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卫的头像

刘卫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16
分享

春天,旷达还是悲悯?

 


       早春二月,欣逢哥哥生日。过了年,他就整五十了,去年,被单位派驻下乡扶贫,辛劳奔波寒暑之间,煦兄赋诗以为乐事:


天命何来谓五十,半百犹记少年时。

伏枥老骥仍送暖,春风拂面总是诗。


耳畔,忽然听到那位“知天命、不逾矩”的老人,坐而论道的时间绝响:“吾与点也!”夫子这样说。我在想,《论语.侍坐篇》那些提问与回答,是否也在一个春天?

哥哥脚下的这片土地,在春秋时代是何等的苍茫与荒凉?!而据此遥远的鲁国,那个拥有五岳之首的国度,此时,该是人们“雩①祭”祈福的日子了。春天,总是让人生出好多好多希望和愿景——春苗萌发耕耘的希望,春壤孕育收获的向往,春水荡涤阴晦的过去,春阳照耀人生的康庄。

曾皙华,也就是点,向老师表达了这样的愿望:“莫②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不矫情,不铺垫,不隐喻,亦庄亦谐,直抒胸臆,痛快淋漓。子尝言:“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与老师心灵相契,不由让夫子连连称道!

曾参,点的儿子,也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爷俩都是孔门弟子。洗练的点,守道的参,在我的脑海里瞬时形成强烈反差,这是多么有趣的一对父子。时时反省是好的,但总觉得缺了点儿其父的洒脱与旷达,何况,有时生命真是无解。

在点的世界里,“咏而归”是一种人生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人生气象:宁静、喜悦、和谐、蓬勃,不仅有礼祭,估计还要“打牙祭”,这不就是一个“男有分、女有归,天下为公、不必为己”,幸福感满满的大同世界吗?!

兰亭书雅趣,修禊③起叹声。仿佛沂水之脉有灵,八百年后的会稽山,“修禊”这种民俗活动已成为文人们的雅聚,风光盛筵的背后,作为沂畔后人的王羲之,揽物萦怀的心情不禁由喜转悲。“死生亦大矣”,是啊,驹隙的时光里有过豪迈与激情、欲望与诱惑、得意与失意、欣喜与苦痛……山水之间,让他有太多深情的理由;现实多艰,也有太多不堪的沮丧,快乐总是那样短暂,最终更要面对的是人生终结的命题——死亡。

中国文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跌宕,无外乎是对“建功立业、名传千古”的渴望,以及“运舛西东、生命易逝”感叹。“雩祭”或者“修禊”,旷达还是悲悯,都是人们对生活在现实与诗意之间的表达。其实,羲之不悲,他亦有这样的高度——岁月的深刻与美好,何尝不是在它的流逝和重塑之中。正如他所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怀朔④滩上走,事功泽后人。哥哥的扶贫攻坚功德无量,草原的旷达足以接纳他对这片大地那悲悯的情怀,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幅祖国北疆“咏而归”的美丽画卷。


注释:① 雩:音同“于”。 雩祭即祈雨。殷墟卜辞中有许多以舞求雨的记载,雩就是求雨的专祭,殷商已很流行。周以农立国,祈雨之习更盛。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从这一点亦可知曾点与老师心有灵犀、气息相通。

② 莫:此处同“暮”。

③ 禊:音同“细”。习俗类于雩祭,盛行于江南。

④ 怀朔: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头固阳县西北。

                                 2018年3月12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