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川是一方风水宝地,其三面环山形成一个盆地,仅在东南方向有一个狭窄的开口。开口处东边是龙山头,西边是石壁头。据当地人讲,在遥远的过去,这两个山头就像两扇门,一到晚上会自动关上,塘川盆地就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石壁头,在鳌江方言中,与蛇壁头同音。所以,塘川这道天然大门又有了金龙银蛇把关的传说。
塘川,古称隔岭、箭岭。名称也许与塘川两侧的山岭有一箭之隔相关。西塘河在盆地开口处穿过,或许古时候有一道海塘,海塘内便是平川,故称塘川。或许更古的时候,这块盆地就是一个海湾。塘川又像一把弓箭,山岭像弓,西塘河是弦,塘中溪是箭。如今,甬台温高速公路横贯盆地东西,成了新的弦,而高速互通到鳌江二桥的连接线,成了新的箭。
塘川清时属凤林乡,民国14年(1925)前后隶属小南区,民国30年(1941)前后隶鳌江区,民国37年(1948)分为凤山、南屏、荣林三乡,属鳌江区。1949年建立塘川乡,1961年改称塘川公社。1984年恢复称塘川乡,1992年撤区扩镇后,塘川乡并入钱仓镇。2000年塘川并入鳌江镇,改为塘川办事处。2012年改称塘川社区。2024年因乡镇机构改革撤销塘川社区管委会。
在中国的水果名品中,“塘川橄榄”闻名遐迩。其主要产地就在浙江平阳鳌江塘川的石佛村。石佛村因昂首可见山头一片岩石形如石佛而得名,村中种植橄榄已有数百年历史,至今还有数棵树龄高达百年的橄榄树,仍然在开花结果。塘川橄榄形小,核细,两头黄,中间绿,味微甜,口感好,回味香。塘川橄榄产业曾一度萎缩。最近几年,一批“橄榄人”开始重操旧业,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加持下,开始复苏“塘川橄榄”。至今,塘川橄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00余亩,年产量达到100余吨,重新在橄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塘川不仅仅有橄榄这一特产,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人们津津乐道。塘川是南雁门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塘川八景”久负盛名,犹推“石佛仙踪”最令人叹为观止。塘川还拥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头石棚墓”和“栖真寺五佛塔”。塘川还与唐代高僧永嘉大师玄觉相关,其师妹玄机就是塘川埭头大日寺的创始人。
在塘西村,有一块高约1米的石碑立于田垄路边,上有“唐川八咏”四个大字,小字部分记载了塘川八景的名称,包括石佛仙踪、天池浴凤、龙山叠翠、罗峰插汉、铁狮遗像、月屿啼乌、箭岭含晖、石壁飞泉。落款为成化丁未拙菴(庵)李弥十二立,光绪十二年西山合地重建添丁财旺吉。明成化丁末为公元1487年,始建距今已有500多年。清光绪十二年为公元1886年,重建距今已有200多年。
后人推测塘川八景的分布位置,石佛仙踪坐落于石佛自然村、天池浴凤坐落于高垟自然村后山、龙山叠翠坐落于龙山村与山外村之间、罗峰插汉座落于罗垟水库南端、铁狮遗像亦称铁狮岩人,实为高垟自然村后山、月屿啼乌坐落于联东村东爿与西爿两个自然村之间、箭岭含晖坐落于联南村西岙底自然村之箭岭、石壁飞泉坐落于龙山村石壁头自然村。有诗赞其云:“塘川景色最葱笼,环绕山峦重叠峰。月屿啼乌林寂寂,天池浴凤水淙淙。罗垟石插云霄汉,箭岭晖含枫叶红。石壁雨来飞瀑急,云开日出现霓虹。"
石佛仙踪,这个景点至今保存完好。远远望去,如一位大佛在山巅打坐的侧面,上身笔直微微前倾,下身盘坐,袈裟覆膝,形象非常逼真。细看,又如四指紧握,伸出食指,与少林寺功法“一指禅”神似。
与石佛仙踪类似的景点是铁狮遗像,也是由多块巨石叠成。有个角度看过去,极像一位天师道人的侧面,发髻、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胡须一应俱全,神情肃穆庄严,所以称“天师岩”。换个角度看,又像一头啸天的雄狮,因此称”铁狮遗像“。再换个角度,会感觉是只停歇的雄鹰了,弯弯的鹰钩特别明显。奇怪的是,边上还有一块巨石,竟然像一只绣花鞋,再细看,这个鞋子前面还伸出一个鸭头,整体又像只鸭子了。
塘川这样的奇石非常多,而且特别像人或动物,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这些石头可能形成于亿万年前,那时候可能还没有人类。可是,大自然却已经造出了人类的模样,甚至峨冠博带,神采斐然。看到这些,你难免胡思乱想,揣测是否存在神仙世界或史前文明。
可是,古人面对这些巨石,并非无动于衷,而是积极为我所用。在塘川龙山头发现的巨石阵,却是古人安葬先人的石棚墓,现存三座,墓呈长方形,两侧及后壁有6根支石。除墓口外,均用砾石堆砌三面墙体,上盖巨石板。整体南高北低,空间宽敞。1994年,文物部门对其中一座石棚墓进行发掘,出土有罐钵类陶片等,据考该墓建于西周,已有三千余年历史。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浙南石棚墓的范畴。
石棚墓,亦称支石墓,是世界“巨石文化”的一种类型。它利用天然的巨大块石,稍经人工修整,然后支撑、覆盖而成。普遍出现于新石器时期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在欧洲、亚洲、非洲及南美洲等国沿海及周边地带都有发现,我国则集中分布在辽东半岛。浙南石棚墓的发现,是探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性质、经济状况、对外交流和文化面貌的宝贵实物资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认识,也是东方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遗产之一,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除了用石头建造石棚墓外,古人还用来打造佛塔。矗立在罗垟山栖真寺前的五佛塔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年间(951-953),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存四塔,塔高2.5米,均系青石结构的单檐塔,佛像、动物、花草、塔型等雕刻精致,艺术性强,文物价值高,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真寺是一座千年古刹,据传始建于隋代,兴于后周,盛于南宋,衰于明时。最盛时,全寺占地千余亩,有十退殿堂,僧侣众多,梵音缭绕,香火鼎盛。民间传说,明建文帝朱允炆曾逃难于此,朱棣下令追捕,烧毁了栖真寺,朱允炆却不知去向。毕竟还是传说,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大可不必当真。但从遗址上的古代建筑石头组件分析,栖真寺历史上确实辉煌过。
塘川的千年古刹,除了栖真寺,还有坐落于埭头村大日山的大日寺。唐景云二年(711),玄机尼师创建“佛日禅院”,唐咸通年间(860-874)改为“大日禅院”。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僧人仁定重建。清代乾隆戊辰年(1748),僧云客重修。
玄机尼师(645-720)是温州永嘉禅师玄觉(665-713)的姐姐,因出家比玄觉迟,成为玄觉的师妹。永嘉禅师是六祖惠能的法嗣,禅宗称之为“第三十四代真觉禅师”,法名玄觉,号明道,著名七言古诗《证道歌》。玄机尼师则著有七言古诗《圆明歌》。
禅宗经典巨著宋代《五灯会元》有玄机参雪峰的著名“寸丝不挂”公案。玄机整天在大日寺的石窟中打坐,一天觉得要出去走走,就来到附近的雪峰寺,于是与雪峰禅寺有了一段精彩的对话,句句深藏禅机。雪峰问:“什么地方来?”玄机答:“大日山来。若是大日出来了,雪峰就融掉了。”玄机一语双关赢了第一个回合。雪峰又问:“叫什么名字?”玄机答:“玄机。”雪峰想,玄机就是黑色织布机,马上接着问:“每天织多少布?”玄机觉得自己心无一点挂碍,立即回答:“寸丝不挂。”玄机聪明机智的回答赢了第二个回合,马上行礼告辞。
雪峰见玄机转身后,马上喊了一句:“袈裟拖地了!”玄机听见雪峰在喊,回头看自己的袈裟是否拖地。雪峰笑着说:“既然寸丝不挂,何来袈裟拖地?”雪峰一语双关,把玄机的“寸丝不挂”将了回去。最后一回合,雪峰赢了。
历经千年岁月,栖真寺与大日寺已经今非昔比,从声名显赫逐渐走向普通平淡。但其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仍然长留在人们的心间。“石佛仙踪”“铁狮遗像”等塘川八景将与龙山头石棚墓、栖真寺五佛塔两座“国保”一起,在美丽塘川的建设中,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