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芳塘的头像

芳塘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9/12
分享

《苏东坡传》|永不过气的全民偶像

《苏东坡传》|永不过气的全民偶像

书,非借不能读也。偶然在朋友处借得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一睹为快。苏轼,东坡居士,这个千年才得一人的士大夫、大文豪,曾经入选世界“千年英雄榜”,中国只此一人,一千多年来一直屹立在东方之巅,让中外世人膜拜。苏东坡说他的一生之乐,在于执笔。而面对这位永不过气的全民偶像,乐于执笔的我却无从落笔……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诗人、散文家、画家、书法家,是工程师、佛教徒、瑜伽修炼者,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人生观。

“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苏家父子携家眷从老家四川眉山到嘉州(今乐山)上船、走水路出三峡,举家东迁,进京为官。三峡风光历来壮丽险峻,对于古代行者来说更是险象环生。从当年十月出发,次年二月才到京都,历经七百里水路,四百里旱路,苏家人总算安全抵达京都。兄弟二人又经过两次考试。当时,宋仁宗曾说:“我给后代选了两个宰相之才。“至此,苏东坡跌宕起伏的官宦生涯正式开启。

1、全民偶像苏东坡的婚恋

全民偶像苏东坡长阔脸、高颧骨,眉眼细长,在古代可算是异人相貌了——和古偶剧中的男神相差甚远,但戴着儒雅“子瞻帽”的他千百年来一直是世人追捧的超级偶像。

他生性坦白直爽,交友急躁,认为天下无坏人,而他的夫人王弗则聪慧娴静、为人平和,有识人知人之明。两人算是琴瑟和鸣,十分恩爱。直到王弗去世十年,苏东坡还写出了那首悼念她的情深义重的绝世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和清朝第一才子纳兰容若的悼亡词“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同样的凄绝,同样令人悲怀不已。

王弗去世三年后,苏东坡按照亡妻遗愿续玄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后来,爱慕他的丫鬟王朝云在他流放之际也一直陪伴着他。有一次,苏东坡拍着自己的大肚子,问周围人他肚里装的是什么?有人说是满腹经纶,有人说是满肚子诗文,这时朝云却说:“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开怀大笑道:“还是朝云知我也。”他坚持自己的政见,不追随,不盲从,的确是处处不合时宜。

朝云去世后,东坡再也没娶妻妾。他在朝云墓前曾题字:“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苏东坡一生,和三个王姓女子有过爱恋婚约,也是他妙趣人生的一大巧合。

2、完满练达的正视人生

苏东坡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从政初期,他遇到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出名的“拗相公”,他不任情放纵,不贪污腐败,只是迫不得已。当朝神宗为了自己的强国梦,启用他施行变法,欧阳修、司马光、范仲淹、苏东坡父子均为其中的反对派。王安石的“青苗法”的确是肥了朝廷,苦了老百姓。

苏东坡前期相继在杭州、徐州任职,做了许多利于百姓的实事:兴修工程、办孤儿院、识草药、救灾民、办医院。他崇慕白居易,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依照白堤所建的苏堤、石塔已成为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三潭印月”之盛景。

才高如东坡,他的真正生活从40岁开始,在徐州出任太守的黄楼时期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在这之前,苏东坡嫉恶如仇,遇丑陋不公之事,“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犹如屈原之胸怀天下黎民的大无畏气魄!任命徐州期间,一个充实、完满、练达、忠贞的东坡出世了!他温和诙谐,仍旧为民办好事,抵御水患,修建黄楼,浩然之气存于心胸。

他广交挚友,周围汇集了众多仰慕之士,他为整个学术界所景仰;他是月下的漫步者,他若诗仙李太白在世,只是他虽为宋代豪放派大文人,诗词之间仍可见李白没有的细腻与哀愁。慎静以处忧患,正是苏东坡人生哲理的核心。

3、清风明月的简化人生

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在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四个多月。他已经写好了绝命诗,待交给他的弟弟兼挚友子由。好在皇帝大赦天下,他出狱生还了!他依然积习难改,出狱后第一时间就写了诗:“生平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此诗中,御吏仔细检查起来,他又犯了对帝王的大不敬。写罢,他掷笔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从此,苏东坡走入不断被流放的魔咒之中,虽然他的头号粉丝——仁宗的皇后、当时的太皇太后一直对他很是照顾,但是因为他的名气太旺,一直受当朝小人的嫉恨,一贬再贬、颠沛流离,北宋四方疆土上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那时,王安石已退隐,司马光是宰相,苏东坡为政坚持己见,不追随,不盲从。此时他已不追求政治,而为政治所追求,十分有趣。他深谙谦退之道,自己也要求退隐林下。他一方面保持英雄本色,一方面明哲保身,但遇为民求利的必要时刻,他宁愿保持大无畏的英雄本色。

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异常贫困,太守怜他给了块废地任他开垦栽种,那地便是有名的东坡了。从此,他斗笠蓑衣,与寻常百姓一起躬耕,怡然自乐。这种旷达的人生态度太难求了。他放下了“我执":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断舍离,进入道家的简化人生。尽管如此,喜欢游山玩水的他仍时常邀友人饮酒夜游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曾两次游赤壁,写下著名的《前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从《前赤壁赋》可看出他达观超然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人和万物都是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中,物各有主,把不属于我们的据为己有,又有何用?只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供人人享受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初到惠州那年,苏东坡被人逐出官舍,流离失所,他毫无狼狈之态,反倒赋诗一首:“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诗很快传到当朝宰相章淳耳中,他显然被气到了,又求一道圣旨,把苏东坡贬到更偏远的海南岛儋州去。东坡就是如此洒脱可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苏东坡在《自题金山画像》的诗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只写自己的流放岁月,却不写曾经的光辉岁月,从儒家的正视人生,到佛家的否定人生,他已然超脱淡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时的苏东坡已然不是曾经的"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的暴躁小子了,这句网络自创语:“呵呵”,便是他人生的淡然超脱之态。

他从长江水边来,也从浩瀚水边去。1101年,66岁的苏东坡获准归来,乘船北上,夹运河岸,千万人围观。当时已病重的东坡还不忘调侃:“不会是来围杀我的吧?“当然,这些人都是他的粉丝,可见苏东坡当时是多么厉害的明星人物。然而,他因为喝过江水,患上慢性痢疾,身体每况愈下,最后不治而亡。一代伟人从此消逝在清风明月中!


读苏东坡的生平,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和灵魂的伟人的生活。他擅长画山石墨竹,首创了中国的文人画;他著名的书法《寒食帖》被世人临摹传颂;他对中国瑜伽术和美食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的思想和灵魂在人世间不过昙花一现而已,正如他的那句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已逝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诗词书画里蕴藏着的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还有他那超脱淡然的人生格局和态度,这些才是万古不朽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