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小华的头像

刘小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30
分享

藤田老圩,揭开后周五皇子失踪之谜

在盛产菊花水石的藤八河畔,在中央苏维埃首届军运会的摇篮,在永丰县藤田镇老圩古村的房舍之间,静卧着一座千年古坟。它肃穆寂寂、简朴低调,没有一丝王侯贵气。它埋藏着这个村庄宁氏家族的开基先祖柴熙让,埋藏着后周五皇子失踪的秘密,埋藏着一个生命走向尘埃的豁达与尊严。

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记载:“世宗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曰熙谨,次曰熙诲”。其中“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皇朝乾德二年(964年)十月“熙谨卒”,恭皇帝宗训开宝六年(973年)春死于房州,只有“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这是当年史书对后周世宗柴荣七个儿子情况的记载,其中,柴熙让、柴熙诲的失踪成了北宋时期的一大谜团。

欧阳修肯定没有想到后周五皇子柴熙让会以乡野村夫身份隐姓埋名于他的老家繁衍生息。欧阳修更不会想到柴熙让隐匿的地方与他父母的坟茔地——沙溪泷冈相隔不到三十公里。

翻开史书,便可知晓,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最卓越的皇帝,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文韫武略,胸怀大志,有治乱、治世雄才,在位5年半时间,荡平南北,结束了中唐以来200多年割据动荡局面,为宋朝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堪称史上最完美皇帝。然而,他正值39岁壮年之际,却溘然长逝,令史学界深感遗憾。若再借柴荣三十年时光 ,中国历史定将重写,并会是另一番波澜壮阔的宏伟史诗。

历史没有假设,后周不复重来。柴荣开创的后周时代就像天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虽璀璨,却转瞬即逝。

公元960年,被周世宗一手提携重用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陈桥兵变”,这一年,离后周世宗逝世不过半年余。想来,再绵长深厚的知遇恩情,也抵挡不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至尊诱惑。主少国疑,其结果多半是大权旁落,江山易主。世宗的第四子,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不得不禅位于赵匡胤。从此,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

为防旧部拥立前皇子复辟,也怕“春风吹又生”,朝廷更迭后,前朝皇子命运也是多舛,要么被诛,要么受监禁,鲜有善终。试想,一代帝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件”后,也将其两兄弟的儿子斩草除根。赵匡胤虽碍于旧主恩情,没有加害其子,但也安插了眼线监视其起居生活。

公元976年的一个傍晚,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议事,夜里,赵匡胤莫名暴毙,享年五十。次日,其弟赵光义继位。有人猜度为赵光义篡位所为。民间一直传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史书记载含糊,但赵匡胤异常驾崩却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

“雕楼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公元978年,写出千古绝唱《虞美人》的后唐亡国之君李煜被赵光义送去的一杯牵机药鸩杀。尔后一年,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从皇宫回到家里后就离奇死亡。事隔三年,赵匡胤年仅二十三岁的四子赵德芳也突然病逝。公元984年,赵光义的胞弟赵廷美以谋逆罪贬于房州,随后,吐血而崩,年约三十八。

宋太祖、后唐李煜、赵光义亲侄、胞弟的相继薨逝,让数百里外的柴熙让惴惴不安。

柴熙让原名柴祖训,出生于公元955年。公元959年6月,与其兄柴宗训同时受封,先封左骁卫上将军,后又封燕国公;同年8月,周世宗柴荣病逝,其兄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恭帝封其弟柴祖训为曹王。受封后,柴祖训移居河南洛阳彰善里隐居。赵匡胤“黄袍加身”称帝后,被赐名熙让,从此,又名柴熙让。

作为前朝后周的五皇子,他常想自己是否也是当朝皇帝心中的一根刺?虽说宋太祖在世时赐予过柴氏家族“丹书铁卷”,以保其子嗣安全,但一朝皇帝一朝天,纵然不被安个谋逆罪赐死,也还有各种意外死法。

柴熙让在洛阳彰善里低调地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再难低调下去,他知道,暗处一直有双眼睛在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保不齐哪天当朝皇帝就会“念叨”起他来,欲除之而后快。皇室政权素爱舔舐刀尖上的血腥。风平浪静的表面下,常常隐藏着漩涡深渊,纵然你想逃避,也免不了祸从天降。

此时的柴熙让刚到而立之年,已有一子名少婴。惶惶不可终日的锦衣素食哪抵得过子嗣的绵延和生命的自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远走天涯。为免打草惊蛇,他不敢携带过多家眷,连妻子也没跟随,仅携幼子悄悄南下,逃至金陵(现在的江苏南京)。

发现后周五皇子消失于监视范围,赵光义震怒,派遣官兵连夜追捕至金陵。柴熙让又一路逃奔,来到了永丰县藤田镇藤八河畔的一处村舍。只见这里水廓山村、物阜民丰,是个适合生活居住的好地方,顿然爱上了这处山明水秀之地。此时,官兵已一路尾随而至。柴熙让想着老这样东奔西逃也不是事儿,看到眼前一口大池塘如湖水般深沉、宽阔,便急中生智,立即脱下蟒袍扔在池塘中,靴子放置在岸上,造成投塘自尽的假象,自己则带着儿子赶紧躲藏起来。追来的官兵寻不见人影,只能拾起靴子和蟒服回京复命。

躲过官兵追捕的柴熙让携带儿子行至藤八河岸边的一户老妪人家,问其贵姓,老妪告诉他自己姓宁。为避祸难,柴熙让肯请老妪收留他。老妪见柴熙让温文儒雅,其子年幼可爱,便留其住下。柴熙让与老妪朝夕相处,情同母子,为报答老妪救命之恩,便做了她的义子,改柴姓为宁,其五岁的儿子柴少婴也更名为宁少婴。

洛阳彰善里至永丰藤田,相距一千多公里,隔着万重千山和无数险滩。跋山涉水出逃后,彰善里就成了回不去的故乡,与远方家人只能天各一方。柴熙让后来与本地一李姓女子结合,没有生育。儿子少婴在这里成家立业,并生了五个孩子。

自此,柴熙让后裔在此繁衍生息。

柴熙让活到五十四岁,走完了他从一位后周皇子到山野平民的一生,走完了他从惶惶惑惑到平静豁达的一生。他或许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坚强隐忍,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就像匍匐于地表的野草,相信只要迎着阳光和清风生长,就会绿满山坡。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千年后,柴熙让埋葬的杨古山一带衍变成一个拥有六百多户人家,近五千人口的大村庄。其中留居在老圩古村的柴氏后裔宁姓人家就有三千多,更多支脉因升迁发展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老圩村现除了宁姓,还有李姓、张姓等。

老圩村也是藤田镇政府的所在地,集贸中心核心区,方圆近九平方公里。一条清澈美丽的藤八河自南向北串连起河东新街和河西老街(即老圩村),让这里山水相依,田舍相望,形成了藤田“四山两水一分田,三分道路和庄园”的旖旎风情。这里曾开设布店、米市、盐街和杂货铺等,建造了很多宗祠寺庙,每逢赶圩日,摩肩接踵,商贾云集,交易异常火爆,还有众多香客、圣徒川流不息,或讲坛听学,或参加活动;藤八河上更是汽笛声声,千帆竞发。见此处如此繁荣昌盛,时任县令魏梦贤冠名为“彰华镇”,其牌坊至今耸立于村镇中央。至民国时,“三街两巷一码头”布局完全形成,有上街、下街、庙街、盐街、张家巷和船运码头等,为永丰、吉水、乐安三县的物质集散地和商贸重镇。

1929年至1933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率中国工农红军在彰华镇开展土地革命、机构整编、军事部署等活动,并在这里开展了6千多人参加的首届中央苏维埃军运会,整编建立了美名远扬的红一师精锐部队。革命领导人和先辈们居住或工作过的这些旧居旧址还在。这些百余年的民清古宅,恢宏气派,古色古香。屋内都有天井,围院及雕龙画凤的阁楼、窗台等。古联古画还在,红色标语还在,枪痕弹孔还在,遗存的这数十栋民清古建筑不仅是柴氏后裔敢打敢拼的故事诉说,也是革命时期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激情见证,更是老圩村庄重现荣耀光芒的历史勋章。

据村庄老人介绍,这个村庄曾经被国民党飞机轰炸过,但不知为何,炮弹打在毛泽东正居住着的房屋时,都成了哑炮。

县摄影会长曾健说道:这是一方神奇的风水宝地,你看,前有皇帝儿子在此避难生活,后有毛泽东在此化险为夷,这里的河流、地下居然还有稀世珍奇——菊花水石。

我们听了,哑然失笑,深以为然。

如今的老圩古村,经过当地政府精心修缮、打造和巧妙置景,更加古色古香,富有地方浓郁风情,古巷古街悠然、红色遗址丰富,景点故事繁多,一个光彩夺目的千年古村和红色胜地必将焕然于世。

长眠于地下的柴熙让如果有知,在他获得安宁自由的地方,在他与义母永恒守望的地方,历经了千年时光,变得更加昌明昌盛,是否会庆幸自己当年明智的选择?虽然史书对他的记载只有一句下落不明,但是这个村庄一定会向每一位走进她的客人讲述他们开基先祖逃奔自救的故事!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山野村夫,都将归于尘土。天地间,唯有那山川河流、诗画田园绿悠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