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和旻的头像

刘和旻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06
分享

青青云山茶

青青云山茶

刘和旻

又到人间四月天,“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我泡上一杯今年的春茶,这茶从我的家乡——豫南新县陈店乡云山村快递过来,冲入水后观赏杯中景,会看到茶叶嫩匀成朵,交错相映,嫩叶在水中飞舞,茶汤清碧,悦目动人,香气浓郁。没错!这就是正宗的芽茶——豫南明前毛尖。

端起这杯由父亲起名的雾云碧绿茶(云山茶),抿入口,先觉苦涩在舌尖欢腾,慢慢的苦后甘甜在味蕾间展开,散发出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浓厚甘鲜,回味无穷,可谓是“七泡有余香。”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一颗平静的心褪去了往日的浮华与焦躁。喝茶,喝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热闹后的落寞,一杯茶,一上午,一口饮尽人间四月天!每一片茶叶都像一个灵魂在热水下旋转。品着茶,千滋百味涌上心头,脑海中开始追寻远去的从前!听着怀旧的音乐,翻着父亲生前留下的泛黄的黑白照片,我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定格在这样一幅场景,大约在五岁的时候,父亲牵着我的手兴高采烈地行走在一个山坡上,山坡上散落着乌桕树,树叶红的发紫,山顶上插着一排排红旗,高音喇叭唱着高亢的《大生产》歌曲,大铁锅里飘出油干饭的香气,一群老中青的组成的群众,正挥舞着锄头和铁锨开辟荒山。热火朝天,只见黄色的土埂一梯一梯从山脚下向山顶上延伸,不时有群众笑容满面热情地跟父亲打招呼。那一刻,我心中第一次有了崇敬和自豪的感觉,那一面面鲜红的旗帜点亮我童年的梦想。

后来才知道那是云山茶场,云山茶场属磨云山村,磨云山海拔高度近千米,处于长江、淮河分水岭, 鄂豫两省交界。因南北气候对流的影响,长年云雾缭绕,形成云在山上,山比云高,云随山转,山随云动的景观。山顶像一个天然的石磨,因此得名“磨云山”, 该村由山而得名。当地有滴水岩、雪华山、青山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特别适宜茶叶生长,自古就有老茶树。茶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结合相关茶叶专业技术部门的研究意见,依据当地原有古茶的品质特色和生长状况,以原有茶树的滴水岩、雪花山、青山沟为地带连片种植茶叶,打造出信阳新县首批特色的茶叶基地。当时的场景正是在父亲的指挥下,当地社员群众和下乡知青一起在山坡上开辟新茶园,为实现“一人一亩茶”而奋战的一个小片段。

时至今日,当地群众都公认,云山茶场是在父亲手里得到发扬光大的。父亲十六岁参加工作,六十岁去世,他一生中工作时间最长、最辉煌的是在新县程店公社担任书记的十年,从六五年到七五年、从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父亲放弃了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扎根这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穷乡僻壤。他的信念只有一个——把生产搞上去,让群众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为此,父亲勇于担当,发挥自己天然的领导力,常年定期组织村干部认真学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年年到烈士墓前宣誓,引导社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经过整整十年辛勤耕耘,陈店公社共修建9座水库、建塘堰654口、植树造林 60000亩、开辟茶园25380亩。到父亲离开陈店时,他已对当地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很有感情。十年间,当初在春节联欢会上挑花篮演唱的小女孩已结婚生子;金桥水库里的鱼已长成扁担长;林场的杉树长到碗口粗;一人一亩茶的目标实现,万亩茶园青青;村村有余粮,这在那个年代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由于工作成绩斐然,父亲被提拔为县领导,主抓全县农林水建设,可他总是念念不忘陈店的山山水水,对云山茶情有独钟。云山茶产量高、质量好,色香味俱佳,具有"茶香冠六情,滋味扬九区"之誉,堪称茶叶珍品,畅销湖北、河南、山东、山西、上海等十几个省市,是陈店乡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多次在中国信阳茶文化节上获信阳毛尖金奖。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先后有200名郑州知青下乡到云山村,当时他们还是初中生、高中生,在新县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挥洒青春激情,留下青春印记。知青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土坯茅草房里,和社员一起出工挣工分,同吃、同住、同劳动,锄草、挖沟,挑土推车捡粪,抬石头修水库……,用满是血泡的双手书写无悔的青春。云山茶场有500亩茶园是当年知青开辟的。这里的艰苦生活环境和劳动经历,为他们在日后各个不同的岗位上打下了不怕吃苦、敢于当先的坚实基础,从这里走出去一大批优秀人才。在云山知青返城二十多年后的一天,当年那个非常调皮捣蛋的知青小耿专程来新县看望父亲,那时小耿已在团省委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进门,提起父亲曾经在万人大会上对他的严厉批评教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父亲很坦然,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对于青年人出现的不良苗头,他向来及时批评指正,治病救人。喝着产自云山的炒青茶,小耿热泪盈眶,感慨万千,他多么感恩那个火热的年代啊!

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时节都要去云山茶场踏青,这里作为知青教育基地,传承着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风骨,成为云山人乃至陈店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看一看万亩茶园、品尝当年的春茶,见见当地的老农民、欣赏茶农新火试新茶的手艺,重温那段青春的岁月,父亲精神焕发,颇有王者归来的豪迈,愈发坚定了他的信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尽管时代发展,世事变迁,他永不改初心!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半个多世纪前稚气未脱的知青也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人走茶不凉。当年他们战天斗地,把荒山变青山,绘出绿色如画,留下甜甜的念想。如今青山变金山,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产业。云山茶从知青岁月中走来,从得天独厚的山水中走来,它越来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年少时,畅饮云山茶源于父亲的熏陶感染,喜爱它浓浓的苦涩、沁人心脾的香气、提神醒脑的功能。如今,品饮云山茶更多出于一种仰慕、 一种信任 、一种约束、一种寄托;品味那个岁月、那段热情、那份乡愁。

常饮云山茶使我鞭策自己不忘初心 去战胜生活中的每一个苦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