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好多年了。前段时间回家,先后去了董必武故居、李先念故居、林家大湾、杏花村,还有就是东坡赤壁。东坡赤壁算是重游,记得大学时曾经去黄冈实习三周,全班同学一起游览过东坡赤壁,印象中拍过照片的,可惜没找到,只找到一张全班同学在景区外的长江大堤上的合影照,那时青春年少,同学们走在大堤上,你一句我一句,大声朗诵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长江的风很大,每个人的头发都是零乱的,更显意气风发。
虽是重游,还得靠导航。还好,家乡发展很快,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从家里出发到东坡赤壁,车程也就一个半小时,我们沿大广高速南下,出高速,进入黄冈大道。这条路十分的宽敞,像是迎宾大道,或许因为是假期,路上的车不多,一路畅通,看到马路右边是高高的江堤,堤上还有几辆车,猜想上面可以看到烟波浩渺的长江,回程时一定要开车上去看看。在景区门外停好车,远远望见一块很大的牌坊似的门楼,走近看到上面“东坡赤壁”四个大字,在蓝天碧云下显得格外庄严古朴,还没进景区,赶紧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这回终于有了到此一游的“证据”。
经过一座拱形桥到了景区大门处。来之前做过攻略,微信上说只要在买票处当场背诵苏东坡的三首诗词,就可以免票进入景区,前一天的晚上赶紧搜了几首默默背了背,到了现场,自己默背了一下,果然年龄不饶人,记忆力严重衰退,卡壳厉害,只要乖乖买票了。步入飞檐斗拱的赤壁正门乾坤阁,秦砖小路直上八卦桥,经锁春台,过蜂腰桥、泛舟池,这里正是当年苏轼泛舟作赋、酹江邀月之地,池岸断壁上,昔日江水冲刷的遗迹仍依稀可辨,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高大的白色苏轼全身立像,面对大江长天,衣髯飘逸,凝神伫立,令人敬仰。景区有个小福利,随门票附赠了一张很考究的东坡赤壁明信片,景区接待中心边就有一个邮局,在明信片在写下祝福,投进了“黄州东坡,世界东坡”邮箱。
迎石壁拾阶而上,先是看到“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1956年11月15日由湖北省人民委员会黄冈地区专员公署立,沿左边台阶上去,便是东坡赤壁的山门了。山门外那副对联“空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淡而有味,山门口打卡拍照的游客多,要排队,即便拍了,镜头里面还是少不了有其他游客的身影。热门景点就是这样,别人成了你的背景,你也成了别人的背景,一种不认识的缘分,相互映衬,彼此之间多了一份微微一笑的默契。
进入山门,就是二赋堂,始建于清代,匾额系李鸿章所题,堂前对联“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堂前右壁刻有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书写的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木壁前后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大如拳,前为楷书,豪迈俊逸,清代黄州程之祯所书,后为魏书,古朴苍劲,近代书法家李开重所书。游客来了,大多静静地站着欣赏,几个小孩倒是没有顾忌地念着赤壁赋的诗句。诗词文化的传承,除了学校,影视、旅游也是很好的承载方式,沉浸式教学的效果大多不错的,《长安三万里》的观影剧场成了孩子们的唐诗齐声诵读,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从二赋堂出来,西南十余步有酹江亭,面江临壁而建,亭内嵌有清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手书《前赤壁赋》书贴石刻,亭西侧并立着坡仙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清代黄州知府郭凤仪的《东坡老梅》等石刻。坡仙亭西下十余步为睡仙亭,相传当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时,曾醉卧于此,亭内石床石枕尚在。在碑阁处,因阁内四壁嵌有清人杨寿昌创意、杨守敬选刻的《景苏园贴》石碑126块而得名,其中119块为苏轼手书,是我国苏轼手书作品最多、摹刻质量最佳、保存最完好的苏书碑林。书法爱好者,这里一定要来,可惜我是外行,看不出其中的门道。
沿台阶再往上走,就是高高在上的栖霞楼了,栖霞楼是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位于赤壁最高处,有“江淮绝胜”之誉,因楼背山面江,落日时晚霞染红大江,照映楼身,如霞归栖,故名栖霞楼,讲解员介绍说现楼为重建,楼名为茅盾题,栖霞楼下的平地北宋时还是长江流过的地方,江水现在已经远离东坡赤壁了。果真是时光流逝,沧海桑田。
苏轼诗词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总给人荡气回肠之感,全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清代词论家徐轨称赞苏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首处的这种妙绝,我也曾试着写过一首《浦东》,第一句“浦江东岸晚来秋,今夜特别温柔”,被笔友称为似神来之笔,当然,这种“温柔”相比那种“风流”,只能算是“小家碧玉”了,豪迈不够,柔情有余。
话说回来,苏东坡这“古今绝唱”的背后,关键的关键,是他的博学多才,诗文书画皆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巨大,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这种才华,膜拜,不是只说说的,不能不服。当然,于我,最佩服的,还是他诗词中的那种豪迈,男人所特有的那种豪迈。
《天下宋城——千年文脉溯源及嬗变》一书遴选开封、杭州等20座宋韵名城,用细腻笔触讲述宋城故事、勾勒古建风貌、寻觅千年文脉,黄冈就在这20座名城之列,苏东坡在黄冈完成了一次自我“和解”,写下了久负盛名的“一词二赋”,耸立了一座光耀千秋的文化丰碑,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苏东坡成全了黄冈,黄冈也成全了苏东坡。”黄冈与东坡文化相互成就,共同书写着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更让宋韵名城这一称号越来越有无穷的魅力。
不知不觉间走到了赤鼻矶下池塘的对面。临水处竖着一块路牌“318此生必驾(上海5476KM西藏),东坡赤壁@黄冈站”,看到很多游客在此打卡拍照,背景就是东坡赤壁建筑的全貌,我们也赶紧拍照留念。旁边,还有新建的碑廊,碑廊主要是以苏东坡赤壁二赋为主体的书画石刻,因其在景区西部,又称为赤壁西廊,整个碑廊有书法画作近百件,篆、隶、正、行、草书,榜书、小品、横幅、长卷、斗方、条屏、扇面都有,都是名家大师所写,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回程路上,我开车上了长江大堤。原来堤坝下面并不是滚滚长江水,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外面隐隐的才是长江。站在堤坝上,回望东坡赤壁,往事越千年,夕阳依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