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一身绿
女婿当兵那是女儿与他结婚前的事。他退伍回来,进了邮政部门工作。脱下那身绿就穿上了这身绿。
女儿嫁给邮政人颇有曲折。早期的追求被拒绝后,女婿像军人一样对女儿的追求信念始终如一,他俩终于走向了婚姻殿堂。女儿说,起初拒绝他,就是嫌他嘴巴啰啰嗦嗦说个不停,忙不过来总能找到工作忙的理由来搪塞。
现在女婿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经常接触才真正了解了他,了解了他的工作,了解了他有多忙,嘴巴有多“啰嗦”。对邮政人创业的艰辛、工作的执着有了更深的理解。
白皙细嫩的脸上不见一丝儿胡须茬堆,犹如打磨成光亮的镜面贴在脸上。无论上班,还是来我家做客,还是外出,一根花色的领带总是系得那么端端正正,一身笔挺的西装总是穿得那么规规矩矩。这身打扮衬托出邮政人的几份精气神,对邮政工作的敬重,也始终保持着军人那份应有的气质。
女婿的汽车是个“流动邮政所”。他是走班,一个月要走几个邮政所,有县城的,有农村的。就五六天在县城上班,大多数时间是在农村走班,乡下工作单位有4个。除歇长假和要洗换衣被外,被窝铺盖、衣服洗漱品都放在车上。他叽哩哇啦地跟我解释:“爸,您是不知道,我这工作临时变动大,基本上没固定哪几天在县城,哪几天在农村哪个点,都是临时紧急调配,就像当兵打仗一样,随时都要做好这样的准备。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军人出身,坚决服从上级的分配……”他把军人的话儿时常挂在嘴边,还想滔滔不绝地讲下去,“好啦,我知道了!”他欲言又止,话咽了下去,终于被我的话打断了。
有时为了改善一下伙食,如果遇到女婿在县城上班,我交代了他就到我家吃饭。我和他约定好了,如果要来我家吃饭,记得早点打电话给我或丈母娘。开始这一个月还中规中矩,后来经常工作忙起来忘了。有时快十点半钟,“叮叮咚咚”一个微信电话过来了:“爸,等下中午到你这里吃饭!”
“啊——你怎么不早打电话?”
“工作实在太忙了,一时忘记了,所以才打电话给您。您不方便吗?如果不方便,就算了。”
女婿当半个儿子,更何况他很少到我家吃饭。哪敢说不方便,我只好答应了。赶紧到街买几个他喜欢的菜回来洗、切,做好一切炒菜准备。
我一边玩手机一边等他来信息,可是12点了,人还没来。“叮咚”,一个信息发过去,等了好几分钟才回复我:“爸,我要12:30过来。”还外加一个调皮的表情。我只好再等。十二点半了,“怎么还没过来,都12:30了?”一个信息又似翻山越岭飞了出去。待了一会儿,他回复到:“我12:45过来。”我只好提前5分钟炒菜,这也是我们事先的约定。提前炒完了菜,菜冷了又得回锅,这样更浪费时间,也伤了口味。
到我家后,他在我耳朵叽哩咕噜说了一大通,说什么“别人去吃饭了,我不能走”,说什么正好有顾客来咨询,他得解释。反正理由多的是,我一边炒菜一边似听非听地应和着。吃完饭还不到五分钟,就说要去上班。
我说:“你怎么不坐一会儿?这么忙!”
“是呀,是这么忙,这是工作决定的。来回最多15分钟,不然别人会说的。”
“那你吃点什么零食?”
“没时间,爸——”
“那你带在路上,边走边吃吧!”
“好,盛情难却,谢谢爸!”
左一句“爸”,右一句“爸”,小伙子还挺嘴甜,挺礼貌的,我笑了笑。
像这样不定时不守“规矩”的事经常发生。
还记得一次大外孙过生日,刚好是正月初二。在亲家那边吃饭。过年的饭早,我们一直等到下午五点半他还没回来。我把电话打过去,说:“今天是你儿子的第一个生日,你早点回来吃饭,正月初二又没顾客,不用这么守时吧。”他说:“爸,那不行,那也得按时上下班。”我急忙说:“好好好,那你还是早点回来吧,我们等你。”“好,爸——”电话随即挂了。我们一直等到六点才吃饭。吃完晚饭,大家其乐融融地在一起,急急忙忙地为大外孙过完了生日。“今晚我值班,守金库。”女儿有点生气了:“快走吧,你永远是个大忙人!哪里是我嫁给了你,而是你嫁给了邮政。”我们和亲家亲家母偷偷地笑了笑,也没解释什么。
过年,好不容易和亲戚们聚一聚,大家都劝他喝点酒,他说:“不行,今晚还要去上班。”“你总是上班加班,难得和我们聚一回。”他正要解释,女儿说:“好了好了,不要说,吃完饭快去上班吧!”他确实是一个这样不折不扣的大忙人!
我在乡下教书时,他经常陪他们邮政所的所长到我们学校宣传业务。一进门叫了一声“爸”后,便聚精会神地跟他们所长一起投入到做起订报订杂业、学生写信等宣传活动的工作中去,不是给所长拍照,就是对着宣传单解释这个解释那个。人挺忙的,好像把我当作空气一般凉在一边。
他有肾结石,已经痛过好几次了。痛的时候“哇哇直叫”,难以忍受。就说前不久这一次,女儿五点多钟发信息过来,说女婿进医院了,吓得我们忐忑不安,说什么事。回复说,肾结石痛得要命,送女婿在医院。七点多钟了,女儿叫他请假,他说:“不行,今天没人替,我碎完石,人好一点就去上班。老婆你也去上班。谢谢你!”女儿见他正在激光碎石,精神好一点,也没请假去上班了。
……
他从那身绿换成了这身绿,服装变了,唯一不变了是军人的味道……
发表于2024年8月1日《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