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母亲在屋前种了一棵桂花树。我坐在桂花树下,望着母亲修的房子,望着母亲在院坝边栽的葱蒜,望着母亲种在菜地的一棵棵白菜,想起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郁积心底的泪水不可抑制的喷涌而出……
一
母亲是一九四九年八月初三生人。她总是对别人说,我是新中国成立那年出生的,语气中透出说不出的自豪和喜悦!生在新社会,是她们那代人最值得炫耀的资本!
母亲比村里的同龄人幸运,去落别公社上了几年学。她一次次说,上下村寨,只有几个女孩子上学,妈是其中的一个哩。上学,是母亲童年时最美好而难忘的回忆。老家凉水井去落别公社,二十几里山路。十来岁的母亲背着大米和辣椒,叫上同伴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一步一步往落别赶去。她们人小力弱,过几道峡谷,翻陡峭的大山,穿几处大大小小的村寨,一路上走走歇歇。坎坷不平的山路,窄的地方只放得下脚,空手走路都很吃力,母亲还要背着粮食。我完全可以体会到母亲赶路的种种艰辛,流淌在脸上的一滴滴汗水,亮晶晶的在阳光下闪动!过马槽滩时,那水深不见底,母亲小心翼翼挪动脚步,担心一不小心会掉进水里去!
母亲在落别上了两年学,后来婆婆实在无力供她念书,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学校。母亲回村后,不得不握着半人高的锄头,跟着婆婆去田间地头干起了农活。母亲对我说:“妈上学时作文写得好,经常被老师夸奖。那年代穷,要是妈有机会多读两年书,完全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娃呀,现在条件好了,你要把书念好!”
母亲的话,刻在了我的心坎上!
母亲仅仅上了几年学,但她喜欢看书,一点不夸张地说,她认识的字比一些初中生还多。记得一个个冬夜,母亲忙完了缝缝补补的针线活,找来一些民间唱书,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拖长声调唱了起来。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她唱过的那些书:《水打蓝桥》、《文武图》、《洛阳桥寻夫》、《朱氏割肝》等。几岁的我学着母亲一句句哼唱《朱氏割肝》:远看城中有座城,城中有家行善人。一家二老都行善,生下公子三个人……
一本本通俗易懂的唱书,还有唱书中的那些耐人寻味的故事,让我的童年变得生动而美好起来。一行行文字,把我引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嗅到了芳香的气息,耳畔响起了潺潺的流水声。文字,像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满了心灵土壤,在我心里头发芽、开花,长出了诱人香味的果实……
感谢我的母亲,在她的熏陶和感染下,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我一直坚持了下来,多年来没有改变!
二
母亲结婚那年,年仅十六岁!十六岁,花骨朵般的年龄,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月光撒满院坝的夜晚,村子变得明亮而温馨。母亲会给我讲起谈恋爱的过程,嘴角浮现出一丝丝笑意。这时侯的母亲是幸福而甜蜜的,爱情让人忘掉了沧桑,永远都是年轻的模样!
“你爸去家里找我,我们几个年轻人坐在院坝里打纸牌。你爸坐我对面,他给我使眼色,偷偷从桌子底下把好牌递到我手里,我们每次打牌都赢!”
母亲说起这些,还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抠抠手指头。我一点也没想到,诚实而正直的父亲谈起恋爱来,还是懂得浪漫的,懂得讨母亲欢喜。使眼色、递纸牌,这细小的一连串动作透着丝丝爱意!
母亲说我们家是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的重担像大山压在了她和父亲的肩上。“可我不怕苦,不嫌你爸穷,跟着他过日子。前面是岩,去爬;前面是坎,去跳!”那年代的爱情,纯洁而简单。爱情就是那么简单,爱上一个人,就会死心踏地跟对方过曰子,不计较家庭贫穷,不在乎距离远近,不去想年龄大小!
囯穷村子穷家更穷。那一代的人,过的是苦日子!爷爷是读书人,做不了重活,身体也不好,白哗哗的大米,留给他吃。母亲和父亲起早贪黑出山做活路,吃黄橙橙的苞谷饭!日子最苦的时侯,家里吃不上油。大姐生病,去外婆那儿找来一勺猪油煎鸡蛋给大姐吃!
日子再苦,可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翼和信心!她始终坚信,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三
母亲是个善良的人。
小时候,每到青黄不接的时节,总会有一些流浪的老人来村里讨口饭吃。看见拄着拐棍的老人刚走到我家大门边还没开口,母亲就急慌慌地端着升子去米缸里装大米。老人一边牵开袋口,一边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
坎下的一位老奶奶看到母亲送讨饭的一升大米,不停地摇着头叹着气说:“你一点也不会过日子,送外人一升大米,够家里几口人吃两天哩。”
母亲只是笑,有时轻声地回道:“家里再穷,也不缺这一升大米呀!要是家里有吃有喝的,谁会厚着脸皮上门讨饭呢?”有时母亲去赶场,出门前她反复交代我们,有人来家里讨饭,送几碗大米给人家,帮人就是帮自己!
母亲是个能干的人。
我们家有六七口人的田地,隔三差五就人帮忙做活路,几桌人吃饭。父亲心疼母亲,轻声问:“几桌人吃饭,要不请人帮你一块做饭?”
母亲嘿嘿笑了笑,说:“说的没出息的话,才几桌人吃饭,我一个人忙得过来。”
母亲不慌不忙地淘米,拣菜、切菜,看不到一点儿慌乱。吃饭前,桌上摆满了十几道菜,有素有浑,有汤有水。
记得老家的冬天漫长而寒冷,收完稻谷种下油菜后,母亲怕我们冻着身子,就去城里称来毛钱,给我们姐弟织毛衣。白天忙着家务活,她利用晚上时间,默默地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仔细地织着。有时我半夜醒来,厨房的灯依旧亮着,母亲没有停下手中活计的意思,线团在她身边的口袋里一上一下跳动着。母亲织的毛衣,柔柔软软的,穿在身上,暖在心里!
每次我穿着毛衣去上学,班上的女同学都夸毛衣织得漂亮,夸母亲手巧。这时侯,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四
父亲病倒后,我和弟弟在城里读书,母亲一个人照顾躺在床上的父亲。亲戚们来家里看望父亲,她煮饭泡茶招待客人,有时侯一天煮几次饭,从早到晚进进出出忙着,没有歇下来的时候。父亲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母亲忍受着伤痛,瞒着父亲去乡场上扯布,请村里的老人给父亲做老衣。她怕父亲发现,装出什么也没做一样……
父亲躺在病床上,一次次对我说:“儿呀,你妈不容易呀,你要照顾好她!”
父亲去世那年,母亲才五十一岁。
她坐在床上,哭不出声来,一滴滴泪水淌在皱纹密布的脸上。
“妈,不哭了。”我看到了母亲的可怜,像个小孩流淌着一滴滴眼泪,双眼揉得又红又肿。我心疼她,伸手去替她揩眼角的泪水。
母亲听话地点了点头,小半天后才缓缓地说:“儿呀,妈不哭,你也不哭。”她开始安慰我,可我实在忍不往,泪水顿时喷涌而出……
母亲伸出布满青筋的手,轻柔地为我抹着泪水,一边抹一边说:“你爸不在人世了,我们娘母几个要好好活着,不让人家看不起!儿呀,听妈的话,不哭呀!”
父亲去世后,仿佛一夜之间,母亲老了好多岁!邢以后的日子,体弱多病的她当爹当妈,守着那个风雨飘摇的家,靠微薄的抚恤金供我和弟弟上学!
一个个无助的夜晚,想起去世的父亲,想起艰难的日子,母亲一次次坐在床边流泪!
毕业后,母亲想着我今后的出路,说:“儿,你爸苦了一辈子,省下了点钱。你去贵阳学电脑。学会了技术,找到轻巧的活,少吃些苦。”
“妈,我不去!我不想让你那么累,我让和你站在一起,撑着那个风雨飘摇的家!”
“儿呀,你要听话,妈是为你好!”
“我不去,我爸去世了,我不想让你吃那么苦。我出门去打工,挣了钱可以去学技术。”
那次,一向听话的我变得倔强起来,没有听从母亲的安排。母亲说着说着,低着头走到屋旁的桃树下,用手搓揉着蓄满泪水的眼窝……
家里种几分地,我去薅地,她怕我吃不了苦,说:“太阳恶毒得很,你在家歇息,妈去薅地。”
“妈,我在家,不会让你去山坡上做活路!”
她在门后面揉了揉眼窝,叹着气望着我一步步走出院坝……
我出门打工,母亲不放心,坐在大门边一边叹气一边抺眼泪。她舍不得我去千里之外的城市闯荡,可又没有办法。母亲坐在堂屋里,折叠衣服,把母爱一块装进行李袋里。她怕钱在路上掉了,找来针线,把钱放进内衣口袋,眯着眼一针一线缝起来!钱,八百块钱,是母亲省下来给我做路费的。我趁她去茅房,扯开袋口,取出二百块压在她的枕头下!这两百块钱,够母亲买几个月的油吃。
我第一次出门时的最大心愿:多挣点钱,让母亲过上几天舒坦的日子!
五
我出门打工后,母亲像村里那些留守老人一样,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空空荡荡的祖屋里。我给她寄钱回去,节俭的她一分钱也舍不花。母亲为了省钱,有时候就吃半碗酸白菜下饭,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要修几间漂漂亮亮的新房子。母亲根深蒂固地认为,没有新房子,我和弟弟就找不着女朋友,成不了家,落别人的笑。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记得那是2003年的冬一天,母亲瞒着我请人拆掉祖屋修新房子。姨妈家的二表嫂来松岗潭头打工,我才知道母亲拆掉祖屋的事,当时心里头特别难过,喉头发硬,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拆掉祖屋后,母亲连一处遮风挡雨的住处都没有。老家的冬天很冷,风像刀子割在脸上,我不知道母亲怎么熬过那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母亲拆掉祖屋后,只好厚着脸皮背着锅碗瓢盆去隔壁的焦海林家住,开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母亲在焦海林家住了十几天,怕给人家添麻烦,又背着铺笼帐盖去银莲嫂家住。那个冬季,我打电话去村里的李华老师家,请他去叫母亲接电话。李华老师叹着气说,今妈今天在焦海林家住,明天住在你银莲嫂家,后天又搬去你二姐家,我不晓得去哪家喊她接电话。你有事给我讲,我碰见你妈,会告诉她的。挂了电话,我狠狠地揉了揉眼眶,想着的就是加班,拼命加班。那样可以多挣点钱,早些把房子修好,让母亲住进去,过着她想要的日子!
房子修好后,母亲又开始为我的个人问题操起心来。她在电话里叫我和女孩子交往,脸皮厚一些,嘴巴甜一点,出门和女孩子见面时别忘了抹点雪花膏。刚开始,她不希望我和外省女孩谈恋爱,隔山隔水的,怕水土不服,再说走转也不方便。见我个人的问题没有眉目,母亲的态度又转变了,找外省的女孩谈恋爱也行,就是要对我好。我和弟弟结婚后,母亲了结了她的心愿,终于松了口气。可她还没过上几天清静日子,又忙着帮我和弟弟带孩子。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身体又不好,带着两个刚学会走路的嫩娃娃,洗衣煮饭喂水灌药,仔细想一想,母亲是多么的不容易呀!特别是吃水,要去村子后头的水井挑,走岩石上凿出来的小路。我担心老家的母亲挑水会摔伤腿脚,可自己远在深圳,担心又有什么用呢?母亲带着侄女和儿子去挑水,幸好村里热心肠的人多,他们怕母亲摔跤,经常帮母亲把水挑回家去。母亲在电话里经常提到那些好心人的名字,叫我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不要忘记别人对我们家的好!
六
每年立冬后几天,母亲就打来电话问我回不回去过年。听说我回家过年,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进进出出磨米面舂酥麻糖,还忙着酿米酒灌香肠,眼巴巴地等着我回家过年。
家里没有养年猪,她就去乡场上割来两块十几斤重的后腿肉,放在盐水里淹透,沥干水份后挂在炕笆下,白天黑夜用柴草熏烤。在老家过年这小段时间,母亲把我当成了客人,什么也不让做,还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喝。过完春节假期,我回深圳的前一夜,母亲找来布口袋,忙着给我装瓜子、腊肉、酥麻糖、米面。我想要是自己是个大力士,母亲一定会让我扛着这个家去深圳打工!我带着母亲收拾好的家乡吃食返回深圳上班,带着母亲的那绵长的叮咛和和无尽的牵挂出门打工……
我走出院门,忍不住回头望去,见母亲孤零零地站在屋旁的桂花树下,用手背揉起了眼窝。母亲在盼着下一个春节快些到来,离家在外的儿子就会回到她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