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生活规律,那就是每天凌晨4点,正当人们酣睡梦乡的时候,自己摸黑离开舒适的家,赶往一个名叫“暖心早餐”粥屋的地方,为黄骅市600余名环卫工人准备免费早餐,接着到7点半,粥屋收拾停当,在一个叫“渤海魂志愿者”的微信群里发一个“点5生活”爱心红包,然后,赶到单位,换上警服,开始执勤。
六年来,他不间断地参加公益活动大约有500多次,其中,帮扶孤老病残等弱势人员500多人,救助王连芬、小文冠、刘良泽、王世庆、白志刚、小若菡等罹患大病人员数十人,为近100名贫困孩子助学、圆了心愿,组织50余人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150余人无偿献血,每天为全市近600名环卫工提供免费早餐,累计服务200000人次。
也许,你想知道这个黄骅小伙儿,到底每天都在具体地忙活什么,那么,就请你跟着作家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8月12日凌晨4点,整个城市非常安静,人们都还在沉睡。
可是,在“暖心早餐”粥屋,王磊和他的渤海魂志愿者伙伴们早已忙碌得热火朝天:接水熬粥、热馒头、分装各式开胃小咸菜、洗刷......熬粥的工作间,高温着实让人难耐,不一会儿,王磊的背心就被汗水全都湿透了,只见他脸上的汗水,顺着下巴“滴答、滴答”往下落,尽管如此,但是他还不能离开这闷热的工作间,因为熬粥的大锅太深,为了防止锅底大米粥和棒子面粥沉底,他要不停地抡起胳膊搅动着。
伴随着紧张的忙碌,这座城市开始睁开眼睛,慢慢被唤醒......
大约5点半左右,只见环卫工们开始陆续到来。
大家有序地洗手、领餐具,坐到餐桌前。屋里都是志愿者们来回穿梭忙碌的身影和满满的幸福感,他们分别往各个桌子上端粥、分馒头、分咸菜、分腐乳等早餐食品......
环卫工人大叔和大嫂们,一边吃着可口的早餐,一边聊着家长里短。
这时候,我利用短暂的时间,采访了几个正在用餐的环卫职工。
环卫工人任金敏告诉我,说:“我和工友每天要清扫好几千米的路面,遇到雨雪大风等天气,工作量更大,是‘暖心早餐’粥屋给我们环卫工人安了个‘家’。”
“在这吃得比家里好啊!”环卫工人刘桂琴说着,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据她介绍,“许多环卫工人都上了年纪,挣得钱也不多,以前大家舍不得在外面买早饭,大部分是前一天晚上多做点饭,等第二天清扫完路面后,就赶紧回家热热吃,工作量大的时候,经常顾不上吃早饭,现在干完活就能吃上早饭,还是免费的,大家心里都高兴,这饭吃着也舒服!”
“黄骅市2014年度十佳环卫工人”丁德库,挑着大拇指说:“政府和社会对俺们环卫工人真是太关怀了,我们来了只管一坐,咱们渤海魂志愿者就把菜摆在桌面,粥盛到碗里,饭递到手上,这是给了我们多高的待遇啊!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啊!”
7点左右,环卫工们吃完饭,先后离去。
之后,王磊他们开始打扫起来,收拾碗筷,洗刷锅盆、把餐具放入消毒柜消毒,拖地、擦桌子、准备第二天需要的水米面,一切收拾停当后,重新检查一遍燃气、水电、门窗、电锅等是否关闭,清点各项食材数量并做好记录,一切确保无误后,才锁门离开。
等王磊开车到了单位,才想起来,他自己其实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呢。
在值班室,王磊做了几次深呼吸,稍作调整之后,便拿出手机点开了一个叫作“渤海魂志愿者”的微信群,先发了一个红包,红包上面备注着“点5生活”,群里面满满都是这样的红包,然后,他又发了下面这样一个信息:2016年6月12日“暖心早餐”值班信息,值班人员:002-诺言(注:这是王磊的渤海魂志愿者编号和网名),注意事项:(1)水龙头已关,液化气大、小开关均关闭,电饭锅插头已拔下,门已关。(2)馒头吃了243个,剩余28个,已放入冰柜,水已备好。(3)液化气剩余半罐,腐竹剩余一罐,请及时补充。
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下,“暖心早餐”粥屋的建立,缘起于王磊的一次构想,王磊的构想是:通过发起“暖心早餐”活动,既能切实解决环卫工人等劳动者的实际困难,又能让更多的人通过参与体会到环卫工的辛苦,还能多一些自我约束,自觉爱护环境并学会感恩。王磊走访回来后,酸楚地和大家作着汇报:“通过这段时间走访调查,发现60%以上的环卫工人存在吃不上早饭、吃饭难的问题,这些老人工作环境恶劣,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干活。干吧,咱们尽快把‘暖心早晨’投入运行。”说干就干?哪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啊?!首先从筹集资金到早餐粥屋的选址、厨具的采购,再到学习怎么熬粥,每一项工作都繁琐而复杂。尤其是白天工作比较忙,王磊只能和渤海魂志愿者们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反复商量、反复研究、反复琢磨。人员、财物等都是需要实际面对的现实问题,困难重重。关于人员问题:做早餐,每天都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员,而且都是在凌晨4点便要赶过来,一天两天可以,可天天如此,这些人能长期坚持吗?遇到雨、雪天气怎么办?遇到冰冻路滑天气怎么办?早起摸黑,人员途中是否安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家都有小孩,早晨谁照顾孩子?关于钱的方面:600个环卫工人,平均每人2块钱,一天下来就是1200块钱,一年下来,算都不敢往下算了,对于普通的社会志愿者团体,这是“天文数字”,这么多资金去哪里筹集、又该怎样筹集?还有其他一些琐碎的工作,比如,食物的日常采购、液化气使用、水电安全保障、各项卫生保障等等一系列问题,一堆堆现实问题摆在面前,都需要认真解决。 王磊拍着胸脯说:“既然打算干,就是再难咱也要干,起码先干起来再说,困难一个一个解决......我已经向黄骅团市委做了保证,一定会干得有声有色。” 正如王磊所言,经过一个月的筹划准备,“暖心早餐”粥屋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创办起来了,不但如此,他们还在同年3月份又开了两家,而且是越办越好。截至目前,“暖心早餐”已经运行一年半了,累计为200000万人次的环卫工提供了免费早餐服务,切实解决了黄骅市近600名环卫工的早晨就餐问题。在他们的感召下,来自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企业员工等数千名爱心人士加入到了这项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成为黄骅市人人想参与、人人争相参与的公益活动,成为黄骅市青少年道德教育、青年干部以及职工培训教的平台和载体。一碗粥温暖了一群人,一碗粥感动了一座城,一碗粥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美誉度。
7点40分,王磊终于换上警服,此时,我们两个才开始详细攀谈起来。
王磊告诉我说,做志愿者是自己的爱好,现在其实已经是一个习惯了,也成为其人生生活的一部分,做志愿者可以传递快乐,而且参与志愿活动,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好地做到“一心为民”;做警察可以保护一方平安,他自己非常喜欢警察这个职业,既然穿上了,就要对得起这身警服,要树立当代警察新形象,切实做到“执法为民”。
从警十几年来,王磊习惯了早出晚归,习惯了风里来雨里去,帮助走失孩子回家、探视留守儿童、让街头醉酒的人与死神擦肩而过。
什么是警察?
王磊说:“警察就是要在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双手送去温暖,护一方百姓平安。”在基层派出所工作期间,王磊经常深入到辖区容易出现警情的住户家中走访,哪里存在隐患?哪些家庭防范措施应该加强?哪些人防范意识较差?在王磊脑海中,有着一本厚厚的备忘录。2014年,王磊调到交警大队工作,工作岗位变了,但是为百姓服务的心却没有变。“注意安全,等车少了我送您过马路。”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发生在王磊的身上,每当看到老人、小孩过马路时,他都会主动上前扶一把,一位经常路过他管辖路段的大爷激动地说:“走这里,有警察,很放心。”
因为不想影响王磊的工作,于是,我便等王磊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到了晚上19点,相约一起吃个便饭,打算再做一番更加深入的了解。一盘花生米,一盘黄菜、一盘清虾,还有一份大饼虾酱葱,外加两瓶啤酒,听他说,这是黄骅的特产。很快菜就上桌,于是我们伴着夜色开怀畅饮。侧耳倾听着他谈着以往的种种。
闲聊中,王磊谈起了一件“旧闻”,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
“我们曾经救助过一个87岁的耄耋老人于宝树,要每天驱车几十里,去给老人换药,这药一换就是两年多,算下来大概走了近两万多里路,相当于走了一次‘长征路’。”从王磊的语气中,能感受到他此刻心中那份欣慰,也能感受到他们当时那份执着和艰辛。
对王磊和渤海魂志愿者来说,救助于宝树老人让他们终身难忘。
于宝树,常郭镇故县村人,患有严重腿疮和坏疽病,靠低保,艰难度日,住在一个废弃的机井房中,四处透风,没水没电,到了冬天,便蜷缩在冰冷的炕上,一天一天捱着日子,这是王磊和渤海魂志愿者们前期听到的介绍。
当王磊和志愿者驱车前往,眼前的一幕震惊了他们,正如村里人描述的那样,腿烂了起码得有三四十年了,平时就用野菜叶子和烂布条子包着,腿上都是烂到骨头的大窟窿,里面都是蛆,让人不忍目睹。
不能不管。后来,王磊便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北京的一位专家为老人医治腿病,为了给老人治腿病,他每天都要从黄骅开车几十里路前往故县村给老人换药,有时需要换三次药,他们便要往返三次,那肉烂的味道,几十米外就呛得人脑浆子疼,腿里面的蛆只能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抠,每次给老人换药,王磊他们都会憋得满脸通红,基本所有人都因实在无法忍受,吐过不止一次。
可就这样,他们依然挺过来了,一直坚持就是两年多时间。
两年多来,王磊和渤海魂志愿者们风雨无阻,中间未耽搁过一天,寒来暑往中,老人腿部已经好转很多,没有了原来呛人的溃烂的味道,也不再生蛆了。
王磊帮助了于宝树,心里当然高兴,可是,让王磊更高兴的是,于宝树同村的村民随着于宝树病情好转,观念变了。
王磊最初去探望于宝树时,村民只指路,却不肯靠近于宝树,嫌他脏臭,但是,眼见这些年轻人忙里忙外,对待于宝树像自家人一般,他们感动了,给志愿者们送来午饭,有时志愿者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换药。村民们说:“这些年轻人被熏得脸都憋红了,有的吐了,可还是坚持清伤敷药,我们是打心眼里敬佩。”
晚上20点,几杯酒下肚后,王磊打开了话匣子:“记得那是去年11月份,黄骅遭遇了一场大风雪,大多数人滞留在冰天雪地里好几天了,那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这么多天,严寒地冻怎么熬得住?”
于是,王磊又给我讲述起一桩救援的故事。
那是2015年冬天,河北省因受受雨雪天气影响,205国道黄骅段发生严重堵车,黄骅齐家务附近路段发生大范围、长时间堵车,大部分司机和滞留乘客滴水未进,处于困境中,闻讯,半个小时后,王磊和渤海魂志愿者们,带着紧急采购的20箱方便面,500个面包,10箱鸡肉肠,以及液化气罐、燃气灶、帐篷等物资,急速赶往堵车地点,考虑到当时的天气情况和路况,他从赶来的10多辆车里选择了4部四驱越野车,同时选定了具有20年以上驾龄的老司机担任驾驶任务。
因为知道堵车严重,所以志愿者们利用对地形比较熟悉的优势,从黄骅的几个乡镇和村庄“穿越而过”,来到现场,才知道从黄骅境内一直堵到了天津境内,车龙一眼看不见头儿,而且附近没有村庄,即使司机想下来找点吃的,也没处买,王磊立刻安排人员烧水、煮面,将一碗碗方便面、鸡肉肠、面包和一杯杯热水送到滞留人员面前。
一位来自山东的老司机一边吃着热腾腾的泡面,一边说:“我开了几十年车了,全国各地都走遍了,遇到这样的堵车,一碗方便面一根肠怎么也得几十块钱,有的地方,你不买还不行……咱们黄骅人真好,这天、这路面,谁敢出来呀?你们竟然赶过来送东西,不但不要钱,还把帐篷和液化气罐都拉过来,烧热水给我们。”
两天时间,王磊和渤海魂志愿者不仅为困在冰天雪地里的司机和乘客们送去热乎乎的食物,还救援了十几辆被困在雪地里的车辆。
王磊对我讲,他们前去紧急救援车辆的目的,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告诉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心存善念,当人们无助时,伸出一双援助之手,谁都有可能遭遇不幸,那时都渴望温情,希望这些遭难的司机和乘客把自己这种亲身经历带到各地,把这种精神传播到各地。
到了晚上21:30,其实,我还想继续谈下去,收录更多感人的故事,但是,考虑到明天王磊他们还要在凌晨4点起床去“暖心早餐”粥屋,继续忙碌一天的志愿服务,便决定采访到此告一段落。
相谈甚欢,总有一别。
这时候,王磊站起身,对我说到:“刘作家!黄骅人好客,也希望大哥能常来黄骅,把黄骅人的精神面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黄骅,了解黄骅。”言罢,他起身声称去趟卫生间,却原来是去吧台,把账给结了,本来,这顿饭打算是由我来买单的,说句心里话,我真的打内心里挺欣赏和钦佩这个只有33岁、毕业于黄骅第二中学高中班的小伙子,积极为社会奉献爱心,弘扬社会正能量,争做中国好人,我想以后在王磊身边还会发生很多感人的故事,以后王磊还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要给我讲,我们还会有很多机会再见的,就免俗吧。
有人说,做成一件事,需要一群人,用一辈子的热情和执着,这一件事,可能会有反复,也可能会有急转,但是主题不会变,这一群人,一直走着,一辈子或长或短,但期限不会变。
王磊,这个黄骅小伙儿,每天都会去“暖心早餐”粥屋为环卫工准备免费早餐,每天都要节省5毛钱献一份爱心,每天工作都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这是一份多么难能可贵的坚守,而他用6年的持之以恒扮演着“辅警”和“志愿者”两个角色,用自己的信念诠释着真善美。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人性中存在着一种善的胚芽,只要认真加以培养,可以生枝长叶,蔚成精神文明的欢喜之树。”
河北省优秀志愿者、黄骅市公安局辅警王磊,青春有爱,择善而行,我看就像一棵生长在中国大地茁壮成长的善良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