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吟着诗词,热闹团圆的元宵佳节扑面而来。
老丈母娘给妻子打来电话,说明天过去帮忙滚元宵。
今天是正月十四,一大早,外面滚圆的雨点打在窗玻璃上叭叭直响,放鞭炮似的显得格外热闹洋气。吃过早饭,还不到8点,就开车搭着妻子出发了。说实话,活到现在我还真没滚过元宵,以前要吃元宵,要么街上买现成的,要么亲手做几个。
一进门,老丈人和丈母娘早在屋里等候,昨天他们两位老人把香馅做成了小糖丸子,小脸盆足足一盆,桌上还放着用超市袋子装着的两袋白白的糯米粉,估计有七八斤。糖丸子黑黑的小小的,只有跳棋子那么大小。听两位老人说,是用猪油、炒熟的黑芝麻和白糖团成的,他们数了一下,一共有二百一十粒。做成这么小小的糖丸子,得要费多少工夫!要把这么小小的糖丸子滚成大大的元宵,那又要多长的时间与耐心!
我可从没滚过元宵,只能打下手。妻子穿上工作服,打来一大脸盘水,拿了一个大滤勺递给我。她自己端着个小饭盆,用小勺子挖了两小勺糯米粉倒在大饭盆里,说:“把馅料放在滤勺里,一次只捡十个就可以,再到大脸盆里浸一水倒在我盆里来滚。”我只好照办,从堆满馅的盆里抓了几个放进滤勺,不小心烂了一个。丈母娘在旁边提醒说:“不要用力抓,要轻一点拿才不会捏烂。”我小心地夹着,放着,数着,正好,十个!把滤勺猛地压进水盆里,一个个小糖丸咕咚一声没入水中,像游泳闷气一样全沾满水,提上滤勺,“扑通”倒入粉中,糯米粉四溅而起,妻子的工作服喷上了一朵朵小白花。“轻一点!”妻子嗔怒着。她端着盆子摇来晃去,像是在筛米似的,一会儿工夫,小糖丸儿裹上了一层白白的粉,个子大了些。妻子见裹着糯米粉的糖丸子有些干了,就用手把它们一个一个夹出来放进我的滤勺里,我再整个放到水里沾一下,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倒进糯米粉里滚,妻子再夹出来,我再放到水里沾一下,再放回糯米粉里滚,如此沾水滚粉循环六次,小糖丸终于成大胖子了,成了一个像模像样表面光滑的元宵了。妻子把元宵一个个捡出放入另一个大空盆里。
又一轮新的战斗开始了。这么小这么多的糖丸子要滚到何时才能完!我偷偷地加了五个,妻子说:“不能多了,多了滚不动。”“你就不能多放些糯米粉?”丈人在一旁笑,丈母娘也笑了:“糯米粉多了滚不紧,滚后会开裂的。”我笑了笑,只好乖乖地把多余的放回去。我们又沾呀,滚呀,将近十二点才全部滚完。一大脸盆的元宵欢欢喜喜聚拢着,个个圆滚滚的,像调皮的小孩挺着个大肚子,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和谐热闹极了。
先尝为快,今天中午就吃元宵!老丈人动手煮元宵了。看着滚好的糯米粉包着漆黑如墨的黑芝麻馅儿的元宵,溜进冒着袅袅轻烟的沸水里,一股莫名的得意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咕噜咕噜,一个个沉在水下的元宵钻出水面,白净透亮,粉味混合着糖味、芝麻香扑鼻而来,沁入心脾,令人垂涎三尺。装入调好香葱麻油的碗中,舀起一个,迫不及待地送到嘴里。轻轻一咬,香甜可口的黑芝麻便流了出来。糯而不黏的皮儿,香儿不腻的馅儿,咽了下去,嘴里依然留着芝麻的喷香,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与从街上买来的和用手团成的劲儿就是不一样,真是另有一番滋味……
老丈人把元宵装成几小袋,要送儿女们,留下一部分元宵节大家一起聚餐用。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联系着老人与儿女们的美好情感。“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吟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的诗句,拎着自己滚的元宵,载着辛苦了的妻子开车回府!雨珠打在汽车玻璃上溅起了一朵朵小水花。这真是汤圆滚滚滑口中,甜美生活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