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雅丽的头像

李雅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8
分享

以文学为镜,悟生命之道 ——读李建英长篇小说《生命之外》

一直想有朝一日写一本书,用小说的形式记录我所了解的、经历的、感动的生活,也是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和文学爱好之路留下点痕迹。惭愧的是,一方面自认为写作功底远远不够,另一方面琐碎的工作生活总成了不能笔耕不辍的借口。故常笑称,只能看退休后能否完成这个心愿了。那日听闻与我同期加入省作协的李建英出版了长篇小说《生命之外》,惊喜中不禁肃然起敬。

李建英是我老家的一位本家哥哥,虽然我们同辈,但因父辈们均搬出老家居住,对彼此了解的不算多。从我所知道的人民警察职业跨界为长篇小说作家,确实值得我学习和敬佩!和他交谈中得知,小说取材于他的扶贫经历,在农村工作多年的我也多次接触过贫困家庭,对贫困户的生活有一些了解,感受到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不同的无奈和无力。我心想,他在扶贫工作中又会遇到怎样的家庭和故事呢?于是,好奇的我在新书到手后,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仿佛跟随作者的脚步重走了一趟扶贫之路,走近一个个陌生而又似曾熟悉的人物身边。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主体,以近些年中国的“精准扶贫攻坚战”为时代背景,以“我”的扶贫经历为线索,展开对故事的讲述。小说中刻画的人物,既有“我”的三位扶贫对象——疯奶、老钱、钱强生,又有有志青年“跛子张”、村支书李清、老钱小女儿钱雨等,他们各自境遇迥异,但都个性鲜明,有很强的人物画面感,读起来仿佛如见其人,如见其事,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生命,体现着苦难中的坚强。因难产孩子夭折的疯奶,抱着死去的婴儿直到孩子尸体在她怀里腐烂,强烈的刺激导致她从此神志不清。后捡到被遗弃的智障女孩后如获珍宝地百般呵护,无奈老天不公,造化弄人,就在她精神状态逐渐好转中养女又走失,让她彻底失去精神支柱,疯了似的到处寻女。还有经历失去双亲和老婆、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的老钱,年过古稀,还要带着智力低下的二儿子在浔阳做苦力,在路上遭遇车祸二儿子身亡后,老钱把悲痛放在心里,还要回家又当爹又当妈继续照顾同样智障的大儿子。现实的残酷在老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他面对这一切,依然从始至终尽到一份父亲的职责,没有向悲凉的生活低头妥协。他就像石缝中的野草,无论生存的环境多么艰苦,无论经历多少无情的踩踏,依然努力生长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每一个生命,都是哭着来到世界的,我想起《平凡的世界》里所说的:“命运往往就是如此,有的人事事不顺,有的人一顺百顺。”而苦难也往往不能轻易压倒一个人,“人的生命力正是在煎熬中才强大起来的”。

小说中的人物,是温暖的生命,闪耀着平凡中的伟大。在养猪场枯燥艰难的打工环境中失去一条腿的“跛子张”,身残志坚,一屋子的书籍为伴,自学电脑编程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打官司得来的几十万残疾赔偿金全部捐给镇上的养老院,只为了可怜的疯奶能住进养老院。一生贫穷却不愿意接受女儿钱雨资助的老钱,在得知女儿为家乡疫情捐助两台负压救护车后无比自豪和欣慰。战场上失去一条腿的英模李清,救下女孩钱雨后冒着生命危险与横行乡里的黑恶势力斗争……平凡的小人物,同样闪耀着光芒,这是更难能可贵的、令人动容的光芒,也是生命的温度。更让我温暖的,是在小说后半部分,“跛子张”被评为全市十大杰出青年,钱雨为家乡先后匿名捐助几百万,李清成为受乡亲们爱戴的村支书,带领钱垸村走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这些温暖是对美好人性的肯定,是作者对贫苦群体的悲悯与关怀,更是让我们每一位读者在沉重中读出的灿烂笑容。

文学就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生活的真实;文学又如一面放大镜,发现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我想起简爱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得知罗切斯特受伤成为残疾人后,她选择了嫁给妻子已亡故的罗切斯特,给了男主人公有尊严、纯粹真实的爱情和陪伴。我想起了杨绛笔下的老王,在“我”家最难的时候,忘记自己的不幸,不怕受牵连,在死神面前,拖着形同“僵尸”般的病体,艰难上楼,送香油鸡蛋。文学,总能用作者那独特的视角,去帮助我们重新发现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人物,去帮助我们重新定义什么才是不平凡。

合上书,我不禁感慨,作者李建英的眼睛,始终在发现人性善的一面。在发现他人的同时,他还在不断地发现自己,正视自己的内心,与之对话,在自省中揪出自己人生中曾经随波逐流追求名利的念头等,追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才是自己生命的意义。作为读者的我,也不禁随着文字拷问自己的灵魂,找到自己的答案。“无止境的欲望泛滥,让人们迷失了方向。”“我们拥有的无条件的爱的能力,是存在于生命之外的主要因素,也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无条件的爱的能力,体现在我们生命中,是顽强的意志、强悍的生命力、向死而生的态度、兼容并包的情感。”

初读序言,我觉得有点难理解,读完全书,再读序言,更能懂得作者想要言说的心语。“生活经历和岁月的洗礼,让我们得到不断成长的同时,也让我们心存各种杂念和不切实际的欲望。这些杂念和欲望就像病毒一样,也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清理下思想病毒,才能让我们轻松、舒展地生活下去。”我仿佛看到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反复问自己,到达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仿佛听到了作者的心灵回答:那些曾经有过的追求名利的念头是受环境的影响,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读到这里,我也在提醒自己,不要被世俗同化而忘了自己的本心,“向内而求,找回你随生命而来就具有的东西”。

读到《生命之外》的结尾,我用笔划出了这句话:“这些平凡的人,他们都拥有无条件爱的能力,哪怕他们曾经也被伤害得伤痕累累,哪怕生活也不曾善待过他们,他们却选择了无条件地爱自己和他人,爱这个世界。”是啊,超越生命之外的爱,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力量。感谢《生命之外》给我的生命感悟,期待作者李建英的文学创作带给我们读者更多的力量和感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