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云超
1
绿薄荷是一种植物,在四季如春的抚仙湖畔,它一年四季都是绿的。
薄荷也是一种植物,也是绿色的。和绿薄荷一比,这绿就显得柔弱,露出怯色来。
薄荷绿是一种颜色,一种清清爽爽的绿,它是我们这里冬天的基本色。
绿薄荷和薄荷都是薄荷绿,它俩是药材,也是食材。
我们这里的薄荷,食用的是薄荷刚从地上长出来的嫩芽,在杆茎还未变硬之前就掐了,称为“掐薄荷尖”。掐尖,就是用手指去掐薄荷的嫩芽,能轻轻掐断说明它还是嫩的,可以当菜卖,掐不断,说明已经老了,就不能当菜卖。能不能掐断是判断薄荷尖老嫩的依据,据此又决定薄荷尖价格的高低。在十、冬、腊月这三个月是最好卖的,薄荷生长缓慢,味道也正气,薄荷尖从出土长到5厘米,快则一个月,慢得要一个半月才能卖。
只要田地一片绿,日子总能过下去。
在抚仙湖畔的滇中小城,冬季依旧是绿水青山,首先是绿油油的油菜,旁边是绿汪汪的小麦苗,接着是碧绿碧绿的蚕豆棵,菜地里大青菜挺直腰杆,每一片叶子一出土就翠绿翠绿的,还有和小麦苗很像的韭菜,绿得闪着银光,还有青绿的豌豆苗,在往上长时,慢慢带上了一点粉白。而薄荷是这些绿里最浓烈的了,叶子是纯正的裴翠绿,脉络清晰,皱理严谨,每一片叶都精精神神。
冬天它们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立春的哨声一响,各自开始疯狂生长。有的半个月就开花,半个月就结籽;有的一个月就开花,一个月就结籽;有的直接优雅地老去。而惊蛰又催生出一大批冬眠的物种,绿就一茬接一茬,铺满了田野。
而薄荷要等过了立秋,才会开花,结籽。只是人类只想要它们的嫩芽,都不给它们成长老去的机会,一个完整的一生。
我在二十岁以前,完全不知道薄荷还会开花。
当时父母已年过半百,我跟他们说,我们家种的薄荷会开花,还会结籽。
母亲一脸诧异,说,“薄荷还会开花,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见过了。”
父亲说,“祖祖辈辈都栽了几百年,也没听哪个说过它会开花,况且,我们又不要吃它的花,开不开花,意义不大。”
村民们听了也表示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那年我考上大学,在省城一所医学院校学习中药学。
第一学期学药用植物学和药用拉丁语。九月份在学校的温室见到,当时的感觉也有些惊奇,哦,这玩意也会开花。等上了植物课,懂得如何分类,知道这是唇形科植物,下面还有很多属和种,薄荷是其中的薄荷属下的一个品种。
第二年上了化学课,知道可以提薄荷油,通过蒸馏,可以从植株里把挥发油提炼出来。薄荷鲜叶含油,油中的主要成分是左旋薄荷醇。
第三年在医院中药房见到薄荷饮片,茎叶混用。据中药学教材上记载,薄荷最早作为中药使用是在唐《新修本草》,为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归肝,肺经。功效为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和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诸证等。入汤剂,用量3-6g,不宜久煎,应后下。中成药银翘散,连花清瘟颗粒等都有使用。
学药三年,以为自己已经识得不少中药,却不知才刚刚踏进这道门,里面的世界大着呢。
后来知道在学校及医院见到的并不是家里种植的,虽然叫法一样。但当时学艺不精就自以为是,想当然理解为用尖时作菜用,长老了开花么割了作药材,药食同源嘛。虽然它们叫法很相似,却是不同品种,调剂学上称为“同名异物”。
2
按植物学“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法分类,薄荷属于唇形科薄荷属薄荷种,首先具有唇形科的特征。
唇形科(学名:Labiatae,Lami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科,200余属,3500余种,广布于全球,主产地为地中海及中亚,中国约99属,808种,全国均产之。本科植物富含多种芳香油,如薄荷、百里香、薰衣草、罗勒、迷迭香等,作为药用有黄芩、荆芥、藿香、丹参、薄荷、紫苏、夏枯草、益母草等,供观赏的有一串红、五彩苏等。
植株为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半灌木或灌木,常具有四棱及沟槽的茎和对生或轮生的枝条。叶为单叶,全缘至具有各种锯齿,浅裂至深裂。
唇形科植物的花,顾名思义,看起来像一张嘴唇,由花瓣组成的花冠看起来像嘴唇,上嘴唇外凸着,有的像锅盔向外罩着,下嘴唇向外伸展,有的下垂,外翻或成兜状,花冠里的雄蕊有的把头伸了出来,叫嚷着招蜂引蝶,一刻也不安分,有的雄蕊藏在里面,羞涩地静等蜂蝶到来,有的刚刚能够见着,一付欲说还羞的样子,还有比较开放的,把两侧的花瓣也裂开,整个嘴巴却大张着,高唱着怒放的生命。再配合粉色,白色,紫色,红色等颜色,整个唇形科像一个绚丽多彩的合唱团。
很多朵花聚在一起形成花序,花儿组合成了团队,各个团队有不同的站位,排列,于是有了不同的花序,最常见的是二岐聚伞花序,有的长在节上围成一圈,叫轮伞花序,如薄荷,有的只长在植株顶端像稻穗,叫顶生轮伞花序如留兰香,花序生长位置不同,是区分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薄荷属(学名:Mentha Linn.),约有30种,广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我国连栽培种共约有12种,其中薄荷M. haplocalyx Briq.、留兰香M.spicata L. 、皱叶留兰香M. crispata Schrad. 及柠檬留兰香M. citrata Ehrh常作为芳香及药用植物栽培;胡椒薄荷(Peppermint)及绿薄荷(Spearmint)为最常用的品种,而植物的不同来源使薄荷有六百多种品名。最早期于欧洲地中海地区及西亚洲一带盛产。
薄荷(学名:Mentha canadensis Linnaeus)是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或钟形,轮伞花序,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薄荷的名字,有人这样解释,虽然牵强,但也说得过去。薄,言接近于,很像;荷,指荷的幼叶。此草叶小形圆,近似幼荷之叶,故名薄荷。“石栏绕水自凄清,几点荷钱任意生。”荷为水生草本莲的叶,荷叶初生时,形如小钱,故幼嫩的荷叶,习称荷钱。薄荷生于水傍湿地,有一种金钱薄荷,叶小形圆亦类钱,故称作金钱薄荷,《天宝方》名连钱草。薄,言近。晋李密《陈情事表》中谓:“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在这里即作“近”讲。 故薄荷者,即谓其叶近似于荷钱,因有薄荷之称。
在西方则是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
冥王哈迪斯(Hades)爱上了美丽的精灵曼茜(Menthe),引起了冥王的妻子佩瑟芬妮(Persephone)的嫉妒。为了使冥王忘记曼茜,佩瑟芬妮将她变成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长在路边任人踩踏。可是内心坚强善良的曼茜变成小草后,她身上却拥有了一股令人舒服的清凉迷人的芬芳,越是被摧折踩踏就越浓烈。虽然变成了小草,她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人们把这种草叫薄荷 (Mentha)。
所以在西方,薄荷一种充满希望的植物,人生难免有许多错过的人或者事物,能再次相遇、相亲和相爱的机会几乎没有,但越是没有就越是想念。
薄荷花虽然平淡,但它的味道沁人心脾,清爽优雅,给人一种很幸福的感觉,能让曾经失去过的人得到一丝安慰,薄荷的花语就是“愿与你再次相逢”。
3
在中国古代,人们就把薄荷作为观赏植物。
扬雄(前53年--18年),汉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在其著《甘泉赋》中已有汉武帝在甘泉离宫内种植薄荷的记载。《甘泉赋》云“攒并闾与茇䒷兮,纷被丽其亡鄂。”意思是棕榈薄荷丛聚而生,繁茂分披,无边无际。
近年热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有薄荷叶卷当口香糖嚼的镜头,引发热议,剧里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天宝三载(745年)年间,在剧中,薄荷叶卷就像现在的囗香糖,你来一片,我来一片,片片随心愿。阴干的薄荷叶脆,易碎,并不容易携带,电视剧里的大侠们取出来还能完好,并能帅气地捏在手里,再潇洒地放进嘴里,说明他们的拿捏功夫不错。
为什么是薄菏叶而不是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成熟果实)呢?
作者说是自己瞎编的,却让薄荷一下在唐代流行起来,大侠们在相让薄荷叶,就相当于现代人见面递上一片锡纸包着的囗香糖,大嚼薄荷叶时,观众会自行脑补那味道,视觉唤醒味觉,自然也觉得上头,一下子清凉了许多。
薄荷叶在唐代出镜纯属虚构,而薄荷在宋代助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却是有史料记载的。
这事发生在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当地最有名的凤泉薄荷便是主角。
凤泉薄荷具有“茎杆粗壮、枝叶繁茂、叶色豆绿、叶片肥厚、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药用效果好”的典型特征,当地老百姓素有“消炎止痛一饮停”的说法,被誉为“人间仙草”。
相传南宋时期,岳家军抗金北上,兵至新乡,时值酷暑,烈日难当,众官兵口干舌燥,萎靡不振。岳飞大忧,如此疲军,何以抗金!正焦虑时,一老叟率众百姓担茶慰军。此茶望之醒目,闻之清神,饮之沁人心脾,毒暑全消。岳飞大喜,问老者:此为何茶?老者答:取城北凤泉之水,焙泉边薄荷为茶,此茶名为凤泉绿。岳飞大笑:有此神物助我,何愁金兵不
破?随即挥军北上,尽破金兵。凤泉绿由此名声大振,成为茗中佳品。
传说中的事未必真实,但通过传说,却让凤泉薄荷有了人间的温度,有了向上的力量,也成了人类生活中的朋友。
薄荷在新鲜时,还是一种具有浓郁香气的绿色蔬菜,它能开胃消食,提神醒脑,并能预防人体亚健康,现在人们常用的烹饪方法有这几种:薄荷做汤,凉拌薄荷,薄荷叶泡茶。
4
薄荷主要作为一味中药使用。
据明李时珍(1518--1593)1590年著成的《本草纲目》记载:
薄荷(《唐本草》)自菜部移入此。
菝(音跋活)、蕃荷菜(蕃,音鄱)、吴菝(《食性》)、南薄荷(《衍义》)、金钱薄荷。
时珍曰︰薄荷,俗称也。陈士良《食性本草》作菝,扬雄《甘泉赋》作茇,吕忱《字林》作茇,则薄荷之为讹称可知矣。孙思邈《千金方》作蕃荷,又方音之讹也。今人药用,多以苏州者为胜,故陈士良谓之吴菝,以别胡菝也。薄荷,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茶。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
《物类相感志》云︰凡收薄荷,须隔夜以粪水浇之,雨后乃可刈收,则性凉,不尔不凉
也。野生者,茎叶气味都相似。
自唐代由食材转入药材后,历代中医药家都有记载,各地均有“薄荷”这一药材使用,但从药材性状描述来看,不单是薄荷属植物,还有罗勒属植物罗勒,荆芥属植物荆芥(猫薄荷)等也都记在薄荷的名下,使得其基源扩大许多。虽然如此,但还是以“吴菝”为最佳,认为是道地药材。
隋唐时期甄权(541--643)著《药性论》有记载,唐时期孙思邈(约541--682)《千金方·食治》记载为蕃荷菜。孟诜(621--713)著《食疗本草》记载“解劳。与薤相宜。发汗,通利关节。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唐苏敬(599--674)于659年著《新修本草》一较完整地记载了唐以前薄荷的使用情况,自此以后,薄荷做为中药材使用一直被以后的医家记载。
比李时珍早些年的兰茂(1390--1470)于1436年著成的《滇南本草》里记载了两个薄荷品种,野薄荷和南薄荷,明确为两个品种,两种药材。
《滇南本草》:
野薄荷内容:野薄荷,味辛、微苦、麻,性微温。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祛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男女虚劳发热。
南薄荷内容:南薄荷,又名升阳菜。味辛,性温。无毒。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癞诸疮等症。其效如神。滇南处处产薄荷,老人作菜食,返白发为黑,与别省不同。(《通志》引文此句作:滇南火地,所产不同,老人常服,发白转黑。)
买了一套《滇南本草》,看了书上的图片,薄荷与南薄荷各有一张图片,形态,花序都不同,植物的拉丁名称也不一样,而南薄荷与我们家里种植的极为相似,标注的植物名称为留兰香(学名:Mentha spicata Linn.),这才是它的正名,一直以来,我们叫的都是它的小名或者是简称,但是都叫到别人头上去了。七百年前兰茂就已经区别开来,在滇南,滇中地区,均把留兰香叫做绿薄荷,鱼香菜,久而久之便混为一谈。
而南薄荷就是家里种植的品种,植物名称为留兰香。
留兰香(学名:Mentha spicata Linn.),又名绿薄荷、皱叶薄荷、荷兰薄荷、青薄荷、香花菜、鱼香菜、升阳菜。是一种唇形科薄荷属直立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 紫色或白色花,花期7-9月。留兰香植株含芳香油,其油称留兰香油或绿薄荷油,主要成分为香旱芹子油萜酮。
所以在云南,野薄荷是中药材里的正品薄荷,而南薄荷正式名称叫留兰香,别名俗称那可就多了,绿薄荷,皱叶薄荷,鱼香菜,升阳菜等。
薄荷与留兰香的关系,打个比方,就像是一对父母生了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男孩随父姓,显示男性特征象薄荷,而女孩随母姓,具有女性的特征叫留兰香。
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父母,说,野外水沟边叶子细小有绒毛,叶柄处茎节上转着圈开淡紫色花的植物是药材正品薄荷,而我们种在田地里绿茵茵的,叶子皱着,在尖尖上开穗状花,花色偏白的薄荷正式名称叫留兰香。
父母听了,就很困惑,说,头都绕晕了,一开始说是薄荷,用嫩芽掐尖用做菜,称为薄荷尖,养老了,开花割了晒干做药材叫薄荷,现在又说是两个不是一样的,你这是读的那样书?越读越糊涂。
我把《滇南本草》卷二翻给他们看,有图有真相,图片虽然是黑白的,但特征还是很明显的,一眼就能认出来我们种的是留兰香。父母感叹说,是啦,种了几十年,叫了几十年,一睁眼,连名字都是随便跟着别人叫的,算啦,将错就错,随大流吧。
我说,怎么能随大流呢?一是一,二是二嘛。名正言顺,指名道姓才能指对嘛,叫着张三的名字去找张五怎么能找到呢。父亲觉得在理,在家里就改囗说我家留兰香。母亲张了几次嘴,却说不利索,就放弃了,说,叫不出囗。
5
作为农民,种地是本分。父母把大部分时间精力用来种菜卖菜,除了农忙时种粮(水稻),其余都在盘菜地,冬春有白菜青菜莴笋青蒜花椰菜韭菜菠菜茼蒿土豆,夏秋有毛豆玉米南瓜茄子辣椒花椒白花豆(扁豆)刀豆豇豆芋头花洋瓜等。
冬春季的薄荷尖,现在我们应该叫它留兰香了,是最好卖的。
种活容易种好难,三四年后地下根茎窜得密密麻麻,产生了竞争性抑制,发出的新茎便细弱,既无卖相,斤头也轻,还难釆收,施肥之后也不见好转,只能全部挖了换地重栽。父亲还去深山箐沟里采过野生的薄荷来改良品种,也是三四年后便不行了。有时化肥施多施重了新发出来的茎叶上还长出绒毛,香气全失或变了味道,这些“变子”都无法出售,也只能挖掉,重栽,这样就得耽搁半年时间。
而夏季雨水充足,排水不畅,泡水时间一长,有些叶子就从地上茎开始腐烂,一直到顶叶,然后整片死亡,父亲只好理墒排水,挖掉重栽,很是忙碌。
到了冬季,管理越显困难,每天下午要浇一次清水,隔三差五还要浇粪水,粪水得从村里挑到田里,兑一部分清水后再浇到田里,挑粪水不仅费力,气味还难闻,虽然从村到田只有几百米,但一趟一趟地往返还是很疲惫的,村里也就只有父亲坚持,别的人家只使用化肥了。
父亲认为,庄稼是农民的面子,田地就是农民的战场,菜粮都盘不好的农民不是好将军。
父亲听了薄荷助岳飞抗金的故事很高兴,认为这是一种英雄菜,自已能种上这种菜是一种光荣,仿佛自己也成了英雄,就想着要把它种好,李时珍说的要浇肥,就浇肥。每晚天黑了还要摸着浇上一回清水。照管得好,薄荷就长得壮实,味道也正气,卖相也好,销得也快。
后来又听说这是留兰香,不是薄荷。感叹道,一直都是当儿子养,一夜间却发现是个女儿身,怪不得娇气得很,难伺候。
6
母亲出门卖菜,这和全中国的农民母亲是一样的,一样的起早贪黑,一样的斤斤计较,也没什么特别的,但作为母亲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在这里介绍一下,
一般早上五点钟出门去市场占摊位零售,如果忙不过来,就直接去早市批发给菜贩,回来再准备第二天要销售的菜品,这样可以省出大半天的时间,比零售会少两成左右收益。
去市场零售关键得抢占到好位置,由于是临时性售卖,不能租固定摊位。抢摊位成了卖菜的第一枪,然后摆放整齐,接着在市场里转上一圈,观察对比当天的供应量,决定当天的售价,随行就市。卖的时间久了,也认识一些开饭店的老板,大厨,热情推销一番也能促销一些,散户零售其实销量小,尽量赶在中午卖完,本地人买菜都是赶早趟图新鲜。
母亲先听到的是薄荷名字由来的神话传说,听完就呸了一声说,“小三!”简单粗暴地表示了厌恶,一副孔子不饮盗泉之水的气势,人家外国人都不嫌弃你还嫌弃上了?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母亲这个立场明显站偏,不仅不同情弱者,还有落井下石的嫌疑,非常不妥,应该批评。
但骂归骂,倒也不跟自家地里的“小三”堵气,该干嘛干嘛,该掐尖去卖还是掐尖去卖。
后来我又告诉母亲,这种“薄荷”其实是添加在牙膏里的留兰香,母亲愣了一下,说,“一直都说是薄荷,你现在说叫留兰香,我要说我卖留兰香,不但别人不知道,连我也不知道它是个啥。”
我说,“学过植物学的人就知道,留兰香是正名,一种植物只有一个正名。”
母亲说,“学过植物学的?有几个?这几个当中谁会来市场买菜?来买菜的说它是啥就是啥,叫不上名字用手指一指也行,只要卖出去就行了。 ”
我说,“你不觉得留兰香这个名字很好听吗?像是一种花呢。”
母亲想了一下,缓缓地说,“好听是好听,叫惯了小名,突然叫大名,别扭得很,一下就生疏了很多。”
我说,“叫顺口了就好。”
说归说,但每次卖菜时借收钱找钱之际,母亲就会就对顾客说上一句,“这是留兰香,是薄荷的一个品种,养老了还会开花,这是我儿子说的”。
7
到了春节,人们开始置办年货。
作为佐料,配菜,云南薄荷,正名留兰香的薄荷尖,更是必不可少的。毕竟,煮鱼,炸排骨,红烧牛肉这些硬菜没有了她,就像一个壮硕的大汉不穿裤衩,俗不可耐还倒人胃囗。这时,留兰香就身娇肉贵,价格飞涨,“小菜卖得比肉还贵”,一斤留兰香的价格超过一斤猪肉,让人又爱又恨。豪横的一掷千金,肉都买得起,一点烂薄荷还会买不起?嘴里骂着,手却飞快地抓着留兰香,慢了就没有了。留兰香自由?此时,还真自由不了。
年夜饭上桌,留兰香被排骨压在身下,盖在红烧牛肉身上,在水煮鱼的蘸水里,在留兰香的清香里,春节很快就过去了,一年又一年。
春天的娇嫩翠绿慢慢褪去,夏天的绿狂野起来,然后漫山遍野,接天连叶无穷尽时,留兰香也开始疯长,这时,就可以留兰香自由了,凉拌,烧汤,做茶,管够。
今年春节过完,还剩下一些留兰香,就想着做了一个绿薄荷蛋花汤,啊不,是留兰香蛋花汤。用锅把水烧开倒入打散的鸡蛋,边倒边用筷子搅成蛋花,再加入洗净的留兰香叶,放适量盐,关火,浇上香油,汤就做好了,清新爽囗,正好解油腻。
绿水青山带笑颜。绿色是一种充满希望的颜色,绿薄荷(留兰香)可能单指一种植物,而薄荷绿就不仅仅是单指薄荷一种植物的绿了,而是象薄荷一样的绿色。
春去春会来,薄荷绿依旧。
留得青山在,兰香悠远长。
8
谷雨时节,去村外野地里散步,发现溪沟边有一些留兰香,应该是休耕轮作,土地流转后被移除遗弃的吧,看看,野了几年,反而活得欢,长得粗粗壮壮,叶子肥厚,绿得深沉。就连根茎一起拔了一大把,带回家种在花盆里。养一阵子,可以掐尖鲜食呢,毕竟家中长满绿,生活更如意。
女儿问,“爸爸,这是什么?”
我说,“这是留兰香,以前爷爷奶奶在农村时,在田地里种过一大片的,还当做蔬菜卖,种了许多年,会开花的哟。”
女儿说,“不是叫薄荷吗?”
我说,“正名叫留兰香,是薄荷的一个品种,我们要尊称它的正名,它才会长得正气(肥壮)呢。正名就是它的大名,就像我们户囗簿身份证上的名字,要叫正名才正规,才能体现平等与尊重。”
是的,我们应该为留兰香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