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儿时的歌谣不时的回响在耳边,叽叽喳喳的燕呢声,传入大地的耳洞,唤醒了沉睡的春天。
一阵春雨过后,天空和田野无一不透着清新、生动与亮丽,惹人流连,让人哪里还挪得动脚步?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写春的意境,不得不让人叹服—“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小小的燕子,成了朱先生笔下对自然感悟准确的灵物。成了春分初候的标志,成为了春天最美的信使。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人的诗句,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早春,寒意尚未完全褪去,黄莺争相在春光下追逐,而燕子们早已忙得不可开交,在院子里飞来飞去,它们衔着春泥、干草、丝线、羽毛等,一点一滴地堆砌着自己精美的小窝,巢窝在一天天成型,新生活在一天天逼近,这一幕,让人深刻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儿时的农村,大多数人家是草屋瓦房。每到春天,燕子们就会从南方飞来,我和燕子就不期而遇,村子里一下子冒出许多又黑又亮的身影。燕子或在碧蓝的天空中高低飞翔,或在电线杆上静静伫立,或在房顶上叽叽喳喳的翩然起舞,或在院子里草垛边翻找着食物……这一幕幕,在花瓣炫飞的田野里,春燕图成了春天交响曲中动人的乐章。
燕子是候鸟、更是益鸟。一副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俊俏的小眼睛,一张尖尖的小嘴,它头部、背部、翅膀都呈青黑色,腹部却是一团白色,色彩对比极为鲜明。外婆常说,燕子是有灵性的飞禽,燕子恋人,也恋家。无论贫富,不管房子高矮,只要选中你家、在你家筑了巢,明年春天必定不远千里万里,想尽千方百计,继续回到老东家。春来的燕子对老东家有莫名的亲切感和信赖感。大家天天在一起相敬如宾,和睦相处,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一缕东风,袅袅炊烟,数声燕鸣,轻盈地勾勒出一幅乡村早春的素描图。这也许是小燕子从遥远的江南衔来了一翼春雨!你看,淅淅沥沥、朦朦胧胧、如烟似雾、氤氲整个广袤的乡村大地。而燕子,是这雨中最可爱的精灵呵!时而舒缓地滑翔、时而直冲向云宵,来去自如,它们的动作是那样的轻快敏捷,身姿是那样的灵活优美,在天空中划出一道又一道婉转的曲线,不一会就消失在浩荡的春光中。
古诗云:“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小的燕子,年复一年,来回奔波,寻觅旧巢,寻找着生命里的归宿。每到秋冬季,看到老家屋檐下的燕窝,我总会抬头打量一会,燕巢孤寂地悬在那里,没有一丝生气。我常常凝神良久,内心深处难免生出些许悲凉,世事变幻,莫不如此!这一颗颗孤冷的燕窝,无不像着村中的一个个空巢院子,门口坐着三三两两的空巢老人。每想到这些,我总会潸然泪下,经常听母亲絮叨说:“上了年纪的人总是盼着儿女早早像小燕子长硬翅膀飞上蓝天,然后又盼着孩子们像飞出的鸟儿常常回归母巢团聚,你一言我一语诉说在外打拼的艰辛与阖家团圆幸福的快乐。”在外的人离乡久了,见到回归的燕子,胸中自然涌动思乡的情感,渴望如同燕子年年飞走、年年回来。叶落归根,总得回到自己在南方或北方的旧巢。冬已过去,春暖花开,我们该像那美丽勇敢、感恩重情的燕子,义无反顾地飞回老家……
在南方小城生活多年,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已把小燕子隔在人间烟火的幕墙外,很少有机会看到燕子了,更听不到燕子清脆的叫声了,小区房檐下,缺少了燕子的气息,好像残缺不全的家庭,失去不少温馨。
偶尔看到一两只燕子,总是孤单的蹲在电线杆上。然这一两个小黑点,还是会勾起我在乡村度过的春天,那些与燕子为伴的点点滴滴。燕子,作为春天的信使,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唤醒春天的气息,更给人们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新生活的动力。
“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飞。”今年的燕子归来得早。“翩翩春燕,端集余堂”,它们衔着春泥,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