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刚的头像

刘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10
分享

放飞童年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

叫醒村中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

怀抱画着五星的风筝,人人笑开眼,

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长长的线。

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和白云去做伴……”

多么轻柔、温馨、难忘的童谣,不断回响在耳畔,让我心潮澎湃,想到童年,想到春日里与风筝放飞的瞬间……

童年时,风筝都是手工制作,花样也很多,有“八卦”、“蝴蝶”、“蜻蜓”、“五角星”等,甚是有趣。每到春天,村后打麦场上空就放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的第一个风筝是爷爷制作的,是一个“五角星”形状的风筝,框架边长约有半米,爷爷捆绑好框架后,买了一大张红纸,裁剪了很多小五角星,还用纸穗子飘带做了一个漂亮的小尾巴。我目不转睛的看着爷爷精心的裱糊风筝,不一会一个大大的红五角星就好了,爷爷就拿到院子里晾晒,远远望去,阳光下的风筝就像一颗闪闪的红星。

爷爷制作风筝的时候,还讲述着风筝的来历。风筝又称纸鸢,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通信工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西汉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距离测量。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做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成了民间传统的游戏之一。

在苏北地区,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的天气,大人带着小孩们就会纷纷跑到打麦场或学校操场上、田野上放风筝。看着院子里晾晒的风筝,我的心早已急迫不已,一会跑去看看浆糊干了没有,一会跑去摸摸咋样了,好不容易等到吃了午饭,风筝干了,爷爷拿来一圈塑料丝线一头缠在木棍上,一头拴好风筝,我们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午后的打麦场阳光明媚,空旷无余,春风里飘着泥土的气息。春日的风,温柔而充满力量,如同我和爷爷手中的那根风筝线。就这样,童年的乐趣,就在那片翠绿的田野上,随着风筝的飞翔而铺展开来。

爷爷先给我演示了一下放风筝的过程,我就学着放飞了,撒开脚丫子狂奔,耳畔是呼呼作响的风声,不时的有小伙伴过来观看,大家都高兴极了。我开始放线,风筝向空中升起,再放线再升,风筝借着风力,迅速起飞了。“五角星”风筝在上升时突然摆动,我心里有些紧张,伙伴说“快放线”,这好了,风筝直线上升、渐远,最后变成一个小红点。不再放线时,风筝就持续在空中漂浮不动,现出神情自若的样子。这时,我拉着线,随着风向跑来跑去,不一会就满头大汗,但心里仍美滋滋的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放风筝,不仅是儿时的玩耍,它放飞了我的心情,也放飞了我的童年梦!每次放风筝,我都会凝望着蔚蓝色的天空,风筝在白云下悠然的飘着,我总是在想,啥时候我能像风筝一样,展翅高飞,走出这个村,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漂泊江南小城多年,经常看到公园里升起各式用绸布、塑料制作的风筝。孩子扯着线,父母跟在后面放飞。看着这些充满现代化科技感的风筝,美观又靓丽。却总感觉少点什么?是,再也找不到童年捆绑风筝的趣味了,更缺少了一群孩子追逐,吼叫声震天,笑声回荡田野的热闹场景了。

如今,时光荏苒,那些童年的风筝,早已成了遥远的回忆。但每当我仰望蓝天,看到那些飘舞的风筝,我总会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想起爷爷捆绑风筝,带着放风筝的情景……于我而言,儿时的风筝承载的不仅是我小小的心愿,更饱含着爷爷满满的关爱,它温暖着我整个清贫却幸福的童年,也让我们学会了勇敢与坚持。让我们珍惜那些美好的童年回忆,让风筝永远在我们心中飞翔吧。

看着在父母面前撒娇玩风筝的孩子,思绪又把我拉回到几十年前,一个孩子牵着一个风筝在前头快速地奔跑着,后面还有一群孩子在后面拼命地追逐着,嬉闹着。更有孩子跑掉了鞋子”,手里提着耷拉着双耳的棉帽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