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皇岛市卢龙县,关于“中国好人”杨义宝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很多。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还是从杨义宝小时候开始说起吧。杨义宝1965年1月出生在卢龙县石门镇东阚各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据当地村民讲,杨义宝在上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帮助同学,只要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不怕脏,不拍苦,不怕累,干活从来不怕出力气。
据杨义宝说,是他母亲经常告诫他“交些朋友种些地,帮人等于帮自己”,让他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那就是助人为乐。
初中毕业,杨义宝选择了到秦皇岛市一家建筑工地打工,搬砖、和泥、推车、砌墙,每天头顶烈日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是累得腰酸腿疼,有时候,疼得连腰都直不起来。尽管生活非常艰难困苦,可他仍然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技工学校,拿了一个中专文凭。中专毕业后,杨义宝离开建筑工地,办了一家塑料包装袋厂,紧接着,搞起园林绿化,不久,便又做起经销钢材的生意,生意越做越红火。经过连续多年的艰苦创业,直到2012年,杨义宝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000万元,创建秦皇岛益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集生态、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时候,他方才明白,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市场经济这个时代大前提,他这一生,可能很难成功。
因此,杨义宝凭借多年打拼,依靠勤劳致富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把助人为乐作为社会责任,社会担当,不间断地努力报效国家,回馈社会。
这些来,杨义宝做了很多好事。
(1)兴建“幸福堂”。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不敬老人,老了谁敬我?”每年春节,杨义宝都会慰问村里的老人,可是,在慰问过程中,发现很多老人无人照顾,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杨义宝想针对老年人,出资30万元,建一座100多平方米的“幸福堂”,配备空调、冰箱、彩电,全新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物品。
“幸福堂”建成后,为30多名60周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免费解决了生活难问题,使老人们每天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邻村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幸福堂”还安排车辆接送就餐。
“幸福堂”有四名员工,每天采购新鲜蔬菜和肉蛋奶,保证荤素搭配,定时为老人们供应时令水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农村鳏寡孤独的老人得到照顾,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是建设‘幸福堂’的初衷。”杨义宝介绍,随着辐射半径的不断扩大,将有更多的老年弱势群体享受到关爱。
(2)办成老年活动中心。
虽然老人们的生活难问题解决了,但是,也不能忘记老年人还有精神文化需求。杨义宝创建的老年活动中心,设有棋牌室、聊天室、图书室,为老人们看书娱乐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杨义宝笑呵呵地对采访的作家说:“国家富强了,时代进步了,老一代的人们也该享享清福了,我花几十万为他们建个老年活动中心,是自己分内的事,是应该的,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企业家都会这样做的。”
(3)捐款建校。
杨义宝深知没文化不行,在外打工,光受欺负。
当杨义宝在报纸、电视里,看到社会上有不少民工被黑心的老板拖欠工资,甚至,让老板打伤致残,民工都不懂法律知识,不敢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很是气愤,因此,杨义宝执意要为家乡的阚各庄小学资助30万元,用于扩建新校,添加电脑、桌椅板凳、乒乓球台、书橱书柜、玻璃钢篮板、学生运动服、运动鞋、教学用具等。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由于家境贫寒未能读上大学的杨义宝,将自己对文化知识渴求的人生遗憾,转化成了厚重的捐资助教情结。
(4)资助贫困生。
杨义宝小时候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是,为什么没有成功?
原因是小时候家庭贫穷,斩断了他上大学的念想,同样,也是小时候家庭贫穷,激发了他的斗志。因此,他心里比谁都明白,不是穷人家的孩子笨,也不是穷人家的孩子傻,而是穷人家庭无能为力,缺少资助,才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这是杨义宝多年资助贫困学生的主要理由。
截至目前,杨义宝资助中小学贫困生有80多名,资助大学贫困生有20多名,共计100多人。
(5)为家乡修路。
杨义宝一看到村南的那条路凹凸不平,自己心里就难受,有好几次开车出去,车轮都被陷进泥坑里出不来,影响出行,于是,他找到村干部,捐助12万元,与村干部一起汗流浃背,出工出力,修建了一条乡村致富路。
“这没啥,东阚各庄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能为乡亲们做点事,心里头舒坦!”对此,杨义宝憨厚地笑着说。
(6)改变村容村貌。
为美化家乡,杨义宝把目光瞄向村东的两个垃圾坑,累计投资700万元,改建成千米文化长廊,村民娱乐休闲广场,道路两旁栽植上法国梧桐,加固了边沟护坡,安装路灯60盏。
村里的路,好走了,灯亮了。
啊!村里还有凉亭,可以环绕散步了。
杨义宝还是像平常一样,穿着一身蓝色工作服,和老少爷们聚集在一起,一边唠叨着家常,一边盘着腿,喝着茶水,吃着香蕉、苹果,乐乐呵呵,嗑着瓜子,拿着电子计算器,估算,想巨富。
村里人都说:“杨义宝心里总是想着大家伙儿,村容村貌是越来越美啦。”
(7)修建便民桥。
东阚各庄村三面环山,每到汛期,凶猛的洪水从山上奔流而下,严重威胁着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让全村谈水色变。
为制服“水老虎”,杨义宝专门聘请水利技术人员勘探设计,投资150万元,修建了长1800米、宽4米、深2.7米的泄洪渠,垒砌了坚固的防护坡。同时,配套修建了8座高标准的便民桥,彻底解决了汛期村民的出行难题。
(8)带动群众致富。
“开发荒山、荒地,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带领乡亲们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村庄变化的一条新出路。”
杨义宝意识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一项朝阳产业。
杨义宝通过个人承包、土地流转等方式,取得了东阚各庄、南阚各庄、宣庄坨3个村的9000多亩坡地及荒山滩地使用权,有效解决了农户承包地块细碎、不利于规模开发和集约经营等问题。
杨义宝真诚地说:“这样的话,村民可以把土地流转到我们公司,不但获得土地承包金,而且还可以赚取红利,另外,也能来公司上班挣钱,一举三得。”
(9)救助贫困户。
杨义宝资助贫困户不计其数,这里选录了几个典型,举例如下:
距离东阚各庄村百里之外,有位姓贾的小学老师,因为意外事故卧床不起,妻子、儿子、儿媳相继伤残,一家人债台高筑,正上大学的女儿不得不休学回家照顾父母,闻讯,杨义宝亲自上门送去5000元给贾老师治病,答应资助贾老师的女儿完成大学学业,成功劝说贾老师的女儿重返校园。
东阚各庄村村民李志勇因患重病常年卧床,不但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许多债务,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杨义宝多次派车安排他去外地看病,还为他支付医药费5万多元。
除此之外,杨义宝还资助2户患癌村民医药费,帮他们盖起新房子;帮助49户困难家庭修建院墙;定期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到残疾人家中……
杨义宝觉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能真正地帮助了他,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
2017年11月,杨义宝被评为“中国好人”。
“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杨义宝的人生信念。
这些来,杨义宝为家乡人民“雪中送炭”,温暖了一方民心,“有难处找义宝”,成为当地不少困难群众的口头禅。
在杨义宝家的门楼上,有这样一副对联:“门不大楼不高义通天下,才不多德不少宝入善家。”显然,大行善举,常做好事,业已成为杨义宝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
杨义宝是个实干家,他的大手笔、大气魄,令人震撼,他计划把13000亩荒山绿化、200吨鲜食甘薯收藏到冷库、进行大面积核桃深加工、繁育2000万只小肥羊、养殖1000头肉牛……
在很多的人眼里,这是不可思议的壮举,更不用说与农业生态观光游配套的牌楼、花园假山、河畔景观林、生态湖等重大项目了!
当有些人还在置疑的时候,杨义宝已经带领他的团队----200多名益通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的员工,早就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我们伫立在美丽的滦河河畔,举目远望,感慨万千,祝愿杨义宝在助人为乐的人生道路上,继续不断前行。
最后,我为杨义宝董事长写了一首《藏头诗》,以示祝贺:杨家事业初形成,义薄云天靠东风,宝贵经验是勤奋,助人为乐留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