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仁杰的头像

刘仁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22
分享

即将远去的婚俗之五:回门

回门——出嫁女第三天必须带着新女婿回拜娘家,整个新婚活动才算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从此,日子像门前的小溪蹦蹦跳跳,左左右右,时急时缓,日夜不停地继续向前奔流。

洞房夜的第二天,鸡叫三遍后,新媳妇搬开男人的胳膊,早早起了床。

她拿起扫帚开始扫地,堂屋里扫到一半还不见小姑子来接扫帚。照规矩这时候该有人来接,新媳妇还要赏封子(红包)。小姑子太小了,怕是睡着正香哩。

第三天清晨,娘家弟来了,接姐姐三天回门,在当地也叫三天提篓,当天来回。娘家还要准备一篓子吃货让姑娘女婿带回家,散给沿途及村里的大人孩子们吃热闹。

早早准备妥当的姐姐看着弟弟客客气气地吃着婆婆端上来的瘦肉汤,心里焦急得很,但又不便于催促。自己嫁过来便与弟弟多了一层亲戚关系,弟弟今天是客。但她实在太想见爹娘了,恨不得长了翅膀立马飞过去……

婆婆偷眼看着儿媳妇的迫切样,呡着嘴不便笑出声来。婆婆必竟是过来人,知道体谅此时此刻的心情。但规矩不能破,人家来接姐姐回门,要捂汤喝,不然失礼。

公公婆婆将回门礼按老规矩向儿子做着交待:烟酒,糖,桔子罐头,外加后腿(猪)肉。

当姑娘、女婿刚拐过山嘴,站在村口掂着脚张望的岳父岳母就看见了。岳母一路小跑就赶过来拉着姑娘的手。岳父远远堆着笑脸,扯扯身上的新衣服,打着背手,慢腾腾转身往家里走。女婿也算灵光,紧撵几步,喊着爸就跟上去。岳父回过头来“哦,来了!快快到屋,都等着开饭哩。”

妈在后面拉着姑娘的手,说着体己的私房话。隐约听见姑娘不时传来的嗔怪声和撒娇声。看着姑娘羞答答的幸福模样,悬了几天的心总算落下来。来年生个一男半女,就可以随时去看望闺女了。看着姑娘走路的步态,老太太充满了信心。俗话说:“不(需)看锅边的粥,只看脸上的肉”,子女过得好不好,有经验的老人一眼就能估摸个八九。

姑娘看着妈妈这么怪异的盯着自己看,越发不好意思,一头扎在妈妈的肩头上娇滴滴地喊:“妈,瞧你!我饿了。”妈妈抚摸着姑娘越发乌亮的秀发高兴地说:“走,走,看妈给你捂什么好吃的。”说完一把把姑娘的手拽进自己的怀里,贴心地感受着女儿给她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家里早坐满了人,有专门请来陪姑娘女婿吃回门饭的陪客,也有湾间过来看新女婿的乡亲。娘家二叔正在拿着新女婿带来的好烟满屋子撒,新女婿也勤快地帮着二叔倒茶发烟,甜口甜嘴地跟在二叔身后和来人一一地打招呼。一屋子开心详和的气氛让所有人脸上都写满了幸福,满意。

岳父把餐具及压席菜都摆上桌面后便招呼二叔请客人们入席,厨房里正热气腾腾等着出菜。满案板的菜肴一碗碗出,估计又要二个多小时。

新女婿本想讲客气给在坐的亲戚、长辈敬酒,姑娘暗地里死劲拽女婿的衣角。她怕男人喝多了伤身子闹笑话。她亲眼见过塆下陪媳妇回门的新女婿,醉酒那个场景现在想来还好笑。

新女婿老夸自家的牛聪明,比他的爹妈还明白。不等散席又鼻涕一把泪一把地闹着要回家牵牛喝水。真到回家时,又把话说反了,把东道(主)该说的客气话不停地说:“简慢(招待不周),简慢嗬……”。

二叔无意间看到了侄姑娘的小动作,佯装嗔怪侄女,“男人喝酒,玩不尽的味,丢不尽的丑,哪有那好笑喂”,接着看向新女婿说:“女婿伢彻堂(勤快)实诚我欢喜,来、来、来,我们再喝一个。”

岳母刚好从厨房出来了,听见声音赶忙过来解围,“你个二吊子,有你这样做老人么,劝着伢喝多酒。”说着就要拿手来纠二叔,二叔吓得赶紧抱着头,歪到凳子上坐下。侄姑娘伸出舌头,幸灾乐祸地看着二叔做鬼脸。岳父老远看着嘿嘿直笑。

二叔从小没了爹妈,自幼跟着哥嫂长大,不怕哥哥却怕嫂子,所以嫂子这么故意一骇,立马老实多了,乖乖拿着酒杯找陪客们喝。必竟陪客也是客,自己才是正东道,不能失了礼数。

看着二叔归了路,岳母开心地对二叔说:“看我不叫妯娌整坏你!”。

岳母今天显然很开心,“丈母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女婿越来越优秀的表现,尤其是对自己的姑娘还不孬,这让岳母很是欣慰。

姑娘女婿走的时候,岳父岳母准备了满满一镶荆篓花生糖果,和了极少的苦棟子。

三天提篓装的吃货按当地的风俗总要渗和一些像苦棟籽,石子,甚至土坷垃的杂物。大概是为了增强一些热闹的情趣吧。

镶荆篓是岳母特地请方园百里最有名的篾匠亲自做的上门活,仅烧汤喝就烧了两回。老篾匠是个明白人,镶荆篓是姑娘回门用的东西,东家舍得,自己更该用足了心思做出最拿手的活儿。

姑娘着着如此好看又实用的物件笑得扎在娘的怀里舍不得走;女婿瞅着满心欢喜爱不释手;村里人看得啧啧称赞,羡慕得不得了。姑娘本来就生得周正,经镶荆篓一点缀更像一支盛开在绿叶上的鲜花,一路蜂蝶自来,风光无限。

回家的路上,有人看见新媳妇三天提篓,纷纷前来恭喜。新媳妇麻利地揭开篓子上的盖巾,大把大把地分发着吃货。新郎也客气地散着烟,还热情地替人点火。人们纷纷议论着一对懂事的小两口儿,不住地说着吉祥话。

小孩子们发现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来就要开抢,幸亏有大人们呵斥。这可不是自家塆上的媳妇,抢人家的东西可是土匪行为。

新媳妇笑吟吟地说:“不碍事,不碍事!”,说完在镶荆篓里挑选着吃货分发给孩子们。大人们看不过去连忙说:“莫过细,随便抓点伢们的,还经吃些,都挑好的,我们心里不过意哩!”。

一进村口,期待已久的孩子们发了疯似地涌上来,吵着闹着要东西吃。后面的孩子还在不停地招手:“我的,还有我的!”。新媳妇手忙脚乱,新郎帮撑着也忙不赢。

几个大点的孩子还是趁人不注意,抢到媳妇的镶荆篓就开跑,孩子们乌泱乌泱的在后面追。婆婆看到了,追在后面喊:“篓子,我的篓子呦!”。孩子们为了一口吃食什么也顾不上,跑在后面的回头做着鬼脸,像是在说你追不上,追不上。

先生远远看着,鹤发银髯,微风摇曳。想起为这些孩子的父母主持婚礼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如今娃儿们都满山跑了。唉,时间真快!

先生泥塑般地望着远处的山峦,继续喃喃自语,可惜了那篓子。已经越来越少见到如此标志的老物件了,定是出自李老篾匠之手。不知他的徒子徒孙都学会了没……(字数2487)

 

谢谢欣赏“即将远去的婚俗系列”!文艺作品,有礼仪不周全之处,敬请谅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