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行宾的头像

刘行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24
分享

围屋里的凄美爱情

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村车步河畔有一座虎虎生威的客家围屋——“虎形”围。这座围屋不仅是客家先民的居住地,而且珍藏着当代名人方其道、刘和珍的凄美爱情故事。

“虎形”围形似卧虎,是200多年前方屋排村一位叫“日辉公”的方氏先人自筹资金建造的客家古民居,因此,门牌上刻有“日灿庭辉”四个字。门牌上那两只炯炯有神的“虎眼”,则是因为这座围屋背靠虎形山,面朝笔架山,整个建筑像一只爬伏于地的猛虎,寓意着围屋的主人虎虎有生气。

初夏的周末,沿着围屋的外大门往里走,有一扇内大门,内大门上还写有“善居室”三个字。这三个字的意思是适合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沿着内大门而进,就到了祖厅。祖厅里摆设的香案,是供方家人用来祭祖的。祖厅里的牌坊是木质的,上面雕刻着龙凤、麒麟等动物和花草图。在围屋的中央,有一口圆形的水井,是当时客家人为防止敌人包围围屋时不至缺水而挖掘的。

在围屋的前面两边和屋后中央,有三座坚固的碉楼。青砖和花岗石砌成的碉楼墙体,分布着一排排“猫眼”似的枪孔和炮洞。

围屋的主人方氏是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从信丰县迁过来的,后繁衍到上千余人,成为旺族。明朝末年,方氏开始置地于虎形山下。清乾隆时,方氏一位名叫方日辉的村民请来当地的风水先生精心设计,建成了这座围屋。后来,围屋的主人见虎形过于威猛,“有重武轻文之嫌,若干年之后,按照风水‘文风’的理念,又加了一座院门,将院门朝向东方,门楣上书有‘常临光耀’,以期文脉相传。”

之后的数百年间,方氏家族在围屋里劳作生息,繁衍人丁,并养育出了一个名人方其道。

1894年2月19日出生于方屋排村“虎形”围里的方其道,4岁读唐诗,13岁随舅父到信丰读书,后入江西陆军小学堂,再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毕业后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校期间,因偷看进步报纸引发学潮被开除,后进入江西法政专门学校求学。毕业后,在南昌《大江报》当记者,并以笔名“瘦痴”发表文章、针砭时弊。1921年,方其道任《中庸报》经理时住在南昌毛家园47号刘和珍家,并与其结识。

1904年11月15日生于南昌的刘和珍,因家道中落,从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优良品质。1918年秋天,刘和珍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受革命思潮影响,她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向同学宣传民族独立和妇女解放思想。“五四运动”爆发后,刘和珍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并与进步同学一起同南昌学生联合会联系,带头成立女师学生自治会,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公开向封建势力宣战,被学校勒令退学,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当时,刘和珍常在《中庸报》发表文章,给方其道搜集材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时政。1921年10月,方其道联合刘和珍、孙师毅等30多人在南昌发起组织“觉悟社”,创办《时代之花》周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新风尚,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积极鼓动和组织青年参加爱国运动。刘和珍是“觉悟社”总务股干事兼《时代之花》主编,每一期《时代之花》她都负责写一篇稿子。后来,刘和珍又在就读的江西女子师范学校创办了《江西女子师范周刊》,并担任主编,宣传妇女解放与爱国思想。共同的爱好和志向,将两颗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同年,两人由相识相恋到正式订婚,并许下诺言,待刘和珍读完大学后正式结婚同居。

1921年冬天,刘和珍与方其道订婚仅10天,因方其道常撰文嘲讽江西军阀,《中庸报》被查封,方其道被通缉。他来不及与刘和珍告别,只留下一张字条,匆匆离开了南昌,投入江西陆军小学堂同班同学所在的粤军部队,此后,他辗转奔走于上海、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出入于枪林弹雨之中。

在分别的日子里,多情的方其道因割舍不下的牵挂,时常给刘和珍写信,却无法收到刘和珍的回信。1922年冬天,粤军攻打江西失败,方其道偷偷绕道回到南昌。“不要离开我了,在南昌找个工作吧!”面对饱受流离之苦的方其道,刘和珍深情地望着他。然而,方其道只在南昌呆了5天,又遭到军阀缉捕的威胁。于是,方其道只好匆忙离开南昌前往上海避难,后转转福建,两人再次海角天涯。

刘和珍毕业前夕,很想报考北京的大学,然而,因母亲年迈,弟弟又在求学,学费没有着落。出于无奈,她只好决定先当几年小学老师,等攒够了学费再赴北京。在闽南军中服役的方其道了解到心上人的想法后,省吃俭用。1923年夏天,方其道从驻地步行90里到漳州邮局,将积蓄了半年的80元汇到了南昌。得到方其道的汇款,刘和珍如愿考入了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外文系。

“因经济困难,我不敢作毕业的妄想,只好读一年算一年。”收到刘和珍的来信,方其道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让她上完大学!”1924年春天,在外过着艰苦生活的方其道,将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100元寄给了刘和珍。刘和珍深知这钱来之不易,在北京读书十分节省,并写信给方其道:“我不想你为我的学业去冒险,希望你脱离军籍,另谋他职……”

1924年暑假,方其道来到北京见刘和珍时,竟发现自己寄给刘和珍的那180元还剩着10元。两个月后,方其道从北京返回南昌当新闻记者,月收入20元的他,却坚持每月寄给刘和珍5至10元的生活费,到刘和珍就义前,他又寄给了她150余元。

1925年,在南昌当记者的方其道因报馆被查封,只好前往北京谋生。当时,刘和珍被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正在领导学生开展驱逐顽固守旧的校长杨荫榆的斗争,方其道被阻在校外无法入内。因担心刘和珍的安全,他整日在女师大门口徘徊。几天后,门禁区稍为放松,方其道才得以入内协助刘和珍,两人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同舟与共。

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进入大沽口,向国民军进行挑衅,后又寻找借口,纠合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刘和珍闻讯后,力劝方其道再入军籍。方其道问她:“之前你说军中太漂泊太危险,劝我回南昌办报,为何又要我回军队?”刘和珍的回答是:“外抗强权,内除国贼,非得有枪不可。等我毕业后,也要到军队来当你的秘书,同尝沙场的滋味”。方其道说:“你是学师范的人,应该去当教员才好”。刘和珍说:“军阀不打倒,决无教育,等打倒军阀后,我再去当教员也不迟。”

当年3月17日下午3时,北京200多所学校、400多个团体的代表在北大三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第二天在天安门广场召开国民大会,抗议八国通牒,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后,刘和珍打电话邀方其道一同参加。

3月18日早上,阴冷的天气下起了鹅毛大雪,刘和珍不顾自己身患感冒,率女师大学生来到天安门参加国民大会。下午1时大会结束后,学生们在李大钊等人的带领下来到执政府举行请愿游行。方其道在天安门没有见到刘和珍,直到执政府门口,才远远地看见她站在执政府门口东边最前面。由于人群拥挤,相隔很远,方其道没有挤过去。当时,请愿群众秩序井然地站在执政府院外要求见总理贾德耀,不料,突然遭到几百名军警和卫兵的屠杀。刘和珍不幸被子弹击中后背,斜穿心肺,倒在地上血如泉涌,接着被军警用铁棍乱击致死。

事发后,方其道在慌乱的人群中拼命地寻找刘和珍,直到晚上10时40分,他找到的却是刘和珍冰冷的尸体。当时,他不顾军警的喝斥,抱着刘和珍冰冷的尸体痛哭不已。

刘和珍遇难后的1926年3月25日,女师大全校师生员工为刘和珍、杨德群烈士举行追悼会。在追悼会低回而沉重的哀乐声中,方其道抓着刘和珍的血衣,哭得涕泪滂沱、悲痛万分。并在追悼会上亲笔写下了挽联:“生未同衾,死难同穴,劳燕惜分飞,六载订婚成一梦;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疆场空有约,白宫溅血泣黄泉。”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无尽哀思,对持枪杀人者的无比愤慨。

因抹不去的思念,方其道还为刘和珍写有《未婚妻刘女烈士和珍事略》一文。文中写道:“溯她从出生到死二十二年间,丧父,丧弟,丧妹,家庭经济又十分窘迫,我又连年与世不合,致她物质上精神上,没有一天得着相对的满足,而她安贫好学奋斗的精神,始终如一,这是我近来他端抱歉之余,而又引为快慰的事,那知到底她还要在我脑筋上,刻下极深的创痕啊。”

刘和珍牺牲后,方其道于1928年和淅江嘉善的朱洁华结婚,后追随刘峙官至少将军法处长。即使如此,刘和珍在方其道心里留下的印记一直无法磨灭。他曾在军中写下:“频年未了从军债,依旧风尘拂面来。好景徒增怀侣泪,俸钱十万又何为?”不仅如此,他还把对刘和珍的爱化为了对刘和珍母亲和弟弟刘和理的深切关怀。刘和珍遇难时,其弟弟年仅16岁,他长期奉养刘和珍的母亲,并供其弟弟至大学毕业。

抗战期间,南昌危急,此时,方其道已从部队辞职迁居赣州。因生活困难,他不得不变卖自己喜爱的收藏品度日,然而,他仍将刘和珍母亲和弟弟接到赣州家中避难。日军进犯赣州时,又将刘母接回定南农村老家方屋排村,直至抗战胜利后才与刘弟刘和理一同返回南昌。方其道与朱洁华所生的子女一直叫刘和珍的母亲外婆,称刘和理舅舅,他的子女与刘和理的子女也一直保持来往,亲如一家,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1940年,方其道因处决政治犯与刘峙产生了分歧,辞去了军职,1946年,方其道在家乡定南县被选为江西省参议员。然而,还未来得及上任,就病逝于南昌。

往事虽然远去,但虎形围后人方其道与鲁迅笔下刘和珍君凄美的爱情故事却永远留在了围屋内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