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行宾的头像

刘行宾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06/30
分享

门里窗外(74)连载

74.生活的歌者

用诗歌颂生活,歌颂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是出生于安义的徐良平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位亦官亦诗的歌者,虽然官至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办公厅巡视员、江西省政府参事,而人们大都不知道的官衔,更多的是称他为诗人,生活的歌者。

活在诗意里的徐良平,1979年9月至1983年8月,在江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5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统战理论研究专业在职学习,获研究生学历。

从1974年12月至2017年3月,徐良平先后担过安义县万埠垦殖场农机手、教师,民建江西省委宣教处干部、民建江西省委会宣教处副处长、组宣处副处长、宣传部副部长、宣传部部长、宣传调研部部长、《江西工商报》编辑部副主任、《诤友之声》总编辑、景德镇市昌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民建江西省委会副秘书长兼宣调部部长、民建江西省委会秘书长、政协江西省第九届委员会副秘书长、政协江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副秘书长、民建江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民建中央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办公厅巡视员、江西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17年3月任江西省政府参事。

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了他诗歌的素材,让他在诗意里行走着。

在江西文学圈子里,尤其是在诗歌界,没有几个不知道徐良平的。他的庄重、他的儒雅、他的随和、他的洒脱、他的热情、他的微笑、他的诗歌,时时感染着文朋诗友。他的亲和力与诗歌美,处处吸引着他的粉丝!

“在安义18万铝塑门窗大军中,他的诗犹如插上翅膀的精灵,在老乡中传唱,引发着乡情、乡思、乡愁。” 安义一位在外打拼的诗歌爱好者,每次读着他歌颂潦河的诗,都会想起家乡的山山水水。

“最好的纪念,莫过于让他的诗传之于世。”2011年初,南昌著名诗人万箭飞英年早逝,悲痛之余,徐良平联络杨建葆、欧阳滋生、李述忠、徐剑星等南昌的文朋诗友集资,专门为万箭飞出版了诗集《雷雨》,并于2012年1月4日万箭飞逝世一周年之际举办了“万箭飞作品研讨会”。这一善举,轰动了南昌诗坛,更加夯实了他在江西诗歌界忠厚大哥的地位。

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良兄,足见这位从安义走出来的诗人在朋友们心中的地位。徐良平是一位和蔼可亲、天真烂漫的诗人,他的平淡天真与古道热肠,在他的朋友们关于他的文章中随处可见。

在江西诗坛,徐良平是著名的快枪手,据说他曾在58秒时间里作出一首命题诗。不过,徐良平在文朋诗友聚会的酒桌上即席赋诗的限时赛上,往往能毫无悬念地拔得头筹,这是铁定的事实。在莲花县的一次笔会的饭局上,徐良平酒酣耳热之际,用时不到2分钟,当场赋得由众人命题的《莲花血鸭》诗一首,并且站立起来即兴朗诵。

“他从小喜欢写诗。”他的老乡徐庆平说,1957年出生的徐良平,祖上曾经中过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世代书香门第。他的诗情源于内心的激情,来源于情感的积蓄,来源于他内心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徐良平小学二三年级时就迷上了写诗歌化的顺口溜,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并且酷爱读书,凡是当时所能阅读到的文学作品,他都想方设法借来阅读,犹如海绵吸水一般,用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初中时开始写现代诗,高中毕业后,徐良平下放农场劳动数年,当了一名那个时代令人钦羡的拖拉机手。拖拉机在乡间小路上一路狂奔,柴油机的嘶鸣,刺激着徐良平诗歌创作的神经。在一次全县的文艺汇演中,徐良平创作的诗歌,结果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

这次文艺汇演的获奖,大大激发了徐良平诗歌创作的激情。而1979年的金榜题名,更是让徐良平的人生插上了诗歌的翅膀。在大学期间,徐良平系统学习诗歌,借书、看书、上课、写作,成了徐良平的生活常态。徐良平心中诗意暗香浮动,创作热情喷薄而出。1982年,南昌市文联办的《处女地》文学报第三期,刊发了徐良平写的《小镇》《月亮·星星》,完成了从诗歌爱好者到诗人的华丽转身。

1983年,徐良平大学毕业。1985年,徐良平和南昌市的文学爱好者成立了南昌市青年文学爱好者协会。大家推举徐良平为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徐良平与文学青年们满怀豪情,热血沸腾,白手起家,创办了《青年窗》文学报。徐良平同大家一起编报、卖报,并和其他文字社团交流,为文学洒汗流泪,在所不惜。

“诗意地行走,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歌唱,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他的朋友说,徐良平写诗,完全处于对诗歌的挚爱,对生活的赞美。他的诗是从血管里迸发出来的心声,是情感的宣泄,与稿费无关,与出名无关,向内求道,向内开掘,享受诗歌带给他的精神愉悦。在诗歌盛行的年代,徐良平和他的诗友们满怀激情为诗歌的复兴东奔西走。后来,中国的诗歌似乎逐渐沉寂了,但徐良平依旧痴情不改,乐此不彼地进行着他的诗歌创作。写诗,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成为了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自嘲地说,他生活在两种世界:一个是世俗的现实生活世界,一个是精神的诗歌世界,那里有他自己创造的清风明月,风雨雷电,宇宙洪荒,初心使命。

也有人贬低徐良平的诗太白,甚至说他的诗不上水平。但徐良平对此类“批评”只是淡淡的一笑置之。徐良平认为,一首好的诗歌,至少能够感动读者,能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要让呀呀学语的孩子们都听得懂。令徐良平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诗歌真正做到了感染人打动人,因为在文朋诗友聚会的酒桌上,多次有人朗诵徐良平的诗作而热泪滚滚,其中不乏功成名就的美女,也有有泪不轻弹的大丈夫。曾经有一次在酒桌上,一对互不相识的男女嘉宾现场翻看徐良平的诗集,不约而同地泪水涔涔,不能自己:“许多诗句触碰到了我们内心的世界。”

徐良平还经常会为朋友写诗。他以写诗为人生最大的乐趣,而得到他赠诗的人,也从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一份快乐,一份幸福!徐良平不否认诗歌的社会批评功能,但他认为诗歌也可以清风明月,也可以小桥流水,更可以气吞山河。诗人可以忧虑人类的明天,但也可以歌颂幸福的生活,更要赞美伟大的时代。世界上有阴有阳,有黑暗有光明,有黑夜有白天,更有繁花似锦。生活不全是刀光剑影,也有鸟语花香!作为诗人的徐良平,对生活充满激情,对工作充满热情,他的座右铭就是——诗意地行走,真诚地生活,不停地歌唱!

从徐良平的诗歌中,能够读到的是他对童年的留恋,对故乡的眷念,对改革开放的赞美,有太阳的芬芳,有小溪的澄亮,有孩子般的童趣,有对中国梦的赞美。当然,也有对人生的思索,对灵魂的拷问。徐良平的诗,是淡淡的,也是昂扬的,在平淡天真中现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一种生命的律动!

“我手写我心,我心歌我思。”徐良平说,“最好的诗是白描。白描的手法,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写诗,最好不用形容词,否则,会让有些人只不懂。”他认为,诗歌是给所有人的精神食粮,不能让每个人饿着。

关于徐良平的诗歌,著名作家、江西省作协副主席江子是这样评价的:徐良平的诗歌没有繁复的技巧,没有华丽的辞藻。很口语化,很朴素,但能打动人。他努力表达对自然对故乡的歌咏和怀念,努力表达对亲情友情的赞美,对改革开放的传唱,努力表达对生活的炽热情感,有一颗真心在里面。著名作家、南昌市作协副主席邓涛则认为徐良平的诗歌创作没有功利心,完全是我手写我心。是一种纯粹的文人的创作。科技日报江西记者站站长寇勇称徐良平的诗歌“功夫在诗外。看似平淡,实则有味。看似无技巧,实则大技巧。”

徐良平坦言他的诗歌以婉约为主,与生活联系紧密,题材广泛,事事入诗。他甘做一名城市行吟者,田园牧歌者,用心体悟诗歌带给他本人及芸芸众生的精神享受。

2011年8月21日,《边走边唱》徐良平诗歌品鉴会在南昌隆重举行。来自江西的120多位诗人齐聚一堂,见证了这场诗歌多媒体的视觉、听觉盛宴。现场高水准的诵诗、品诗鉴赏会也成为了江西诗歌界的一大亮点。

每天早上醒来,我都会在微信圈里第一时间读到徐良平的诗或他转发的诗。这些诗像一杯清香的早茶,清香醉人……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