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刚的头像

刘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5
分享

萝卜灯亮晶晶

“萝卜灯亮晶晶,驱辟邪五谷丰……”这一首流传在丰沛地区的民谣,时不时的回荡在耳畔,那情、那景、那味儿一次次浮现在眼前。

没过十五还是年,鞭炮声响不停断。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又一传统节日,又叫元宵节、灯节。儿时,每逢元宵节来临,家乡便弥漫着一股特别的节日氛围。家家户户都忙着制作一种独特的民俗灯具—萝卜灯。

每到那时,母亲就会在大门口和家中有说处的地方放一盏萝卜灯。这种简朴而又温馨的灯笼,不仅照亮了我们童年的夜晚,更点亮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每当正月十五前一天,母亲便开始筹备制作萝卜灯的材料。红皮大萝卜和胡萝卜是首选,把这些罗卜从地窖里挖出来,清水冲洗干净,晾在院子里。再准备一些高粱秆(结高粱穗的那一段),用剪子截成三厘米左右的小段,准备一些弹过的棉花当灯芯。一个个俊俏的大萝卜,准备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化作温暖的灯火,照亮儿时的元宵节。

制作萝卜灯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传承。母亲将萝卜横切成段,通高五厘米左右,然后在切面上挖出一个二三厘米见方、二厘米深的圆形小窝,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手工。接着把缠上小团棉花的高粱秆插在挖出的窝坑里,倒上一些豆油、棉油、菜籽油,这样的灯芯燃烧起来,烟雾少且不易熄灭,能持续亮几个小时。那廉价而又实用的萝卜灯便大功告成。

夜幕降临,偌大的村庄开始星星点灯,不一会星火燎原,灯火闪闪。那一盏盏红的、绿的、白的萝卜灯,像一颗颗小星星,亮晶晶的火苗,在村子的角角落落里闪烁,大街小巷行人不断,吵闹喧哗此起彼伏,整个村子真的红火热闹起来啦。点灯的同时,村里鞭炮声渐渐稠密起来,鞭炮声与大小不一的萝卜灯辉映得越来越迷人,让一年一度的灯节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此刻,全村沸腾了,元宵节日的欢乐气氛井喷而来。

这时,村上的孩子们行动起来了,一会儿三五成群,一会儿单行独走,一会儿钻进深深的胡同把无边黑巷照亮,一会儿跑上马路汇入各种灯的海洋。一年里第一个圆月出来了,亮堂堂的,月光洒在地上,大地像镀了金。远远地望过去,那些灯真像月光里一片片流动的星星。

我喜欢在灯光下与伙伴们玩耍,追逐着彼此的身影,嬉笑着回忆过年不少热闹的画面。那时的我们,没有太多的玩具和各式各样的灯笼,也没有各种场面宏大的焰火表演,但这简单的萝卜灯却成了我们最好的伙伴。它不仅照亮了我们的路,更温暖了我们的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儿时许多传统习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我记忆深处,家乡的萝卜灯依然明亮如初。每当回忆起帮母亲制作和摆放萝卜灯的点点滴滴,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就像一首诗歌冲击着我的心灵。

用一颗敬畏的心

雕刻这个从地窖挖出的萝卜

它是母亲浇灌栽培

它被埋在黄土地下

那是怎样的黄土地啊

呵!

铁锹镰刀间翻腾着麦浪

四季轮回里呼唤着归途

它质朴安然

承载了多少游子临别的寸断肝肠

它从不荒芜

滋养了多少农人生命的五谷杂粮

我举着年轮的刀

一笔一笔

将我的爱与祈祷刻进去

我做着母亲曾经做过的事

一下一下

将我的思念与泪水刻进去

我轻轻的点亮它

萝卜灯

……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那个村,走进了繁华的江南小城。但每当元宵节来临,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的萝卜灯。“纵使他乡繁花似海,比不过家乡烟火璀璨。”那灯火虽微小,却如同家乡人的心灵一样,纯净而坚韧,包容而豪放,像一颗永远不会熄灭的星星。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想告诉家乡的每一个游子,萝卜灯—这传统的习俗是我们的根,是家乡文化的魂。无论我们走到那里,都不应忘记那些温暖我们心灵的灯火。它不仅是一盏灯,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一段美好的回忆。在这个元宵节,让我再次点燃心中的萝卜灯,让它的光芒穿越时空,温暖每一个游子的心房。

几十年了,一盏盏灯璀璨闪亮在儿时的元宵节记忆里,那是一盏妈妈牵挂孩子的心灯,是我人生旅途的启航灯,犹如昨夜的星辰,依然明亮在夜空,照耀着我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