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竟想到了儿时的池塘。
哦,那儿时的池塘,你似昨夜的一轮明月,亮汪汪的,闪现在我的眼前。我依然一往情深地兜恋着你,贪恋着你的池塘之美。
池塘之美,首先是物产一一小鱼儿之美。
提到小鱼儿,我似乎嗅到了儿时母亲煮小鱼儿时,从灶屋内飘出来的美味一一那是小鱼儿伴着咸菜煮出来的美味,也是小鱼儿伴着黄豆煮出来的美味。
那时的灶屋,土坯的墙,茅草的顶。狭小的空间里,有一个砖砌的草锅灶,母亲正在烧着秸秆。有时秸秆因不干而熄了火,她就屏足一口气,使劲地吹着,直至火又旺盛起来。
母亲辛苦煮出来的小鱼儿,醇而鲜美一一我们一家人都溺爱着这池塘的物产!
池塘之美,其次是挑鱼罾时的恬淡之美。
母亲锅里煮着的小鱼儿,是父亲带着我,在池塘里挑鱼罾的收获。
每当夏日阴雨缠绵的日子,四下里浮着雨后升起的青色薄雾,父亲往往会带着一把木柄的帆布油伞,带着我,一起向池塘走去。我们带着不少零杂的东西:小提桶啊,小板凳啊,几个枸柳绷起来的纱布鱼罾啊……鱼罾则由父亲用一根细长的竹竿担在肩上,一直挑到池塘。
池塘,是生产队十几头牛儿饮水、洗澡的地方,俗称“牛洼塘”,位于生产队的一溜草房的后面。
池塘里的水草不多,水质差,常年呈深绿色,上面浮动着几只牛虻,“嗡嗡”地叫着,特别喜欢叮咬牛儿的屁股。气得牛儿甩着尾巴,整天“叭叭叭”地抗议着、鞭打着牛虻。
到了池塘,父亲便忙着把鱼罾平稳地沉入水中。白白的罾布上,那些缀着的鸡蛋面食饵料,便渐渐地带着使命沉入到了水中。
池塘里可能是牛儿的粪便多,以致小鱼儿也特别地多。这些小鱼儿喜欢食鸡蛋做的面食饵料。父亲坐在小板凳上,不时地起来,挑起一个鱼罾时,便见到许多小鱼儿在纱布上蹦哒着。由我拿出罾内的小鱼儿,父亲再把鱼罾放入水中,又去挑另外一个鱼罾……如此地周而复始着,半天下来,积少成多,父亲挑上来足有好几斤的小鱼儿呢。
小鱼儿活蹦乱跳着,拥挤在小提桶里。
把这些小鱼儿带回家后,则交予母亲侍弄。当天便有鲜美的小鱼味从灶屋内飘出,散发出天然的美味。
这在当时,无疑是大大地改善了我们家那素淡、寡味的伙食。
小鱼儿成了那时我们家餐桌上的珍馐美馔。儿时的我,在此诱惑下,总是盼望着下雨,以便父亲能够清闲下来,带上我,一起去池塘,挑鱼罾。
当我长大了以后,有时在餐馆里看到那些油炸的小鱼,立即惊喜道:“这不就是我那儿时跟随父亲挑的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小鱼儿么?”真没想到:小鱼儿竟然是餐馆里的一道名贵的菜肴。
池塘之美,还有荷色之美。
池塘在分田到户后,水波里再难觅得牛儿那憨厚的身影了,池水也变得清澈了起来,里面长满了荷。
池塘自从有了荷,每当盛夏来临,碧绿翡翠的荷叶便如盘、如伞;清艳的荷花,则如繁星散布在叶的中间。
我常去池塘边观荷、赏荷,风里去、雨里去……头脑里还常想着王冕励志画荷的故事呢。
我也曾在细雨里见到一对新婚燕尔,在池塘边赏荷。他们看燕子成双、蜻蜓成对,在绕着池塘飞,自己则亲切地偎依在一柄花折伞下,低低窃窃着。
面对池塘的荷,童年的我,曾想到那些隽永的古诗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心里默默地吟哦着,心胸是豁达而旷远的。
池塘之美,还有更多……
可惜如今的池塘,基本上被填平了,上面成了农家人的菜园子。
可是美好的东西,一旦植根于一个人的内心,即便实体不复存在了,它也永远不会消亡的。
我这儿时的池塘,在我的心目中是永葆青春的。
它,时常像长了腿脚,带着它的柔媚,带着它那独特的魅力,悄然地迈进我那依旧倾心着它的心坎儿里,和我一起重温儿时,一起作深情的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