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絮依依的头像

柳絮依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8
分享

万古流芳的菊坡清韵

金萍



《万古流芳的菊坡清韵》(散文)



五月是绿肥红瘦的季节,温暖的风吹得山川翠绿,吹得雨帘迷蒙。在雨中顾不及欣赏清献园前清澈的廉泉古井,无暇体味柳树掩映中的荷韵荷香,第三次匆匆走进增城区中心镇的清献园——广州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南宋风格的清献园位于增城区中心镇太师街,分为清献门、清风庭、立献厅、菊坡园四个参观区。增城是广州的后花园,离市区有点远,自从通地铁后,参观山清水秀中的清献园,交通非常方便。

文友们聚集在清献门,拜读崔与之在四川任统帅时所写的名作《水调歌头·题剑阁》的书法复制品:“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有人说他这首词气势恢弘、格调高昂,可以与岳飞、辛弃疾的作品比美。这首词洋溢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归隐故乡和家国难以两全之心也流露其中,此词深受毛泽东主席的喜爱。

清献门展示了建设清献园的意义、世人对崔与之的评价等。守淮五年、卫护四蜀、爱国忧民、廉洁廉政、淡泊名利的崔与之是后人学习的表率,因其清廉奉公,被后人尊称为“清献公”。

园中的绿草上水珠晶莹,细雨飘洒在崔与之高大的铜像上,白柱碧瓦的曲折风雨长廊,茂盛绿树衬托的菊坡亭,这幅水墨丹青画映入我的眼帘。亭中石碑是从凤凰山的菊坡亭搬移过来的,因日晒雨淋、年代久远,碑上字迹已看不清。我曾经去过千年古邑增城凤凰山上的菊坡亭,这是崔与之归隐故里后南宋理宗赐给他的私家园林,崔与之把赐名“菊坡”的园林建成菊坡书院,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此亭命名为菊坡亭。时过境迁,凤凰山的菊坡亭重建后被改名为凤凰亭。在清献园见到这座菊坡亭,就会想起凤凰山的菊坡亭和菊坡书院。

文友们在清风庭旁的蒲涧泉边拍摄美照,蒲涧泉是缩小的白云山蒲涧美景。崔与之曾归隐于白云山蒲涧,涧中流水潺潺,梅岭青梅阴阴,九节菖蒲生长在水边,山涧树木参天,山顶白云缭绕,是个世外桃源。

徘徊于清献园的蒲涧,移步走进清风庭,再次重温崔与之的生平事迹、诗词作品、世人对崔与之的评价资料及与其有关的各类作品。崔与之,号菊坡,谥清献,他的尊祖父因战乱带着全家南迁,在兵荒马乱中奔波,后辈先后徙居在江西宁都、广东河源。崔与之虽年少时家境贫困,却在父母的教诲中,胸怀大志,廉洁为官,立志报国,成为南宋的名臣。

崔与之的历史贡献为清廉勤政、为民除弊、文功武略、清风传家。我欣赏着清风庭墙壁上的一幅家教图,崔与之的母亲慈祥地坐在木椅上,崔与之恭敬地立在她身旁,似乎在聆听母亲的谆谆教诲。这栩栩如生的画面让人想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言传身教给他人生的脚步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崔与之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立献庭迎门而立的屏风上介绍崔与之的文字吸引了我,他一生的成就包括政治、军事、文学方面,岭南流传的“文开二首”让来自江南的我敬佩不已,因为崔与之是粤词之祖、岭南儒宗。“菊坡学派”是崔与之创办的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雄踞岭南的菊坡学派影响了南宋全国,它不仅是岭南学术的源头,更是陈献章“白沙学派”的源头。

菊花是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傲然凌霜、不趋炎附势的菊花是世外隐士,菊花是崔与之一生高风亮节的写照。酷爱菊花的崔与之创办菊坡学派,在岭南学术主流菊坡学派中起到开创和推动的历史作用,是增城地域历史文化发展尤为重要的见证。

崔与之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交口称赞,“武守四方”“四川保境”“广州平叛”“淮阳防金”“广西平乱”,都显示了他临危受命、多次平叛、战功屡屡、雄韬武略的军事思想和才能。

菊坡园展示了崔与之的清廉品格及其对后人、家乡的深远影响。崔与之平常生活简朴,他中年丧偶,没有续弦。他虽位居高官,不置歌姬。他为官清廉,他晚年除常俸外,不接受朝廷祠禄。崔与之的父亲崔世明自年轻时就有行医济世的抱负,崔与之父辈为“社稷苍生做事”的良好家族风尚影响了他的一生。文天祥赞其“盛德清风,跨映一代”。在南宋,崔与之和岳飞一样,深受当时百姓的爱戴,他被誉为“岭南古佛,西蜀福星”。湛若水赞他是“在天下为天下师,在后世为百世师,在一乡为乡党师”。

在菊坡园见到介绍增城八贤的文字,这八贤如浩瀚夜空中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增城历史长河的上空,他们是尚廉湛若水、明廉胡汀兰、守廉陈大震、劝廉何仙姑、咏廉古成之、直廉李峁英、清廉崔与之、追廉郭继枚。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诗书传家,继世绵长”,崔与之的父辈修身养性,以德育人,彰显了古人耕读的理想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良好的家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崔与之的成长与岳飞一样,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我们小时候熟悉的画面就是岳母给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那时爷爷和父亲给我们讲得最多的就是岳飞的故事。来到清献园,在四个功能区参观,崔与之爱国忧民、廉洁清风、善待邻里、诚心交友、勤俭持家的形象呼之欲出,震撼了我和文友们的心。他晚年以“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货财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名句自警,并作为后代的家风家训,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

参观清献园,受益匪浅,浮想联翩,仿佛穿越了八百年的时空。增城区将清献园打造成廉洁教育基地,让广大党员、群众、青少年接受廉政教育,培养人们的廉洁意识,学习廉政意识、陶冶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崔与之一生不畏权贵、品德高尚、作风清廉,源于家庭教养,源于良好的家风和严格的家训。家风和家训并驾齐驱,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品质,形成了良好的有机养料,让孩子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崔与之辞官归隐后,十三次拒绝皇帝诏命,被誉为“千古第一人”,他是后人百世效仿的学者典范、为官楷模,希望菊坡清韵万古流芳!









在雨中顾不及欣赏清献园前清澈的廉泉古井,无暇体味柳树掩映中的荷韵荷香,第三次匆匆走进增城区中心镇的清献园——广州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南宋风格的清献园位于增城区中心镇太师街,分为清献门、清风庭、立献厅、菊坡园四个参观区。增城是广州的后花园,离市区有点远,自从通地铁后,参观山清水秀中的清献园,交通非常方便。

文友们聚集在清献门,拜读崔与之在四川任统帅时所写的名作《水调歌头·题剑阁》的书法复制品:“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有人说他这首词气势恢弘、格调高昂,可以与岳飞、辛弃疾的作品比美。这首词洋溢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归隐故乡和家国难以两全之心也流露其中,此词深受毛泽东主席的喜爱。

清献门展示了建设清献园的意义、世人对崔与之的评价等。守淮五年、卫护四蜀、爱国忧民、廉洁廉政、淡泊名利的崔与之是后人学习的表率,因其清廉奉公,被后人尊称为“清献公”。

园中的绿草上水珠晶莹,细雨飘洒在崔与之高大的铜像上,白柱碧瓦的曲折风雨长廊,茂盛绿树衬托的菊坡亭,这幅水墨丹青画映入我的眼帘。亭中石碑是从凤凰山的菊坡亭搬移过来的,因日晒雨淋、年代久远,碑上字迹已看不清。我曾经去过千年古邑增城凤凰山上的菊坡亭,这是崔与之归隐故里后南宋理宗赐给他的私家园林,崔与之把赐名“菊坡”的园林建成菊坡书院,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此亭命名为菊坡亭。时过境迁,凤凰山的菊坡亭重建后被改名为凤凰亭。在清献园见到这座菊坡亭,就会想起凤凰山的菊坡亭和菊坡书院。

文友们在清风庭旁的蒲涧泉边拍摄美照,蒲涧泉是缩小的白云山蒲涧美景。崔与之曾归隐于白云山蒲涧,涧中流水潺潺,梅岭青梅阴阴,九节菖蒲生长在水边,山涧树木参天,山顶白云缭绕,是个世外桃源。

徘徊于清献园的蒲涧,移步走进清风庭,再次重温崔与之的生平事迹、诗词作品、世人对崔与之的评价资料及与其有关的各类作品。崔与之,号菊坡,谥清献,他的尊祖父因战乱带着全家南迁,在兵荒马乱中奔波,后辈先后徙居在江西宁都、广东河源。崔与之虽年少时家境贫困,却在父母的教诲中,胸怀大志,廉洁为官,立志报国,成为南宋的名臣。

崔与之的历史贡献为清廉勤政、为民除弊、文功武略、清风传家。我欣赏着清风庭墙壁上的一幅家教图,崔与之的母亲慈祥地坐在木椅上,崔与之恭敬地立在她身旁,似乎在聆听母亲的谆谆教诲。这栩栩如生的画面让人想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言传身教给他人生的脚步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崔与之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立献庭迎门而立的屏风上介绍崔与之的文字吸引了我,他一生的成就包括政治、军事、文学方面,岭南流传的“文开二首”让来自江南的我敬佩不已,因为崔与之是粤词之祖、岭南儒宗。“菊坡学派”是崔与之创办的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雄踞岭南的菊坡学派影响了南宋全国,它不仅是岭南学术的源头,更是陈献章“白沙学派”的源头。

菊花是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傲然凌霜、不趋炎附势的菊花是世外隐士,菊花是崔与之一生高风亮节的写照。酷爱菊花的崔与之创办菊坡学派,在岭南学术主流菊坡学派中起到开创和推动的历史作用,是增城地域历史文化发展尤为重要的见证。

崔与之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交口称赞,“武守四方”“四川保境”“广州平叛”“淮阳防金”“广西平乱”,都显示了他临危受命、多次平叛、战功屡屡、雄韬武略的军事思想和才能。

菊坡园展示了崔与之的清廉品格及其对后人、家乡的深远影响。崔与之平常生活简朴,他中年丧偶,没有续弦。他虽位居高官,不置歌姬。他为官清廉,他晚年除常俸外,不接受朝廷祠禄。崔与之的父亲崔世明自年轻时就有行医济世的抱负,崔与之父辈为“社稷苍生做事”的良好家族风尚影响了他的一生。文天祥赞其“盛德清风,跨映一代”。在南宋,崔与之和岳飞一样,深受当时百姓的爱戴,他被誉为“岭南古佛,西蜀福星”。湛若水赞他是“在天下为天下师,在后世为百世师,在一乡为乡党师”。

在菊坡园见到介绍增城八贤的文字,这八贤如浩瀚夜空中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增城历史长河的上空,他们是尚廉湛若水、明廉胡汀兰、守廉陈大震、劝廉何仙姑、咏廉古成之、直廉李峁英、清廉崔与之、追廉郭继枚。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诗书传家,继世绵长”,崔与之的父辈修身养性,以德育人,彰显了古人耕读的理想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良好的家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崔与之的成长与岳飞一样,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我们小时候熟悉的画面就是岳母给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那时爷爷和父亲给我们讲得最多的就是岳飞的故事。来到清献园,在四个功能区参观,崔与之爱国忧民、廉洁清风、善待邻里、诚心交友、勤俭持家的形象呼之欲出,震撼了我和文友们的心。他晚年以“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货财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名句自警,并作为后代的家风家训,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

参观清献园,受益匪浅,浮想联翩,仿佛穿越了八百年的时空。增城区将清献园打造成廉洁教育基地,让广大党员、群众、青少年接受廉政教育,培养人们的廉洁意识,学习廉政意识、陶冶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崔与之一生不畏权贵、品德高尚、作风清廉,源于家庭教养,源于良好的家风和严格的家训。家风和家训并驾齐驱,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品质,形成了良好的有机养料,让孩子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崔与之辞官归隐后,十三次拒绝皇帝诏命,被誉为“千古第一人”,他是后人百世效仿的学者典范、为官楷模,希望菊坡清韵万古流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