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鹏伟的头像

李鹏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25
分享

儿时的音乐课

小时候,村里如果有办喜事,总会请一群鼓着腮帮子吹笙、吹唢呐的吹手。挤在人群里,我关注的是他们的鼓得像气球一样的腮帮子。当时总想着把唢呐摸过来吹一下,可是人家看的太严一直没机会,也算是一件憾事。

而小学音乐老师却是拉着二胡我们教音乐的。你能想象一下,一个老头子拉着二胡教我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十送红军》吗?当时,唱最多的是常香玉老艺术家的《你家在哪里》,我们村小学生代表还把这首豫剧唱到了乡镇小学生歌咏比赛中。你能想象一下,一个全是小学生的歌咏比赛,我们居然唱的是豫剧。村里还有一年一度的社戏,于是我小时候有段时间以为音乐就是唱大戏。

相对于二胡发出来的哑葫芦声,我还是比较喜欢热闹的唢呐,毕竟一听唢呐就有宴席要大吃一顿了。相对于成人担心的份子钱,小孩可真是无忧无虑。

时光流逝,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前段时间,参加科里组织的中学生体检活动,体检场地是音乐教室。教室墙上贴满了历代音乐大师的头像,有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等,清一色的钢琴家。

于是我心中也开始怀念儿时的音乐课堂了,心中不免有些小小的悲凉。虽然钢琴曲清澈典雅,我也是很喜欢的,但是总觉得稍稍有点隔阂,毕竟从小是听二胡和唢呐长大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听了几十遍也没感受到对命运的抗争,但是《你家在哪里》我却听懂了常香玉在命运面前的不屈服。可能现在的小孩在钢琴曲的熏陶下,以后会更容易接受贝多芬的曲子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