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金虎的头像

柳金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09
分享

追赶潘冬子

柳金虎/文

“车子跑啦,快跑呀!”杂着几声呼喊,便是几名少年干瘦的身影,箭一般穿行于夜半星空下的乡野中……四十年前,在胶东的一个傍岭的小村落里,几名十来岁少年曾经半夜追逐着放映车,在逶迤乡路上发力狂奔,为的只是多看一遍自己喜欢的电影。

确凿地记得是在小学三年级的“六一”儿童节,之所以历经四十载让我难以忘怀,缘于那一部叫做《闪闪的红星》的电影。就在那个飘着麦香的夜晚,我和村里的几名小伙伴追逐着乡村放映员的自行车轮,奔跑十多公里,连看两场《闪闪的红星》。潘冬子以及那枚闪闪发光的五角红星,从银幕上走下来,牢牢走进我的少年岁月里。

那年代,农村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看电影是每个农村孩子最大的向往,但放电影的日子真的比过年还难得,一个村子往往一年到头放不上一场电影。所以,只要听说附近十庄八疃哪里放电影,我们就是不吃晚饭也得赶过去观看。那年“六一”儿童节下午,我们村里有户人家得到了八里外的村子方家屯的亲戚来报信,说是他们村晚上要放映电影《闪闪的红星》。呀,这可不得了!消息宛如生了腿一样很快跑遍了全村,在小小村落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太阳还高高挂在西天上呢,男女老少的影迷们便开始浩浩荡荡地向方家屯进发了。

我和轮子等五六个男孩表现得尤为兴奋。实际上,我们早就听说了有这么一部电影要上映,而且是战斗片,影片主角比我们的年龄还要小呢。但又听别人说这部片子很紧缺,不是每个村都能轮得到放映。所以,一听说附近村庄要放这部电影,大家心都要跳出来了。

那晚一出家门,我们的双脚就像上足了发条一样,向着八里路之外的方家屯一路狂奔而去。那些年代,农村里放电影大都是在露天场地,一般是在生产队场院,或者村里的宽街,或者村头的空场,如果去晚了很难占到好位置,甚至只能去看“反面”。“反面”就是银幕的背面。有好几次我们到外村看电影,正面已无立锥之地,只能坐到银幕背面去看,结果人都是反的,别扭极了。然而,那天当我们满身大汗赶到方家屯时,还是晚了,银幕正面早已被黑压压的人群占据,就连旁边几棵大树上也爬满了人。我和小伙伴们尝试者站到最边沿处看,只能看到细窄的一溜儿幕布,宛如一牙明晃晃的刀片。实在没辙了,我们只好乖乖地坐到银幕背面的人群里,兴奋而又异常不甘地等待着电影放映。

终于,那束亲切的光线投到了洁白的银幕上,英俊机灵的潘冬子从一出现就牢牢抓住了我们的心。对于酷爱战斗片的乡村少年来说,影片中的少年英雄潘冬子无疑成了我们最新的偶像。以致电影结束了,放映员撤下幕布,我和几个小伙伴迟迟不肯离去,围着放映员问这问那,真恨不得让他重给我们放一遍。这自然是妄想,不过,我们却得到了一个重要消息:就在今晚,鹿家庄还要放这部电影!

这叫做串片。那时候,新片下乡经常会有这种现象,这个村刚放罢,又连夜到另一个村去放映。今晚等待串片的鹿家庄,距离方家屯十二里地,且已近小半夜,但这丝毫没有吓住我们。在黑漆漆的夜空下,我们五六个男孩子一路兴致勃勃地议论着少年潘冬子的英雄事迹,一路追逐着放映员的自行车轮子,又向着鹿家庄没命地狂奔。

那晚,在鹿家庄宽阔的打麦场上,我们终于在银幕正侧面位置再次见到了潘冬子。许是夜已经很深了缘故,打麦场上竟然残留着空隙,尽管也已经有些偏僻了,但毕竟是正面方位,观影的感觉自然与方面不同。银幕上,当潘冬子奋力举起柴刀,用满腹仇恨劈向恶霸胡汉三时,我觉得自己已经成了潘冬子,心底那份畅快无与伦比。

这个疲惫不堪的“六一”之夜,因为有了潘冬子,我们都觉得过得充实和惬意,即使身上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湿透,却没有一个人叫苦。许多年后的一个“六一”儿童节,当我陪着小女从央视少儿频道重温这部影片时,我对她讲了这个故事,女儿一脸不解。是啊,在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交织的当今,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想看的节目,这是多么幸福的日子啊!幸运的是,我们也赶上了这个好时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