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健鹰的头像

刘健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05
分享

传统道义的光芒(散文)

在一个叫大屯的小山村,我们老刘家算是大户了,这棵树的枝枝叶叶历经了岁月的风霜雨雪,打我记事起就一直葱翠茂盛着。平淡的日子里,父辈们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使得家族的香火繁衍得煦暖而兴旺。而父母亲一些日常生活里的言传身教,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和家人。作为家里的老大,在父母走后,回望来路,就总有一种声音会在血液里澎湃,德行的浪花无时不闪烁出传统道义的光芒。

父亲是个文化人,他做过民办教师,当过大队会计,干过图书管理员,开过拖拉机。在村里,是有名的“三倔子”。因为心直性耿,看不惯歪瓜裂枣的一些事,也就容不得他的坏脾气。奴颜媚骨卑躬屈膝与他真的无缘,也就频繁的干这干那,只要自己喜欢,就一门心思的琢磨。好活计不如好脾气,这话不是没有道理,当个头头的都喜欢嘴甜的,天生不会顺情说好话的他,难免就会在言语上得罪人,所谓的事业也就总不那么顺风顺水。母亲就常说他没心眼,是个直肠子,遇到啥事脑筋不活泛,可他总也不屑一顾还振振有词,说人那,不能小肚鸡肠的,要实诚敞亮,身正不怕影子斜,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实事求是老人家都喊多少年了,可在一些人眼里就是标语口号,落不到实处。正人先正心,正己先正身,这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事实上,在屯子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会来找他。他一出面,三八两句话就都云开雾散,村里人都亲切地叫他三哥,说他脾气是不好,但人正,倔是倔,但倔的有理有据,叫人心服口服。

父亲的正或许和母亲的善可以相得益彰。母亲出身在大家闺秀,却不金枝玉叶那么娇贵,记忆里她虽很少下地干活,但家里家外却打理的有条不紊。小时候家里日子紧巴,她自己舍不得吃喝,却出奇的大方。那年月家门口常来一些要饭的,都是外地人,到别人家都是空着碗耷拉着脑袋被训走,来我家却还常被她让进屋里,好吃赖吃还能沟满壕平地吃上一顿。母亲心眼好,村里一些鳏寡孤独的老人是我家的常客,三天两头就来串门,为难遭窄的一些事就说给她听,母亲心软眼窝子还浅,也就常常陪着流泪,也就不由自主地会把兜里仅有的零钱掏了出去。头些年日子好了,母亲也年岁都大了,乐善好施的她也信了佛。每次回老家,她都会把我叫到面前,给我讲佛经上的一些修善积德的故事,每次回老家我给她的一点钱,也都舍不得吃穿,听人说她经常和村里的几个老太太去庙上,口挪肚攒的一些钱也都毫不犹豫地捐了出去。这我不反对,但她后来开始吃素,我的心里就还真的很不是滋味。母亲就是家里的佛啊,有母亲在,家就会日日吉祥。那一年冬天母亲走了,火化后洁白的大小骨棒上绽满了五彩缤纷的嫩芽状的颜色,我莫名奇妙,听老辈人说这都是她行善积德得来的。母亲一生的俭而不吝、施而不奢的确叫我们懂得了修善的真正含义。

我的父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土里刨食的生活还算滋润。和外人打交道,坦率诚实是基本的处事原则。做人要厚道,办事要讲究这是父亲挂在嘴边上的话。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那时我家里也免不了和邻居们东挪西借,但每次也都是分毫不差地及时归还。一些事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头些年父母相继生病住院,在老家也和亲亲友友借了许多钱,后来老院子卖了,房钱一分没剩都还了饥荒。欠人家的就睡不着觉,做人要诚实诚信坦坦荡荡,一是一二是二,心里才会敞亮,心情才会舒畅。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诉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正身、修善、坦诚、守孝是我们刘氏家族的根本和灵魂。无须刻匾悬挂于厅堂,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已渐浸骨髓,相濡以沫的亲情血脉里,都会听到一种来自祖辈这激越澎湃的家规家训言传身教的声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