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生魁的头像

柳生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07
分享

立春三章

立 春 三 章

柳生魁

(一)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的一个节气。从这天起,天地自然的运行开始了它们新的轮回。

春夏秋冬四时按序,依次更替。立春此日,大地回春,百草回芽。每一次四季循环后的新生,都值得被人们以待深情!

春夏秋三季,人勤地不懒。汗水浇灌着土地,土地回报着农人。颗粒归仓后的喜悦,洋溢在庄稼人朴实的脸上。树叶飘落,天气变凉,当农人们打磨完最后的一垧地,把农具打理干净、收拾妥当后,田野里顿时变得一片静寂。秋末和整个冬天,奉献了了大半年的土地,辛苦了大半年的农民,都需要休息、休整。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人们,几千年来一直尊重着自然、敬畏着自然。按照物候,遵循自然循环的规律,传承和发展着农耕文化、农耕文明。

春天只为一年立出新意,需要人们用四季的时间来构思、起草和书写,世人的耕作、收获与归藏,皆是春天铺开的素笺上或淡或浓的笔迹。春天也知道,自己刚起头的这个异彩纷呈季节,应当由盛夏接着叙述,完成过片,让累累的秋实转换出热闹,再交给冰雪般庄严的深冬,于淡定里沉思后,最终完成切题。

《二十四节气歌》如是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年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四季交替,周而复始,简练的歌谣中充满了祖先们的大智慧,影响了华夏文化三千多年。

我们的祖先真是伟大!他们经过多少年来对天地自然的观察,结合生产劳动实践,总结出了有名的《二十四节气歌》。这首歌,被中华儿女传唱了几千年;这首歌,指导着华夏儿女农耕生产几千年;这首歌,体现出了九州先民的聪明和智慧;这首歌,反映了大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与文明。

(二)

立春,就是春之始,新希望之始。

冬尽春至,万象更新。一切从头开始,从新开始。朱自清先生在《春》中有“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的精彩比喻。

大自然在前三季中全力以赴,只为最初的那份缤纷多彩的梦想和希望。在严冬的风雪酷寒中休整调养,积蓄能量,蓄势待发。当春天又一次如约而至时,温暖的阳光下早已萌动着无数个新生的希望。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怀揣梦想,带着希望走过这一年的呢?在这一年里,我们跋山涉水,前行的步伐从未停歇。一路上,我们迎过春风,淋过夏雨,见过秋霜,拥过冬雪。一路上,有欢笑,也有悲伤;有得意,也有失意;有汗水,也有泪水。但不管怎样,这一路都有我们脚踏实地地努力,身后深深浅浅的脚印,那是对我们这一年的付出最好的注脚。

立春时节,年关临近,浓郁的年味儿开始弥漫。春已至,年将近。过去的这一年,不管有过怎样的悲喜和沉浮,都让它过去吧。

“东风吹散梅稍雪,一夜挽回天下春。”让我们以立春为新的起始,重拾信心和勇气,为爱付出,为梦想努力。

愿我们不负自己,不负春光!

(三)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的潜藏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

立春之日,当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冰心先生的这句话。

春的到来,总是无声无息。在人们“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言语中,春悄悄地来到了河边的柳树上;在老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里,春悄悄地滋润着万物;在诗人“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吟唱中,春悄悄地拂过人们的脸颊……春总是悄悄地来到天地间,轻轻地走到人们身边。

春来了,它柔弱的身躯下,裹挟着无限的潜藏力量,那是自然的洪荒之力。这力量,春风首占。能使“野火烧不尽”的原上草“吹又生”的是春风;能使“江南岸”“又绿”的是春风;能使举子骑马游街“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是春风;能使崔护在“桃花依旧”“人面不知何处去”的题诗中,惹起了青年人心头的情思,荡起了涟漪的是春风;能使朱自清先生产生“像母亲的手一样抚摸着你”的感受的依旧是春风……

这力量,春雨也毫不逊色地拥有。能让成都历经一夜春雨,大清早“花重锦官城”的是春雨;能让长安城郊外的草色“决胜烟柳满皇都”的是春雨;能让渭城“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也是春雨……

春风和煦、春雨绵绵,它们所及之处,不是芳草萋萋,就是花红柳绿;不是禾麦青青,就是果蔬缤纷。蝶恋花,一往情深;蜂酿蜜,辛苦勤奋。

悄无声息的春,携带着巨大的能量来了,这个天地,被伟大的力量温柔以待。不久,我们的眼前,将是一个斑斓多姿的世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