绍的文字,看他的成长经历,看他创作的过程,看他对人生的看法。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记录他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心路历程。包含了萌生这篇巨著的念头,创作这篇巨著整个艰辛的过程,以及创作这篇巨著的的导师--《静静的顿河》。如果不是这篇随笔,不会想到创作这篇巨著的艰辛。或许就像路遥认为的那样“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用充实的十年时间磨出了一剑,这一剑像黑暗中的曙光一样,成为一颗明珠。
除了《早晨从中午开始》,关于路遥的评论和传闻,我都喜欢看,有评论说因为路遥不完美的人生际遇,所以他安排了《平凡的世界》人物结局的不完美;有传闻说路遥在写完《平凡的世界》后,将钢笔扔出了窗外,爆了一句粗口;也有传闻说路遥领奖时生活窘迫的还得靠弟弟接济;然而不完美才是人生,这一点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也曾经说过。人物结局的不完美不是路遥的刻意安排,是平凡的大千世界本就这样;那句粗口是一个人用尽心血的呐喊,十年的苦难使他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折磨,之后他的生命逐渐走向了终结;生活的窘迫大概是执着于文学的人都有的窘迫,像曹雪芹,在潦倒中写出了《红楼梦》的不朽之作。他们把全部的心血用于铸造金子,铸造明珠,即便搭上了自己的生活与人生也在所不惜。从一个人短短的一生来看是不值当,但是放在人类无限长的文明史上来看,谁又能说那不值得呢?
今天当我处在我这个时代,当我觉得生活很苦的时候,当我在星空下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当我在单位的工位旁打地铺的时候,当我陷入自由的追求与生活的压力两相矛盾的时候,当我仰头看着星星很无奈的时候,当我看着比我更为辛苦穿着更加破烂的人时,我觉得我很辛苦,像我一样的很多人也很辛苦,甚至想不明白这个时代为什么这么辛苦。
当下卷与躺平成为一种矛盾,成为当下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矛盾。每个年轻人的心里都在苦苦地挣扎着。甚至出现了一种很无奈的悲观,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也许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该有的苦难。鲁迅那个时代是救国的苦难,路遥那个时代是改革的苦难,我们这个时代是疫情之后卷的苦难。在苦难的开始都是彷徨,但是彷徨与逃避是没有用的,时代的苦难需要这个时代的人来想办法,需要这个时代的人来挑战苦难,需要这个时代的人在挑战中做出牺牲。鲁迅的时代是用生命来救国,路遥的时代是用奋斗来致富。总会有办法的,就像少安解决贫穷那样,他不只是在地里刨庄家,也在村里办砖厂;就像少平追求理想那样,不放过任何一个上进的机会。
我与路遥处在不同的时代,我们又都处在相同的世界,他当时平凡的世界也是我现在平凡的世界。只不过我是跨世纪的人,生于上个世纪,成长于上个世纪,生活于当下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当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时,我刚出生,所以路遥那个时代的人事物和艰苦对我都不陌生,有些我见过,有些我听过,有些我经历过,所以在经历新世纪新时代的艰苦时,我很容易就想起读过的路遥。
我重新回忆了我读过的路遥,他的人生,他的时代,他的著作。
有一句话说的好,“年少不知曲中意,读懂已是曲中人”,在经历生活的苦之后,在经历岁月的打磨之后,在经历人生的波折之后,总会想起路遥《平凡的世界》。
如果路遥还在,他今年74岁,或许还有机会为他老人家斟茶,再探讨平凡世界中的人生,我想他还会再重复这样的一句话: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