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边的日子
刘建芳
这是一口普通山村里普通农家门口的水井。水井不大,井口还不到二米宽,水井也不深,约三四米就是水面。井沿高出地面约一米左右,水井是用青石板条砌成的,圆形的井台也是用青石板铺成的。以水井为中心,散落着十几户人家,有三四百口人喝着这口井的水。
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开始懂事的日子,是从水井边开始的。
还是八、九岁的时候吧,每天下午放学后,我就用母亲为我特做的小扁担,挑着一对木制水桶,来到水井边,打水,挑水,从水井边到家里厨房的大水缸,往返七、八次,当那口大水缸装满水时,天已黑下来了,母亲也刚好从生产队收工回来,她也就马不停蹄把水缸里的水舀到大铁锅里,烧水给我们兄弟妹们洗澡,然后做饭,然后喂鸡喂鸭喂猪,一直忙到深夜。
那时一米高的水井对我来说是太高了,我双手按着井沿,踮起脚尖也望不到井里水面的全部,但我还是能够做到把打水的小木桶扔下去,估摸着快到水面时,马上用手一抖绳子,“扑通”一声,小水桶已扣翻过来装满水了,然后我就用尽力气把那桶水提上来。由于人不够高,力气也不太够,那桶水经常是擦着井壁拖上来的,因而水里面也往往有许多青苔沙子之类的杂物,但水却依然很清静。装满两个半桶的水一般要从井里提上六次水,三个小桶满一个大桶。时间久了,我从井里提水的技巧也就越熟练了。
邻居们经常看到,每天下午傍晚时分,有一个才八、九岁的小孩就在井边打水往家里挑水了,他们都纷纷赞扬说,这小孩子真懂事,能帮家里做事了。母亲每次收工回到家时,看到满满的一缸水,也会欣慰地夸奖我:“芳儿能帮妈妈做事了,真乖。不过要小心,不要摔倒了啊”。此时,我感到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我就是在母亲和邻居们夸奖我能挑水的赞扬声中,感觉到自己一天天懂事长大了。
在水井边,也度过了许多孩童时候充满乐趣的日子。有时候,在一起挑水的孩子们多了,就会搞一场提井水的比赛,看谁最快从井里把装满水的小水桶提上来。比赛一开始,一阵“扑通扑通”的声音,有六七只小水桶下井了,由于水桶太多,井面就显得窄了,先下井的可以顺利装满水,后下井的就要折腾一阵才能装到水,结果水上来后也是“赛果”各异:有的装满了从井壁上刮下来的青苔,有的才装了半桶水,有的还装上了井里的小石块。奖惩方法是:大家一致认为最差的要给最好的那个打满一担水,这时的水井边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暑假时,水井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在放牛归来后,在割完鱼草后,在放下柴火后,孩子们都会围在水井边,脱得光溜溜的,高举一小桶一小桶的井水,从头顶上冲下来,让清凉的井水冲掉褥暑,冼去泥垢。水井,给了孩子们许多的快乐。
在水井边,最热闹的事是每逢春节时,家家户户都围在水井边杀鸡宰鸭。因为大家都相信,使用清洁的井水,会过上一个整洁卫生的年,大家还信,在水井边宰杀鸡鸭,也是向管水的神灵祭祀,能给来年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时的水井边,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男女老少,齐齐动手,那宰好整理好的鸡鸭肉等年贷就挂在水井边的栅栏上,这个小小的水井周围,便充满了浓厚的过年的、丰收的、欢乐的气息。
许多年过去了,我回到了老家,又去看那口井。水井依旧还在,却荒芜了许多。水井边原来住着的十几户人家,也大都做了新房,迁到其它地方去了,水井显得孤单而清凉,井沿上长满了杂草,那青石板上爬满了厚厚的青苔,井壁内也生长着许多不知名的青草,不过井水还依然那么清澈,还可以照出我的影子,井水也依旧那么清甜,甜到我的心底里。显然这水井已多年不用了,现在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家的水井,虽然还没有用上自来水,但都普遍用上了家庭用的小型抽水机,再也用不着当年那样一桶一桶地费力地从水井里提水了。
我怀念水井,那涌之不竭的井水养育了我,是我思之不尽的思乡之源;我怀念水井边的日子,那是纯朴的、欢乐的、让我成长的日子。
选自本人散文集《水井边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