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流水的月的头像

流水的月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9/04
分享

鸡蛋与故事(一)

时值初秋,早晨的天气微凉,伴随着村东头武大娘家那只坚守岗位多年老公鸡的一声啼鸣,乡间小路从一夜的沉睡中苏醒过来。

略带斑驳锈迹的大门里,最先探出头来的是一辆四轮小推车,小推车的座子上放着那张四四方方,被磨秃了毛的羊毛垫子。紧接着,出现在门外的就是两手扶在推车把手上面的武大娘,只见她慢慢的从贴近洋灰地面的门槛上迈出左脚,然后双手稍稍用力,把小推车往前推一推,再稳住身子,将右脚跟出来。

自从前几年武大娘得了脑血栓之后,就留下了半身不遂,行动不便的病根。从医院出来时,医生叮嘱家属,要让病人适当运动,有助于恢复。儿子女儿考虑到工作繁忙,不能每天回家的情况,特意给武大娘买了这个既能手推,又能电动遥控的轮椅。

儿子女儿告诉武大娘,这轮椅能电动遥控,走累了的时候,或者不想推着的时候,就坐上去,用遥控指挥着,方便又快捷。武大娘叫不惯什么轮椅不轮椅的,直接说成是小推车,还总跟心疼宝贝一样心疼这个小推车,觉得人一旦坐上去,这东西就坏得快了。于是总也不愿意用那个电动遥控的功能。

自打有了这个小推车,除了下雨下雪,路不能走的时候,每天大公鸡叫过之后,车轱辘摩擦地面的刺啦声,就会从武大娘家门口传出来,然后跟着她一路朝东,路过村东的小广场,再从大路上飘过,最后从王大发家门口的那条胡同里穿出来,回到那扇漆红色的大门里。

紧挨着武大娘家的是刘老水家的老两口。老刘家有两个儿子,哥俩儿都很出息,在外面干工作干得好,早年就都把家都安在了城里。前几年两个儿子看着父母岁数大了,怕有什么事,商量着把老两口接到城里,一家住一年,轮流着照顾。可老两口一辈子都住在这村里,街坊四邻处得也很好,任凭两个儿子说破大天,也不愿意住到城里去。

于是,两个儿子为了能及时看到父母的生活状态,买了摄像头安在家里。这样一来,就能通过手机随时查看老两口是不是安然无恙。

刘家这老两口,年近七十五,身体依旧硬朗,除了老年人常见的胳膊腿疼,几乎没什么其他身体上的不便。每天清晨,老两口先后醒过来不多时,隔着房山,就能听到小推车轱辘摩擦地面的声响。武大娘这边推着小推车,一步一略停的朝东走,这老两口就习惯性的开始拉几句家常。等拉够了,就起来做早饭吃饭。

胡同里的王大发家,早年是做木匠活儿的,老王头去世以后,他儿子王大发就带着一身的手艺到外面闯荡去了,留老娘一个人在家。听说他一开始去了县城里,不好找工作,后来又去了市里。在厂里做工的时候,王大发认识了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姑娘,俩人热热闹闹回老家办了酒席。当时看着儿子自己凭本事娶上了媳妇,大发的娘甭提多高兴了!

小两口在家住了几天,就赶忙回市里了。一开始没钱的时候,小两口吃住都在厂里,后来攒了些钱,在外面开始租房,等到有了孩子,两口子一咬牙,愣是勒紧裤腰带,贷款买了一套小两居的房子。

王大发的媳妇早年就没了娘,因此特别亲她这个老娘,虽然老娘一辈子住在农村里,很多生活习惯都不太注意卫生,可她一点儿也不介意,生了孩子的时候,知道老娘想过去,就主动提出来把她接过去。过了两三年,家庭条件富裕一些,她不用每天忙里忙外,有时间照顾孩子了,老娘却一天也不多呆了,坚持要回村里。两口子劝了好些日子,也没劝成,只好让老娘回来了。

最近几年,据说王大发在厂里干得相当不错,手底下带着十来个小徒弟。当儿子的知道老娘不愿意给他打电话,怕耽误他干活。为了让老娘有个念想,他每年都要亲自上阵,做一件日常生活常用的物件,带回来给老娘,这样的话,老娘想儿子了,也算眼前有个寄托。每个月两口子趁不忙的时候,也带着孩子回来转一转。

村东头的小广场,最近几年刚刚翻修过,活动设施也都是新安的。每天早晨武大娘路过这里的时候,总能看到几个比她还早起的乡亲乡邻在这里,有的来锻炼身体,有的来这斗棋。

今天武大娘隔着大老远,就看到小广场西北角聚集了七八个人围了一圈,比平时热闹多了。她推着小推车,慢悠悠的蹭了过去,想看看有啥子新鲜事。

武大娘的小推车一靠近,永会娘就听出来是谁来了。她从围成的圈子里往外退了一步,扭过身子来。

“呦,武婶子,你也来啦!”

“嘿,我说大老远的看着热闹,寻思着过来看看啥事?今儿这么早,永会娘你咋也在这呢?”

“这不家里没鸡蛋了,我出来买鸡蛋哪!”

“呦,那你出来的可早,大龙商店还没开门吧?”

“可不是,我刚去看了一眼,还没开大门,但是最近几天这小孙子在家,昨儿晚上就嚷嚷着今儿要吃我做的鸡蛋饼,我就寻思着怎么着也先出来瞧瞧。”

武大娘看了一眼旁边的七八个人,想着自己家还有上次闺女拿来的三十几个鸡蛋没吃完,就给永会娘说:“老妹子,走,跟我回去,先从我那拿几个吃。”

“嘿呦,不用!”永会娘笑眯眯的一把拉住要扭身往胡同口走的武大娘,然后继续说道:“老婶子,你快过来看看!”

“哎呀,还看啥,鸡蛋都一个样,你甭客气,从我那先拿几个。”武大娘一边说,一边要拉着她往胡同口走。

武大娘话音未落,围成一圈的人里,爆发出一声爽朗的笑声。武大娘一看,原来是村北二队的刘老水。

“你这刘老头子,大清早的碰见喜事啦?”

刘老水中气十足,那字就跟从胸膛里发出来一样。他说:“武大妹子,你这来了半天了,还蒙在鼓里哪?”

武大娘被刘老水这么一问,问蒙了。她反问道:“嗐,不就是买个鸡蛋,多大点事儿?你还打什么哑巴迷?”

永会娘也被武大娘这话给逗乐了,她赶忙扶着武大娘,往前走了一步,让她看看这人群中间围着的场景。

只见人群中央,放着一个娃娃写作业用的那种高腿方桌,上面摆着一个塑料牌,牌中央贴着一张纸,纸上面用黑色的墨汁写着三行大字。方桌后边坐着一个年轻,有点脸生的姑娘,她左手拿着一把折扇,右手悠闲的搭在桌子上的笔记本电脑上。她的身后,放着十几兜鸡蛋。

武大娘的目光从鸡蛋上收回,朝着大发的娘问到:“这不就是卖鸡蛋吗?”

“武婶子,人家这不是卖鸡蛋,是送鸡蛋。”永会娘解释道。

“又是办什么卡呀?我这把岁数了,也不会用。”武大娘一边问一边摆手。

“这次呀,不是办卡,武婶子,我给你念念这牌子上的字。”

永会娘说完,就抬起右手,伸出食指,指着那三行大字,一个一个的念出来。“讲故事,送鸡蛋,送完为止”。

“真是送鸡蛋哪?”武大娘一脸的不敢相信。活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听说“讲故事送鸡蛋”呢,真是一桩子新鲜事。

“那还能有假吗?武大妹子,你不识字,这牛妹子识字呀。赶紧的,武大妹子,你来打头阵,给我们起个头,讲个好故事,我们都跟着听个新鲜。”

“刘大哥,你早来了,你怎么不讲呀?你讲的好,人家姑娘不得多给你俩鸡蛋呀。”永会娘向来嘴皮子厉害,说起话来也是麻溜溜的。

“就是,我看永会娘说的在理,老刘头儿,你讲。”武大娘也紧跟着逗了这个老小弟一把。

“刘大哥,你年轻的时候,在外面东奔西闯的,肯定有不少故事,你来打头阵,这不是正好吗,你要是真讲得好,别说这姑娘给你鸡蛋,我从我们家拿个大窝瓜给你送过去熬汤喝!”

接着永会娘的话尾,旁边看乐呵的孙大脑袋喊了一声“好!”把周围的七八个人全给逗乐了。

“嘿,孙大脑袋,你跟着打什么混台哪!”

孙大脑袋嘿嘿一笑,用手摸着滚圆的将军肚。

坐在方桌后面的陆芸儿,看着逗嘴皮子的这群大爷大妈,心想今天替老姐出来办这桩事,还挺有意思,且先让这群老乡亲互相调侃一会儿。

正在大家伙儿乐成一团时,从西边拐角处,走过来了大发的娘。

永会娘朝着大发的娘招手,喊这位早晨出门来遛弯儿的老婶子也来凑凑热闹。

“今儿是什么好日子呦,大家伙儿都过来了?”大发的娘问永会娘。

“啥好日子呀,免费领鸡蛋的好日子,你说好不好?”

“那敢情好,我得多领几个,改明儿做成咸鸡蛋,给你们送过去尝尝。”大发的娘笑起来,上嘴唇起了一溜小褶子。

“看人王家大妹子的嘴,这话说出来,就是让人爱听。我说孙大脑袋,等一会儿咱老哥俩儿得了鸡蛋,都给王家妹子十个,让她拿去可劲儿腌,到时候咱们跟着享享口福。”

孙大脑袋一拍肚皮,发出砰砰的响声,爽快的答应了。

“我说,别逗唬我了,到底这大早晨儿的干什么呢?”

永会娘拉过来大发的娘,让她自己看。

“呦!原来是讲故事送鸡蛋呀。还真是跟免费领鸡蛋差不多一个意思。这动动咱老百姓的两片嘴皮子,就能吃上鸡蛋,还真是个新鲜事。”

大发的娘看了看坐在桌子后边的姑娘,又问了一句,“姑娘,你这鸡蛋没啥问题吧?不会是坏的吧?”

陆芸儿看时候差不多,人也来的不少了,于是从凳子上起来,潇洒的将左手扇子往右手心一拍,发出一声清脆的“啪嗒”声。她学着电视剧里有的先生的模样,朝大家微微鞠了一躬。她这稀奇的动作,引得大家伙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她,想来是大家伙儿觉得这年轻姑娘也挺有意思 。

陆芸儿特意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的娓娓道来几句话:“各位大爷大妈,乡里乡亲,你们别担心,我这鸡蛋呀,是正儿八经的好蛋,一个坏蛋也没有。”

围观的人听这姑娘的话有点说书先生的意思,都乐了。

陆芸儿继续说道:“这古代有一位聊斋先生,他在路边摆摊送茶水给过路的人,这茶水钱,可以直接用讲的故事抵了。今天,我来这里,也是受人之托,效仿这位聊斋先生,用鸡蛋来当那茶水,这蛋钱就可以是个故事。您不用担心自个儿的故事好不好,赖不赖,您只要敢大胆的讲,我都送鸡蛋!您讲的故事短,我送您十个鸡蛋,您讲的故事长,我送您二十个鸡蛋,您的故事讲的精彩,我再多送您十个鸡蛋!”

陆芸儿的话刚说完,武大娘就掰扯着手指头算了算。

“姑娘,这一个故事能送30个鸡蛋哪!”武大娘比划了三根手指头。

陆芸儿点了点头,表示这位大娘说的对。

“呦,那可真是不少!”大发的娘发出了一声感叹。

永会娘年轻,脑袋瓜子活番又转的快,经常从手机上看那些防诈骗的视频。她琢磨着现在这骗子的花样太多了,防不胜防,不先打听清楚了,万一将来招了贼进家,可就坏了。于是她特意跳过鸡蛋话题,先问陆芸儿,“姑娘,我看着你脸生,口音也不是这村子的,你是外地来的吧?”

陆芸儿微微一笑,答道:“这位大姐,好眼力,好听力,我从北京过来的,老家就是隔壁村子,我打小没在老家住过,您不认识我太正常啦。不过,您要是认识陆开山,就大可把心放在肚子里,我是他家二丫头,名叫陆芸儿。”

一听到陆开山三个字,永会娘立刻就放下了警惕心。

陆开山是陆家村有头有脸的人物,家大业大,靠着祖传的手艺,年轻的时候挣得盆满钵满。后来他们夫妻二人从从村里出去以后,听说是去了首都,再后来直接在皇城根脚下安了家,这么多年了,老家的宅子一直都租给别家住。

虽然这陆开山多少年没回来了,但几乎每年都给镇里这几个村子捐钱。话说起来,这小广场刚修的那年,还是陆开山捐了一部分钱呢。他家那大丫头前几年好像是因为什么采风的事,回来过一次,她见过一面。这二丫头从来都没回来过,所以不认识也真不奇怪了。

“怪不得你这姑娘看着就不像村里的人,原来是陆开山家的二丫头,真是龙生龙,凤生凤哪!你爹陆开山可是个大善人,每年都给我们这几个村子捐钱搞建设。”永会娘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大姐,承蒙夸奖,不敢当。我替我爸谢谢父老乡亲们还惦记着他。”陆芸儿向来爽快,说话也不藏着掖着。

“我说,陆家二丫头,你要这故事干啥子用?”大发的娘向陆芸儿打听道。

“大娘,我这次还是帮我姐的忙,这搜集到的故事,我记录在电脑里,等回了北京我都发给她,她挑着好的做素材编辑,到时候发到网站上让人们阅读。”

“这啥子是素材呦?”武大娘一脸不懂得问着。

永会娘给武大娘通俗的解释到:“武婶子,人家丫头的意思就是说,讲的好的故事,将来人家给你发电脑,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能看见。这你懂了吧?就跟现在年轻人玩手机发视频一个道理,没准儿过一宿,就有几千个人都认识你啦!”

“呦呵,那不成了大明星啦!”武大娘惊叹道。

陆芸儿笑着轻轻摇了摇扇子,给武大娘说道:“大娘,您要真想当明星呀,我这故事还真没那么大威力。恐怕您得把看家本领拿出来呀!”

“嗐,老脏婆子一个,哪有什么看家本领,不要说什么大明星,就是小的,咱也没想过。”武大娘站得时间久了有点儿累,准备稍微坐一下子。永会娘搀着她,帮她把小推车往一边挪了挪,让她坐下来。

“要我说哪,这姑娘又不是骗子,咱们有啥可害怕的,不就是一个故事吗,还能有鸡蛋拿,这好事得抓住机会。再说了,人家陆二丫头好不容易来一趟,赶了个大清早,咱们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不能让人家白来一趟吧,你们说是不是?”二队刘老水的话一出,围观的乡亲们都觉得挺有道理。

这里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他们这一辈子,哪是一个故事能讲明白的呢?今儿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有人愿意听听他们藏在心里边的故事,为啥子要错过这个机会呢?说,为什么不说!今儿就是要说个痛快,说个舒坦!

看到乡亲们已经扔掉了之前你推我推的扭捏样子,陆芸儿知道,今天这双手肯定停不下来了,但愿今天带来的这十几兜子鸡蛋够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