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行宾的头像

刘行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20
分享

游吴城古镇散记

玉兔迎春舒壮岁,神龙织梦践初心。岁末年初,刚阳康之后的我不便远行,便就近去了千年古镇吴城寻觅历史烟尘。身为新时代的供销社人,因为吴城古镇有一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成立的供销社,更加坚定了我去探寻它背后的商贸物流繁荣。

驱车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离吴城几公里的“望湖土菜馆”。站在菜馆门口眺望,修水河码头前虽然少了些车来船往,而对面百米处的浅水沙滩边仍然停泊着几艘小木船,沙滩边的水面上有几只白鹭悠闲起舞,让枯水期的鄱阳湖多了几许生机,添了几许诗意……

填饱肚子后,漫步在吴城古镇街头,一边探寻着古镇神秘的过往,一边用手机记录下古镇的历史遗存。吴城镇位于九江市永修县东北部,鄱阳湖西汊,距离南昌市区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因其处在赣江、鄱阳湖、修河交汇处,历史上不仅商贸物流十分繁荣,还孕育了会馆文化、庙会文化和特色民俗,更有“沉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许逊鄱阳湖斩孳龙”等许多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

当地供销社的员工介绍,吴城镇地处吴山,因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太史慈在山上筑土城而得名。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今浙富阳)人孙钟雇人在此种瓜收籽,后来,他的儿子孙坚成为汉末割据一方的统领。孙坚的儿子孙策兼并江东后,派大将太史慈驻守海昏县城。太史慈以练水军为名,在距海昏(今芦潭)三里许隔修河相望的吴山筑起了一座土城。随着时代的变迁,土城逐渐被毁。据《新建县志·望湖亭记》载,吴山是“汉海昏仓廒所也”,即粮食仓库所在地。晋太康元年(280年),吴山北头建有“神慧庙”,庙前创办“经堂寺”,庙后筑有“望湖亭”,亭和庙的周围逐步有些店面和民房出现。到了南北朝宋元嘉二年,大水把海昏县城淹没,“废海昏,移建昌居之”(《建昌县志》),县城迁往修河中游的艾城,部分居民迁到吴山,商贸物流渐渐兴隆,改名吴城。

因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政区变动,划南昌城西北十四乡设置新建县,吴城便隶属新建(《新建县志》)。到了清末,南昌城设府,吴城设二府衙(现名二府套的由来),管辖吴城镇“六坊”,即济川坊、来苏坊、福尼坊、后显坊、里仁坊、前显坊。当时的南昌城也只有十个坊。民国时期在吴城设区公署,有“三十三联保”。1954年吴城才划归永修县管辖。

庙会在吴城镇由来已久,全镇有庙、寺、庵、阁、宫40余座。香火特别旺盛的有聂公庙、伍显庙、令公庙、万寿宫、观音阁、太子庙、张飞庙、雷祖坛、火神庙。除此,还有东狱庙、白马庙、水王庙、康公庙、财神庙、哪咤庙、瞳子庙、药王庙、冥王庙、社公庙、地母庵、天花庵、仙坛、经堂寺等。庙会期间,整个吴城镇是爆竹声声,烟香袅袅,钟鼓隆隆,庙外的草地上会摆售各类小商品。由于时代的变迁,这些显赫一时的寺庙和庙会如今已不复存在,但其地名仍然沿袭至今。

每年八月朝香是吴城镇的一大盛事。从农历八月初一到中秋,附近星子、都昌、鄱湖、永修等县的民众都会来吴城朝香,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南昌的西山万寿宫。朝香者胸前都围上写着“万寿进香”字样的黄红锦缎,敲锣打鼓结队而来,随身所带的还有贡品。每年都会给人一个意外的惊喜。如星子县有一年贡来一个六十斤重的大红薯,浮梁县贡来整个万寿宫牌楼上的大瓷画砖,游人看了赞都不绝口。

吴城古镇是以平原为主的滨湖丘陵地区,河流、湖泊、洲地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丘陵山岗仅占三分之一。最高点松门山海拔90.9米,最低点16.5米,一般海拔为30米。镇内有二处江南罕见的独特地貌,一是吉山、松门山相互毗邻、东西相连,各有近10平方公里的水中沙山,象一条盘旋的巨龙,将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分为南北两段;二是有一望无际的湿地草原,面积达60余万亩,其中草洲面积近20万亩,大小湖泊溪流星罗棋布,镶嵌在草洲湿地当中,像一面面明镜映照着天上的云彩与星月。

记得有一年春天来吴城时,到处都是碧草青青,杂花绽放,一望无际,春风过处都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每年六七月间是鄱阳湖的丰水期,水位超过18.67米,永吴公路大湖池的路面被水淹没,犹如一条蛟龙,水中有路,路天一色。这条公路就是鄱阳湖的永吴公路大湖池段,像是一条充满动漫色彩的水上天路,美丽极了。每到秋季,这里到处便是芦苇飞扬、蓼子花开的景象,原本碧绿似洗的草洲渐渐变黄,远处的芦苇荡芦花次第绽放,秋风乍起纷纷扬扬,仿佛万里雪飘,又似天边云霞。见此美景,谁都会忍不住跳下车来,在软软的芦苇中跑着、滚着、躺着,尽情享受着软绵绵的天然野趣。而那些遍地盛开的蓼子花便是婚纱摄影爱好者和浪漫情侣不容错过的绝美景致。

吴城镇还是国家级候鸟保护区,每年冬季,成千上万的珍禽候鸟飞抵这里越冬,天鹅、白鹤群聚于此,让这里成为世界候鸟和白鹤越冬最大的栖息地,构成了水天一色,人鸟共乐的美丽画卷。尽管疫情还未绝迹,而来此观赏候鸟的游客仍然不少。仙鹤们在悠闲地觅食,铺天盖地的珍禽异鸟让许多摄影爱好者拍摄着它们的舞姿,如醉如痴,十分投入。

历史上,吴城镇虽然有许多会馆,可现在仅存的会馆只有吉安商人在清嘉庆二十年至道光七年间在宋代原有基础上重新修建而成的会馆,其南门上方花岗岩匾额“理学名臣”4个大字,相传是明初大学士解缙所书,以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会馆大门光滑的麻石台阶穿越历史时空,不知有多少商贾从此路过,造就了吴城镇的繁荣,造就了“江右商帮”的传奇。

吴城镇还有一座始建于晋代的望湖亭,虽然屡经兴废,可如今仍然风姿独存,并与滕王阁齐名。该亭亭立于高大的台基之上,整个建筑为四层三檐四角尖顶,亭上琉璃叠翠,翘角人云,气势颇为壮观。登上亭子极目远眺,湖阔水远,北面远处的庐山隐约隔湖相望。望湖亭在吴城人心中又叫望夫亭,这里流传着一段与陈友谅有关的凄美传说。据说,这个楼阁是陈友谅的夫人娄妃最喜爱的地方,娄妃曾给陈友谅设计多层的艨艟战舰,多次献计打赢朱元璋。然而,陈友谅刚愎自用,甚至戏弄娄妃。娄妃在望湖亭上整天眺望陈友谅归来。后来,她误以为陈友谅已经捐躯,于是从望湖亭上跃入湖中,自杀以殉,她的尸体倒流到四十里外的赣江王家渡仍然颜面如生。娄妃死后,陈友谅将其葬在南昌章江门外,在墓前用大青石刻了斗大的“江流表节”四个大字。在陈友谅与朱元璋的战斗中,有一次朱元璋战败了,被吴城村民所救,并及时给他西瓜充饥解渴,朱元璋才死里逃生。朱元璋登基后,吴城人将西瓜籽进贡京城,朱元璋不忘往事,便赐吴城瓜子为御用瓜子,并要对救驾有功的村民封官和赏赐,却被村民谢绝了,只向朱元璋要了十块免死碑,于是,吴城瓜子便闻名天下。后来,大学士解缙来到望湖亭,站在最高处远眺战争旧址,感慨流泪,写了一首流传至今的《望湖亭》:“吴城堤上草萋萋,楼观苍茫曙色微。一自英雄争战后,两川鸥鸟自忘机。青山拍拍风沙满,红叶萧萧浦树稀。遥忆故乡何处是?望湖亭下有渔矶。”

吴城因其地理位置扼江西水路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除了吴国大将太史慈在这里驻过兵外,唐宋以后,每个朝代都在吴城设置所谓的“关卡”,有时派一员千总,有时一员把总。清康熙三年,设置正规水师管,拨千总一员镇守。咸丰五年,设置江南水师。曾国藩曾奉旨驻吴城练兵。同治八年,拨参将一员驻守吴城,扩大水师营,直接归长江水师提督管辖。民国时设有一个水警总队,并驻一至三个团的陆军,抗战前,有海军舰艇“黎明”号、“江昆”号、“江西”号、“浔阳”号等在吴城水域巡逻。

历史上发生的比较重要的战事,除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之外,还有公元1519年明宁王朱宸濠为争夺皇位而起兵,吴城是他的基地之一。樵舍大战朱宸濠败北被俘,为了争夺吴城据点打了一仗,宁王残部逃往永修,朱宸濠基地彻底清除。公元1853年5月,太平军胡以晃、赖汉英率战船千艘,步兵二万余人,由天京(南京)出发西征,5月15日由鄱湖入吴城,击败清军,6月24日进逼南昌,攻三月未下北撤而退。1854年7月,太平军一部由武昌攻入吴城,同年石祯祥、章俊所率太平军西上武昌,在田家镇激战不利,于十一月退入江西吴城。1855年,曾国藩驻军吴城练兵,设江防水师,1856年曾国藩添设防军,转战饶州、景德镇、浮梁一带水面六百余里。1913年,李烈钧在湖口起义成立讨袁军,袁世凯派李纯统兵至赣,讨袁军与袁军战于都昌与德安之间,命炮兵营长刘凌扼守望湖亭。不几日,李烈钧率部退驻吴城,袁军装扮成难民,跳船首作哀求状,刘凌为其所感,船靠望湖亭,袁伏兵登岸,突然袭击,起义军溃败,吴城落入袁军手中。

1926年11月6日,蒋介石任军长的第一军第一师和李宗仁任军长的第七军第一旅,沿吴城水路追击逃敌,一师五团追至溪口(吴城丁家山南)附近,正遇渡河之残敌,战斗一小时,敌除溺毙者外,皆缴枪投降,北伐军同日占领吴城。

1927年北伐时,国民军第七军胡宗旅追击军阀岳思寅部,于吴城而歼灭之。1939年3月17日至22日,日寇为了入侵华中,直逼南昌。从星子县闯至饶河口,在飞机、炮舰的掩护下进攻吴城,遭到国军罗卓英部张尊光团顽强抵抗,多次击退企图在望湖亭登陆的日军。该团完成狙击任务后奉命撤退,吴城陷落。一周的激战,敌机狂轰滥炸,古镇火光冲天,大火连烧数昼夜,万家店铺化为灰烬,使吴城街道和房屋损失70%,最后仅剩下天主教堂附近约占全城10%左右的房屋幸免破坏。七万居民剩下两千,高峨宏壮的望湖亭顶面被掀翻,第二层穿了两个大洞,亭基坍塌一角,断梁中一根根扭曲的钢筋裸露在外,整个望湖亭看上去就像一个遍体鳞伤的老人,立在山城上,面对一汪湖水,无奈地倾诉着吴城的兴衰……

吴城古镇水资源丰富,江西五大水系交汇于此,赣江、修河、饶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畅通。沿内河直达全省各地,经鄱阳入长江,可抵皖、浙、苏、沪、鄂、湘、川、渝等省市。自汉晋以来,吴城一直在中原南北官道(鄱湖——赣江——大庚岭——北江)的水运码头,商贸物流十分繁荣。宋代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客货运量迅猛增加,使其成为江西盐业、纸、麻、糖、木材、海产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埠和交通纽带,史称“西江巨镇,拔起中流,蜿蜒数里,大江环其三面。民萃族而居,日中为市,商艘趋之。”从乾隆到咸丰百余年间,吴城进入鼎盛期,口岸转输的经济功能已超过省府南昌,享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之赞誉。吴城镇与景德镇、樟树镇、铅山县的河口镇并称江西四大名镇。发达的商贸物流给吴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并有“嘉庆到道光,家家喝蜜糖,狗不吃红米饭,十八年洪水没上堪”的说法。

吴城古街区还有“一镇六坊八码头九垅十八巷”的格局。八码头是大码头、中码头、下码头、全楚码头、杨泗码头、五显码头、司前码头、水浒码头。每天停泊的船只多达千艘。九垅为汤家垅、百叶垅、樊家垅、骆家垅、香菇垅、茶叶垅、鲤鱼垅、东垅、西垅。十八巷为丁家巷、宋家巷、邹家巷、赵家巷、打狗巷、二八巷、石头巷、杨家巷、胭脂巷、茅巷、挑水巷、摸乳巷(铁巷)、牛市巷、老丁家巷、陶家巷、筷子巷、陈家巷。著名的街道有上街头、下街头、豆豉街、后河街、万寿宫等,其中以豆豉街最为繁华,人们比之为南昌的“洗马池”。全镇有布匹、百货、南杂、纸行、药业、盐业、木行、烟业、麻庄以及京果、文具、灯笼、银楼、粮食、豆麦行、酿酒作坊等大小店铺上千家。

吴城古镇还有众多文化遗迹,王勃、苏轼、文天祥、朱元璋、孙中山等历史名人都曾涉足于此,石堤、点将台、吉安会馆、望湖亭等处的残墙断壁、碑文石刻,无不向游人讲述着它的历史沧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917年和1937年南浔铁路、浙赣铁路先后建成通车后,吴城镇便失去往日交通枢纽之雄风。民国时,临时总统孙中山乘坐“中山舰”到吴城视察,并发表了演说,因此,吴城镇还有“中山公园”遗址。

吴城镇还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好地方,历史上这里富商巨贾云集,造就了吴城人善贾的天才和百折不挠的闯劲。吴城人喜欢到外面闯天下,仅在外从事糖果业生产的老板就达300多位,遍布广东、福建、湖南、云南、贵州、河南、陕西等几个省。吴城钟灵毓秀、文采风流,古有曾任曾国藩幕僚的安徽巡抚吴竹章,近有才女章亚若,至今让人们怀念叹息。

会馆文化是吴城镇的一大特色。随着经济的繁荣,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客和商人为了集会、寄寓、联系业务、解决纠纷和储存货物的需要,纷纷在吴城大兴土木,兴建同乡会馆。最盛时,全镇会馆达48座之多。较著名的有全楚会馆(湖南、湖北)、山西会馆、广东会馆、浙宁会馆、福建会馆、徽州会馆、麻城会馆、吉安会馆、抚州会馆、武宁会馆、奉新会馆、都昌会馆、龙南会馆、建昌会馆、江西会馆(万寿宫)。这些会馆规模巨大、工艺精巧、雕梁画栋、叠额飞檐,富有各地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如全楚会馆纵深七进,前门在樊家垅街,后门延伸到黄土水运码头,内有水池、假山、花园和接官亭。会馆大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石狮,显得气势恢宏。

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是水乡吴城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全镇男女老少打扮得漂漂亮亮,吃过粽子糕点后,就不约而同地来到江边兴致勃勃地观看各庙会、龙舟赛。此时的江面早已停泊着数十条狭长的龙船,船头距水面数尺,船尾高翘出水面,船身用彩漆涂画成鳞状。船的两侧分坐着十几个赤膊短裤,腰系红绸带,手持短木浆的健壮男汉。竞赛进行时,一人击鼓,一人敲锣,浆听鼓声而起,听锣声而划,节奏逐渐加快,满江都是"咚"!"嘭"!"咚"!"嘭"!的响声。望湖亭上下站满了观看的人群,亭的周围则会有店家摆满桌椅做沏茶、饮水、吃食生意。待龙船接近比赛终点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呼雀跃。优胜者由庙会主持人发给红、黄龙旗插在船头,人们才尽兴散去。

闹花灯也是吴城镇特有的习俗。每年从农历正月初十开始,每到傍晚时分,全镇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大户人家大红灯笼高高挂,围堵观看滚龙灯、蚌蛤灯、狮子灯、彩龙船、高脚灯(高跷)的人流如潮水一般涌来涌去。以滚龙灯为例首先是"样龙"向街灯主户"喝彩",彩词要根据不同对象,鲜明表达祝福、吉利的语意,以讨得众人欢喜。在舞龙过程中最耐看的是长时间追围撑龙人往其赤背上燃放爆竹,喷射焰火。其情景令人难以置信:十三个撑龙者皆赤着上身,不畏严寒,在急促的隆隆鼓声中飞舞着手中燃着明烛的龙灯,街道两边有人拿着长竹杆专司燃放爆竹,眼前火化四溅,"噼啪"之声噪耳,硝烟滚滚,夜空像被浓雾笼罩着。随后,主人家便将大量爆竹、硝焰筒对准撑龙人背上,因龙尾容易捕捉,挨的爆竹也最多,背部灼烧得青一块紫一块,仍振作精神坚持到底。有的商店和富户互相攀比,只图热闹尽兴,不问花钱多少。

吴城古镇有看不完的遗址古韵,有写不完的故事民俗,说不完的传奇,观不尽的鸟类,拍不完的风景,在四季的交替变换中,它是一首首体裁不同的诗,是一曲曲不同韵律的歌,每次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一样的风景……

黄昏时分,徜徉在吴城古镇的街巷,晚霞映红了蓝天湖水,关于吴城古镇的故事真切地装满了脑袋,装满了相机,一种丰收喜悦充满心间。站在吴城镇供销社门前,望着归途,企盼着往日的繁华重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