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行宾的头像

刘行宾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06/29
分享

门里窗外(72)连载

72. 白衣天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火热的夏天,一阵喜庆的鞭炮声打破了安义县龙津镇凤山村的宁静:“我们村里飞出了只金凤凰啦,老项家的闺女考上大学了!”村民项大婶为项凤梅成功考入江西中医学院针灸专业,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而高兴。

凤山村虽然离安义县城不远,但九十年代时,村庄基础设施薄弱,除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一直为村民所诟病,村民们因病致贫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摆脱贫困,尽早实现中国梦成为当地村民多年的期盼。

“为此,我只有努力学习,用学到的知识来助力村民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此后,项凤梅又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考取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医学硕士、博士,并完成了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博士后工作。

说到项凤梅,凤山村民魏财伟不无自豪地竖起了大姆指:“我们都为村子里出了这么个人才而感到自豪,凤梅也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待,对家乡充满感情,也乐于回报乡亲,只要一有空,就往家里跑。她除了给乡亲们送医送药,还是病人心中的美丽天使。”

那是2015年6月的一天,项凤梅的一位老乡刚来南昌看病,在路上被人骗去了看病的600元钱,走投无路的他来到医院找到项凤梅,项凤梅二话不说,就把钱借给了老乡,并反复告诫他不要轻易相信路边的游医,以免再次上当受骗。

项凤梅的病人很多,不少都是慕名而来的。项凤梅对待病人从来都是不急不躁,面带微笑,耐心地诊断和讲解病情,被病人赞誉为“美丽天使”。

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项凤梅为自己立下了三条规矩:一是严守医生的底线,如实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处方用药,不让病人乱花钱,不夸大患者的病情;二是对所有的患者都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态度和蔼,争取每位患者就诊时能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三是不断学习,精益求精,争取让自己的医学技术不断提高,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病情。

2015年9月,一位慢性胰腺炎患者入院,由于下岗和失业,患者自暴自弃,经常酗酒和饮食不规律,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他的家人多次劝告无效,遂对他不理不问。患者住院期间无家人看护,为了给这位特殊的患者看好病,项凤梅对他付出了更多的耐心,她和学生每天轮流去看他,给他讲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用轮椅推他去做检查,到外面去晒太阳散心,鼓励他与疾病作斗争,最终让患者坚定了生活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规范饮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病情得到控制而出院。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才能让患者得到精准治疗,减痛苦,早日康复,节省费用。”项凤梅是一个对医术精益求精,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人。2015年11月,一位患者在其他医院被诊断为胰腺癌,认为只有3个月的生存期,家属陷入极度痛苦,并为其买好了墓地。四处求诊的家属,带着患者慕名找到项凤梅,提出了很简单的要求:“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

在就诊过程中,项凤梅不断给患者鼓励,并反复查阅患者的病史资料,复习这方面的文献,最终发现患者属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经项凤梅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病人家属黄初南说:“项博士医德高明,医术高超,我觉得她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医生。”同事平倩也对她大加赞赏:“项主任的病人很多,为了照顾病人,拖班成了家常便饭,经常一两点把所有病人看完后,才有时间吃午饭。有的时候,项主任还会还帮患者订好盒饭。项主任这种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除了看病,她还是一位合格的中医药科普宣传员。”同事说,在治病救人的同时,项凤梅还积极参与到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中。根据医院宣传科的统计,仅在2016年6月,项凤梅给医院微信、各级报刊投稿就达几十余篇。项凤梅对科普宣传的执着,源于她对祖国传统中医的热爱和对中医知识科普现状的担忧。

2014年底,一个患者听信张悟本的宣传,说绿豆可以降压,遂用绿豆2斤煮水,一次性服完。项凤梅知道后,立即叫患者不要长期大量服用绿豆水,以免伤及人体阳气,导致亡阳。

项凤梅说,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知识博大精深,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研习中医药文化,解读中医药知识。

因为有很多老百姓对中医偏听偏信,很容易走向极端,有些因为搞不清病情和药性,反而深受其害,进而对中医药的信赖产生动摇。“作为一个中医医生,我觉得我应该用我掌握的知识,为广大百姓提供更多权威准确的中医药知识,为中医药呐喊,正本清源。”项凤梅说。

为了宣传中医,服务百姓,项凤梅经常参加各种义诊活动。只要有机会,只要有时间,她都积极参与。越是基层,越是边远乡村,越是她的牵挂所在:“助力乡村振兴,就要深入乡村,情系乡村。中医药在农村其实很受欢迎,只是他们缺少和我们接触的机会。”

在红都瑞金启动的2016年“服务百姓健康活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上,项凤梅高超的医术和敬业的态度受到了革命老区百姓热烈欢迎和基层医院的高度赞誉。在长达9天的义诊活动中,项凤梅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辛,不畏疲困,每天接诊的人次都在150人以上,在这种高负荷、超强度的义诊活动中,项凤梅创造了一个个神话般的故事:

9月8日是项凤梅她们下到乡镇的第一天,得到江西省中医院的专家来到了寻乌县澄光镇义诊,百姓们一大早就赶到了卫生院,不少还是从县城和其他乡镇赶过来的。平时人员稀少的澄光镇卫生院,当天成为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天,聚集的人员很快超过了圩镇集市。

在随后的义诊中,每天的百姓都是从房间排队到院内,从院内排到院外,甚至长达几百米,蔚为壮观。由于每天前来接受义诊的人数太多,义诊团队不得不进行限号。有的百姓虽然排了很久的队,但还是没能得到就诊机会,于是就跟着义诊团队跑,带着家人朋友跟到下一站。

项凤梅心疼这些奔波的百姓,抓住一切时间,尽可能多地为百姓提供诊治服务。虽然白天超强度的劳动已经很累了,为了不让百姓失望,晚上她也接诊。在寻乌几天的义诊中,项凤梅和几位同事,让当地药房的中药换了几遍,有的药品出现了断供。从这一侧面,也反映了义诊现场的火爆程度。

当听闻百姓们凌晨四点就开始在排队时,项凤梅既欣慰又痛心:“看到百姓们这么热情,对我们这么信赖,作为一名中医医生,我们感到十分兴奋和庆幸,说明中医是大有市场的。也说明在基层,特别是在边远山区,中医资源十分匮乏,中医人员奇缺,很多卫生院都没办法提供中医服务,这个局面又让我们非常揪心。”

义诊过程中,项凤梅接诊了一个病人,通过把脉,断定这个病人有肠息肉,第二天病人到医院接受肠镜检查,果然发现二枚小息肉。消息不径而走,原本对中医有一定偏见的一位学西医的基层医院院长,对此百思不解,颇感神秘,通过几天的交流和见闻,彻底对中医感到叹服!

在结束义诊的那天晚上,项凤梅在自己的微信上发了这么一段话:“今天晚上我们就要离开革命老区寻乌了,在这个仍然具有特色和原生态的桔乡,我们用技术,用中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在短短的一周,赢得全县人民对中医的认可,赢得同行的赞赏!这一周,中医如同春风,飞进了千家万户,我很开心。”

项凤梅对中医的执着和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受到了业内的高度评价,并当选为世界中联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联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民族慢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脾胃病分会委员。江西省中医学会肝病分会常委,江西省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著中医脾胃病等著作3部,主持江西省科技厅课题1项,省卫生厅课题3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厅级课题。

作为主任中医师,她主攻中医脾胃病(各种口腔溃疡、食管炎、胃炎、肠炎、食管炎、胃肠癌、胰腺炎、胰腺癌、不明原因腹痛等),肝胆病(各种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结石、胆囊癌、腹水等)的中西医治疗与研究。

如今,她已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青年名中医,医学博士后。

“作为安义人,我虽然不能和其他老乡一样,用铝塑门窗去装饰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我要用自己所学的中医药知识,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我明白,要让整个世界变成美丽的春天,每一朵花儿的绽放都是作为!”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