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建芳的头像

刘建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15
分享

令我感慨的一个南方小镇

令我感慨的一个南方小镇

南头是一个小地方,是中山市北面的一个小镇。

每当夜幕降临时,把南头装点得令人目眩神迷的是那些灿烂的灯火。新、旧两条纵贯南头的大公路,七条横穿南头的支路,全部路灯齐放,把整个南头照耀得灯火辉煌。这时远看南头,点点灯火,有如遥望星河,走近南头,伫立路灯下,眼前的夜景让你目不暇给,特别是那些数也数不清的霓虹灯、广告牌,喷射出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世界。你的眼前,分明是一个都市之夜,不眠之城!你一定会由衷地赞叹:哦,这夜色,这南头……

记得三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初次来到南头,当热情的教办主任用摩托车载我驰过一段繁忙的公路,来到一块杂乱的空地上时,我问:“理工学校在哪里?”“就在这里,已到校了。”教办主任略带歉意地回答。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校门,没有围墙,一块荒芜的草地就是校园?我在市教委报到时所抱的那雄心壮志、满怀激情,此刻好象如烟消散尽了。漆黑的夜晚,破旧的校舍,连用水都是那样的紧缺,这哪里是我想象中的珠江三角洲的富庶之地?我带着疲惫和失望,收拾好得简单的行李,静寂和无可奈何伴我度过了来到南头的第一个夜晚。

第二天清晨,我在睡意朦胧中被“砰砰”的声音吵醒了。我习惯早起晨跑,连忙起身。这时听到的不绝于耳的声音是从远处传来的打桩声,我被这有力的、闷响的声音感染了,做好准备,开始跑步。脚下踏着新翻的油黑的泥土,一直没着它跑向那蕉林深处。我想,这就是待修建的新公路吧。我面前林立的打桩机、高耸的脚手架,都一齐迎着初升的太阳。这时,机器轰鸣了,车开动了,周围变成了沸腾的工地,南头的一天开始了吧。

我顿时感到精神焕发,踌躇满志,昨夜的失落一扫而尽,一种激荡的情怀涌上心头:南头确是一块热土呀!这里一定会发生神奇的变化的!

时间只过了三年,昔日脚步下的黑土已变成了绿草如茵的运动场,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游泳池,变成了游人如鲫的娱乐城。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横穿南头,脚手架早已褪去,一幢幢建筑物露出庐山真面目,打桩机则移向更远的边村……

宽阔平坦的“南山公路”,八个车道,五十米宽,展现了南头人的胆识气派和超前意识。公路两边,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投资者在这里兴建建厂房,虎办企业。有投资三亿元的三荣调厂;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南艺皮革厂、振兴纺织厂、中山电饭锅厂等,还有那如火箭般高高竖起,楼高二十一层的南中大酒店。在这里如群芳斗妍,尽显南头的美丽富饶。

如今,南头大桥边上又多了一位“兄弟”——南头二桥。从今以后,双桥振臂敞开热情的怀抱,迎接“广珠”路上的每一位风尘仆仆的来客,把他们接来南头,又沿“南三公路”送去石歧、珠海。交通的便利,给南头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和人才,也带来了南头经济的腾飞。有数字显示:1992年南头的工农业总产值是三亿多元,到1994年时已达十亿多元,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飞跃啊,弹指间,天地变了样,这一切,都归功于党和国家的开放政策,归功于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指导,也归功于南头人民“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

当南头理工学校以它的神速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人们惊奇的不只是它的一流校舍,超前的办学规模,更令人感慨无比的是南头教育的进步,这几年,南头经济发展了,但富裕了南头人民没有忘记教育。

我不是在这里出生成长,不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乡根情深,但我却亲眼目睹这里的神奇变化,让我深深感到这里的勃勃生机,让我仿佛身处熟悉温馨的家乡,去工作,去生活,去热爱……

哦,南头,这是一个令我感慨万千的小镇。

(1995年于南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