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卫的头像

刘卫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08
分享

戏里戏外

小时候,家里订过一份杂志《大众电影》,它一度还叫《人民电影》,这是不是我人生最早的审美现象在心灵上的投射呢?反正我挺羡慕演员的,他(她)们能够演绎百样人生,从下里巴人到英雄豪杰,从正人君子到妖魔鬼怪,无所不用其极。演员们观看自己的作品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我好奇?!

赵丹,在《乌鸦与麻雀》中饰演一个生活在大上海社会底层的小市民—“小广播”肖老板,而在《烈火中永生》里,我们看到的是大义凛然、一往无前的革命烈士许云峰。还清晰记得他在《李时珍》中 的一组镜头,当世名医去一个佃农家中义诊,当他钻进阴暗、潮湿、逼仄的那口寒窑时,一缕阳光从低矮破漏的窗户格子照射进来,“李时珍”缓缓伸出双手接受阳光的温暖,他翻动着手掌,就像在烤火,这期间没有一句话,我却落泪了,这就是镜头语言的力度、语境的深度!据说,赵丹的终生遗憾是没能扮演一回周总理,有记载说,总理少时曾在南开中学演过话剧,赵丹这些老一辈艺术家们都把总理当做知己,可见他对表演艺术独有的情愫,谁又能说,总理心中是不是也有一个演员梦呢?

现在手机很方便,前两天,我还翻看了北京人艺老版的话剧《茶馆》。第三幕,王掌柜为了维持这个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迫不得已,动起了请女招待到茶馆招揽生意的主意,连儿子大栓都觉得臊得慌,王掌柜只好自嘲地说这是“改良”……宋丹丹饰演心地正直的小丁宝,这个年仅17岁就死了娘,去当女招待的苦命女孩。一上场,她把手提包往茶桌上一撂,也许是动作幅度大了,手提包竟然翻到地上,她也赶忙拾了起来(多少有些不自然)。好在瑕不掩瑜,整体演出精彩、漂亮,每个人物刻画的淋漓酣畅,人艺的活儿是真好啊!

英若诚先生在剧中一人扮两角,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刘麻子是人贩子,干尽了伤天害理的事儿,小刘麻子子承父业,更是变本加厉,有国民党党棍撑腰,还要盘剥唯一能支撑王掌柜活下去的老“裕泰茶馆”,当小刘麻子撂下狠话,挽着小丁宝走出茶馆大门,王掌柜彻底绝望了,最终走向了自我祭奠。而戏外,英若诚曾是宋丹丹的老公公,宋丹丹也对英达彻底绝望过;更让人唏嘘的是老舍先生的命运,那透进骨子里的“京味”幽默,反而是人生无尽的悲凉,说老舍先生的悲剧是“文革”迫害所致,未免过于简单化了,我真的想知道,压倒他精气神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是松二爷的“体面”、常四爷的“气节”,抑或王掌柜最后的挣扎与绝望?现在,人们开始怀念情景剧《我爱我家》,说那已然成了时代的经典,忽然发现这分明继承的是《茶馆》的衣钵,都是以一个具体场景为载体,诉说着芸芸众生的插科打诨、悲欢离合。从厚重感来说,《我爱我家》跟《茶馆》是无法比拟的。但无论是《茶馆》的悲,还是《我爱我家》的喜;也甭管是三幕剧,还是120集,我们都能从中细细品味,照见自己,这也许就是舞台影视艺术的魅力吧?!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戏曲电影《白蛇传》、《诸葛亮吊孝》……回到家里,拿起枕巾当水袖,还“自编自导”了一段呢!没看出来吧,我从小也是“戏精”一枚哦。上学了,老师们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激励过学子们,只不过把舞台换到了考场,练功换成了练题。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是什么牵引着你要“演好扮相”?是理想、欲望?是追求、彷徨?有了经历、体验,生出欢喜、悲伤,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当回望每一次的选择,我们要检验的是有没有一颗观照自己、温暖他人的心。人生的仪式,演给别人,更是演给自己。让真情自然流露,端庄而不是“端着”,朝着自己的“小目标”奔跑,哪怕矛盾冲突再多、剧情反转地令人瞠目结舌,我想,那就是人生的好演员。

有一尊佛称“莲花光游戏神通佛”,莲花是自性,见花见己;戏谓无碍,自在自娱。你看,找到自己,才是“戏”的真谛。戏里戏外,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

 

                                                               2019年塞北仲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