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素玲的头像

李素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01
分享

顿丘曹园话魏风

  在我生活的豫北小城,有一座临水而建,以曹操父子诗作为主题的“曹园”。曹园内,紫藤廊下,木简之上、花木之间……处处皆是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琳琅诗句,诗风慷慨,古意浓浓。

   魏晋时期的建安诗歌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曹操三父子的诗词歌赋更是构筑建安诗风的精神脊梁。

   汉灵帝三年,曹操曾在清丰(古代的顿丘)任县令,曹操任顿丘令期间,铁腕执法,刑律严明,体恤百姓,短短时间内将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为清丰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

  公元215年,61岁的曹操在给儿子曹植的信中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由此可见,曹操对这段顿丘仕途生涯印象颇佳。

  漫步曹园,伫立在曹操的塑像前,回望这位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大诗人,透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些慷慨激昂的诗句,撩开历史的纱幔,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曹操驰骋疆场,指点江山的霸气,更有沉浸在诗句中的唯美和感伤。

   相比曹操在三国时期的霸气侧漏,金戈铁马 ,我更喜欢他文学气息浓郁的诗句中透露的真性情和淡淡的忧伤。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每每,读到曹操这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便会忽略掉他一代霸主的身份,在他慷慨苍凉的魏晋诗风中沉醉。

 《短歌行》本是一首求贤诗,却清新脱俗,婉转深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用《诗经·郑风》中女子思念爱人的典故,表达他求贤若渴的心情。政治与文学巧妙结合,慷慨与婉转,新颖巧妙地糅合在一起。

   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坐稳龙椅的曹操无疑是成功的;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广纳贤才,文采过人的曹操更是骄傲的。

  相比曹操的霸气侧漏和文采斑斓,继承王位,篡权成魏帝的曹丕要逊色许多。因嫉妒其弟的才能和得宠,曹丕与曹植一直不睦。曹丕称帝后,对曹植更是几度贬谪。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这首《七步诗》让世人皆知曹丕陷害同胞骨肉的残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按照常理,篡权成功,如愿称帝的曹丕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但是他的诗句流露的却是感伤和苍凉。

  从曹丕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曹丕是一个颇有诗意的人。在远离故土的荒郊野外,不免会产生莫名的忧愁,但这忧愁从何而来、到何而止,我们谁也不知道。想来,我们的人生,也会有这徒增的忧愁,会在不同的场景应运而生吧!曹操父子三人的诗词歌赋,为建安诗风描摹了浓重的一笔。就才情而论,父子三人中,位居第一的应数骨子里透露着贵族气息的曹植——曹子建。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从这些言辞凿凿的评价中,可见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

  最能表现曹植才华的篇章不仅仅是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更有那篇词藻华丽,流芳千古的《洛神赋》。

  《洛神赋》构思巧妙,形式隽永,字字珠玑。其中的名句更是被世人喜爱,流传千古。“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这词藻华丽,文笔清新的名句暗誉的是甄妃绝世的容颜,更是曹子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思而不得后的满腹惆怅。

  作为曹植的代表作,《洛神赋》既是汉代铺排大赋向六朝抒情小赋转化的桥梁,又是被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将其中的神采风貌形诸笔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文化名葩。

  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洛神赋》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回望历史,足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在历史的长河熠熠生辉,经久不衰。

   曹操父子三人的作品可以从魏晋流传至今,跨越上千年,是因为当中有一个生命让我们觉得亲近。阅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哀伤、孤独、希望,这是诗作最大的魅力,是文学最大的力量。

 暮春,三曹诗廊紫藤葳蕤,湖两畔杨柳依依。漫步曹园,廊下见曹诗,檐上露魏风。从曹操到曹丕,从曹丕到曹植,一路沿着建安诗风走下来,既能触摸魏晋文学的脉络,更能从诗句中领略中华诗词的魅力,得到美的启发,滋养困顿的灵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