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建芳的头像

刘建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08
分享

游日散记


 

 

来到日本,认识的第一个日本人是司机。虽然在机场时就看到日本导游了,但这个导游算不上正宗的日本人,他原来是香港人,后来才加入日本籍的。这个日本司机的出现,让我们这些游客有些失望和惶恐,因为他是一个已有60多岁年龄的老头了,脚还是陂的,走起路来一拐一撇,着实让人有些担心。

导游似乎知道我们的心事,一上车,就先介绍司机了,他说,别看司机这把年龄了,脚还有些问题,但请大家放心,这个司机自从退休后,就一直开旅游车,日本人做事都很认真,很严谨,很尽职,这个司机也一样,相信这几天大家都能感受得到的。

果然,在接下来的几天行程中,这个60多岁的、脚还有些问题的日本司机,不但车子开的很平稳,还以其认真、敬业以及礼貌、慈祥的态度,充沛的精神和体力,消除了我们的诸多顾虑,让我们感受很深。

每次到了酒店或离开酒店要搬行李时,这个老头司机都亲自动手,上车下车为我们搬上搬下的,他的忙碌让我们年轻人都感到不好意思。虽然导游说,搬运行李也是司机应该做的,但按我们的习惯,怎能好意思让一个行动不便的老头花费这样的力气呢,何况我们的每一件行李都有十几二十斤重。结果我们是一起动手,每次办完,他还是深深的九十度的鞠躬,表示感谢。

车子每到一处旅游点,司机先是规规矩矩停好车,然后端座驾驶位上,认真填写行车日记,接下来就整理座位,擦拭车窗,所以每次我们回到车上时,总感觉车子干净整洁,爽心悦目。

导游说,别以为司机这把年纪了还开车,是命苦,是为了赚钱,其实他的退休金已足够让他安度余生的了,他出来做事,是想回报社会,证明他还能自食其力,不想做一个只会享受不愿付出的人。

果然,在日本的那几天里,我看到好多出租车和旅游车司机都是60多岁的老人,他们的穿作整洁,精神状态很好。其实,日本是一个长寿之国,人到60岁退休后,他们都感觉还是人生的第二春,许多人都重新投入了另一种工作和生活环境。在洗手间,在收费站,在餐馆,在公园等地方,都可以看到有许多老人在工作。

 

 

在日本街头,其实能看到的行人很少,当然,除了中午和下午下班后的那几个小时,还有周末。就是在东京最热闹的银座,平常热闹的时间也就是下午6点到8点之间,8点之后,街上商铺都打烊关门了,只留下冷清清的街道和穿行的车辆,还有那彻夜闪烁的霓虹灯。

那天我们到达东京来到银座时,正是5点多钟下午下班时间,街上的行人突然多了很多。男的一律穿深色西服的多,我们看到有些男人在街头遛达,玩手机,无所事事的样子,导游说,这些男人是不想这样早回家的,在日本,回家早了的男人,普遍会被老婆认为没出息的,所以在日本,下班后看到一些穿着整齐的男人在街头流浪的样子,也实在是一幅特别的风景吧。在街上行走的女人的衣著就比较随意、休闲,款式与国内流行的几乎一样,如果不是语言的不同,在东京或日本的其它街头,是分不出行人是日本人还中国人的。我想,中国被称为世界的加工厂,其中中国生产制造的服装,不仅在日本很有市场,在其它国家也有很多吧。在街上,穿和服的日本人几乎看到不了,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现在只有在结婚或一些传统的庆典活动时才会穿,这有点象我们中国的长衫马褂,成了一种传统的象征。

我想,在日本的街头,行人稀少,是不是每人都有工做,没那么多时间闲逛的缘故呢。

 

在日本的街头或一些公共所场所,很难看到垃圾桶,或者很少有垃圾桶,这与我们国内许多地方随处可见垃圾桶的情景大不相同。

在日本东京的一条街头,我走了很长的一段路都没有发现垃圾桶,我只好一直拿着空的矿泉水瓶,实在不好意思把它丢在街上的某一个角落,因为街上的每一处都很干净,没有发现我所希望的一处什么卫生死角,可以冠冕堂皇地把手中没用的东西扔出去。远远望去有些类似垃圾桶的吸烟桶倒是看到有几个,我看见有几个男人,还有一个女孩,在围着吸烟桶站着,悠然地吸着烟,时不时把烟灰弹进烟灰桶里,原来这里是街上的吸烟区。

直到我走进一家商场,才看到里面靠出口的地方有垃圾桶,有三个穿制服的商场员工正围着一大袋的垃圾在掏着,那认真、细致的劲头,好象里面有什么宝可以掏出来似的,然后在不同的筒里分类投放。我看清其中一个筒后,终于把手中的矿泉水瓶放进去了。其实在日本,不管在乡下还是城市,每个垃圾桶都做到了分类,民众的自觉性也是很高,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习惯虽然对我这种出来乍到的外国人来说很麻烦,很不习惯,但这样做,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节约和环保方式

也许,在一个地方,垃圾桶多了,是表明要大家注意卫生的一种标志,而垃圾桶少了或者没有了,那才是讲卫生、讲环保的最高境界吧。

 

 

在日本的道路或路边,也可以看到一些工地,但这些工地上,安静、整洁,没有丝毫杂乱的现象。

在横滨市的一条路上,我看到一处工地,有几个头戴安全帽、身作制服的工人正在修整一条马路。有一个工人操作一台小型的机器在挖掘,一个工人在装运泥块,一个工人在专门清扫一边散落的泥沙,另有二个工人分别在工地两边指挥来往的车辆。实际上,这个工地上共有六人,其中只有三人在施工,另外三人在搞后勤服务。我认真观察这个窄窄的双车道路上的工地,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塞车象现。施工现场的秩序和环境,实在令人叹服。

在我们参观的一家寺院旁边,我看到了另一个工地。整个工地就是一所高大的房子,房子是用薄薄的铝制材料做的,房子里面就是施工的主体,一座需要修缮的寺院。这完全是一个高科技的、现代化的工地。要修好寺院,先给这座寺院盖一所房子,穿上一件衣服。高大的房子覆盖着寺院,也保护着寺院,既可避免风吹雨淋的侵蚀,又不影响外面行人的来往。这真是一个科学的、安全的、人性化的施工现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