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左里右邻的头像

左里右邻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07
分享

黄 冈 记 忆

我的家乡在黄冈,人文历史重镇、红色革命老区。很多人说起黄冈,少不了提及“黄冈卷”,那一张张反复模拟测试的考卷,是我们曾经刻苦攻读时的难忘记忆,也是话语间不经意散发的淡淡乡愁。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场和自己博弈的考卷,每个日常你努力了,生活终究会给你打分,分数也许是在别人的评价里,也许是在你的额纹里,更多的是在你回首时的微笑抑或忧伤里。

(一)熏陶

离开家乡越久,身上的黄冈印迹越深。记忆中的“黄冈密卷”,其实就是黄冈中学经常模拟测试的试卷,可能是其难度或者是和高考试卷的契合度,形成的一种“神秘”感。对黄冈学生来说,这种差不多一天一练的测试,既是一种“考场文化”的反复熏陶,更像是家乡崇文尚教的外在表现。黄冈向来文风昌盛,自宋代始登科进士便名冠荆梦,麻城更被誉为明代进士第一县。史载河东书院是宋代22所著名书院之一,宋理宗曾题写匾额,清朝光绪年间书院改名黄州府中学堂,也即黄冈中学前身。

在黄冈,不管你就读的是黄冈中学还是其他中学,上学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记得上初中就开始住校就读,每天五天半起床,然后洗漱、晨炼、早读、吃饭、上课、下课、吃饭、夜自习、熄灯睡觉,班级考、年级测、校级赛,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几十位男同学睡的是大通铺,冬天的手常常长冻疮变成“小馒头”。有人说这是“炼狱”般的生活,但我们都是乐天派,因为黄冈人知道“不吃苦中苦,何来人上人”的朴素道理,而高考就是对学生“苦中苦”的终极测试。高考,同样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高考无疑是当今社会最为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尤其是给了农村学生、寒门子弟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有机会,才有改变的可能。

除了学校,学生时代受熏陶最多的还有三件事,一件是听书,每年夏夜乘凉听说书人讲书,成了我们在竹椅上最期待的事,三侠五义、书剑恩仇录……伴着锣鼓声,侠义忠良装满了年少时的理想,也让我有了看遍金庸、梁羽生、古龙所有武侠小说的执着和爱好,回想起来,武侠小说应该算得上是我文学爱好的启蒙。还有一件就是看戏,春节期间跟着家乡的楚剧团一个村一个村地跑,看的听的多了,那种曲折婉转的楚剧迓腔,至今还能哼上几句。戏剧所特有的叙事方式,尤其是大悲大喜时的夸张手法,往往能达到情绪渲染的最佳效果,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还有楚剧服装的扮相,更是留下了深深的美学记忆。

第三件事是放牛,登山、爬树、放牛、捕知了,是年少时的日常,小时候随村里的大人去山上砍过柴、放过牛,也上树掏过鸟蛋、捕过知了,我喜欢带着小人书,牛乖乖吃草时,就找块山石坐下来看书,忘乎所以时常常被大人叫唤你家的牛跑山那边去啦,然后惊慌失措地跑去找牛,后来才知道是大人在逗我,其实牛跑不远的,哪儿草多它会一路吃过去,而且有大人帮忙看着呢。印象中最惬意的,应该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站在山顶那块巨石上齐声高喊,满山的回音让我们欣喜若狂,然后比试谁的声音更大。最浪漫的,当然是涨水季节看夕阳落山,放牛回来,河水比较深,牵着牛绳,骑在牛背上,时不时几只飞鸟掠过水面,晚霞洒了一河光影,波光粼粼。回想起来,那场景,就缺一个吹笛子的了。

(二)渊源

去过南昌,也曾登上滕王阁远眺,吟诵《滕王阁序》,听导游讲解滕王阁的历史渊源,很是佩服阎公重修滕王阁的远见卓识、荐才王勃的容人肚量,有感而发写过的一首诗《南昌,击节赣江的波澜壮阔》,以穿越式的写法表达自己的敬意。其实,自己的敬意更想献给这位同乡阎公,对的,王勃《滕王阁序》所提“都督阎公之雅望”之“阎公”,即时任唐朝洪州(今南昌)都督阎伯屿,黄冈麻城人,他曾在麻城家乡“筑居临河上,今名阎家河”,也就是今天的“阎家河镇”。

年少不知事,很多年以后才慢慢知晓家乡的那些传奇。据史载,公元前506年,吴楚两国军队对峙于阎家河境内,军事家孙武率领吴军,抢先越过举水河,以柏山为点将台,排兵布阵,激励3万吴军勇猛作战,以弱胜强,大败20万楚军,这就是春秋时期以少胜多的“柏举之战”。而“麻城”这个名字,同样来源于一段历史,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后赵部将麻秋南下戍边,“麻秋筑城池,得麻城古邑之名”,所筑“麻城”的古城遗址就在咱们村——阎家河镇古城村。记得村后面曾经有一排排土墙遗址,小时候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攀爬玩耍,全然不知道这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可惜,土墙早已被拆除,原址翻建了一排排的村民住房。

地名名头往往和名人大家有着深度的牵连,并由此积淀升华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黄冈就是这样,杜牧、苏轼、李贽等文化名家、思想大家都曾在麻城留下传世佳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首诗,据专家学者考证,唐代诗人杜牧这首《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就是麻城市歧亭镇的杏花村。史载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春,杜牧被贬为黄州刺史,从长安出发,清明时节抵达麻城歧亭杏花村,正逢阴雨绵绵,写下了留传千古的《清明》诗篇。可惜杏花村至今没去过,下次回家乡,一定要去看看,只是不知道到时还有没有牧童指路。

岁月流逝,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常常因为一些不经意的浪花或者涟漪,刻下时光的印迹,慢慢滋生让人仰望的云烟,黄冈密卷及其背后的崇文重教之风,谁说又不是这样的呢?宋代另一位大文豪苏东坡也曾留足麻城,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春因“乌台诗案”被贬赴任黄州路过麻城歧亭,与隐居杏花村的好友陈季常邂逅,之后又曾三次从黄州来杏花村看望好友,并留下《方山子传》、《歧亭五首》等不朽名篇以及“河东狮吼”的典故。明朝思想家李贽,也曾寓居麻城十二年,著书讲学,其开坛讲学的地方就在阎家河镇的钓鱼台村,为黄冈的人文史册留下了一段佳话。

(三)视野

黄冈地处大别山南麓,有山有水好地方。于山水,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离咱们村不远有条河,河对面就是山。对水,不恐惧,游泳就是在那条小河以及家门口的池塘里学会的,说是“学”,其实就是被大人反复扔到水里锻炼出来的,呛水是常有的事,至于泳姿也没有什么蛙泳、蝶泳之说,不管是不是狗爬式,关键是游的要快、水下憋气要长、浪急时要顺势、草密时要小心。说到山,印象最深的就是离家不远的九龙山和龟峰山,尽管两座山同属大别山脉,却完全是两种风格,九龙山神秘,龟峰山险峻。

记得初中秋游去过九龙山,山不高,而且还是光秃秃的。九龙山为火山岩构成,属国家地质公园,以千年柏子塔为中心,始建于唐建中四年,也就是公元783年,立于塔顶,只见九条贫瘠红石山岗,绵延而来,寸草不生,形似九条赤龙围拱着柏子塔。民间传说,此地九龙缠顶,有帝王之气,唐王遂在九龙山建塔镇守。柏子塔下,有一寺庙,满山无树,独庙前存一片竹园,两株古柏,一口石塘,静谧清幽,远远望去,恰似一巨龙之龙头状,实是奇山奇景。岁月的风侵雨蚀,早已把山上的泥土冲刷干净,留下斑驳的岩石和楮红的粘土,裸露在空气当中,呈现出苍凉的雅丹地貌。阎家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柏子塔建成以前,一直是战乱不断,说来奇怪,柏子塔建成以后,这里再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争和灾难了。千百年来,柏子塔像是一个默默无语的老人,以一身脱俗的风骨,穿过风雨飘摇的历史,静静地伫立在九龙山上,默默地教化前来瞻仰他的子民。

龟峰山则是另一番风景。景区标志性的奇特景观就是神奇的山顶龟首,其神形酷似一只翘首问天的万年巨龟,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拔地而起,垂直高度达300余米,终日白云环绕,登临其顶,如入仙境。“龟峰旭日”是此景区的又一大奇观,史书上曾对龟峰作过这样的描绘“每当秋高云尽登龟山顶,望江汉披练,而于夜半观日出尤奇,此时观日出,只见扶桑动摇,海水吞吐,金蛇万道,射目荡心”。龟峰山从龟头至龟尾延绵25公里,其间是70多平方公里的大片原始森林,这里又成就了黄冈近年来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景观——“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国际权威专家经过对龟峰山杜鹃花的现场调查、取样和检测,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麻城杜鹃是我见到过的该种杜鹃分布最集中、林分结构最纯、种群面积最大、树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优美、景观最壮丽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开,堪称世界奇迹,真可谓麻城杜鹃甲天下”,自此,麻城有了 “杜鹃花城”的美名。有朋友去黄冈,我经常推荐四月去,而且一定要去麻城龟峰山,看那险峻山峰上一年一盛开的杜鹃花海,纵览山河烂漫。

山水拓视野,人文丰历史。有人说山水能净化人的心灵,我觉得一个地方的人文可以让心灵生长翅膀,情怀的翅膀,让你想飞,飞进那历史的文脉、那诗化的仙境。后悔年少时没能学会吹笛子,不然此时站在龟峰山顶,先吹一曲《小放牛》,放飞自由的心情,再吹一曲《铁血丹心》,激发如金庸笔下的热血澎湃,任山风吹拂,我心依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