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絮依依的头像

柳絮依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14
分享

我在故乡看风景

今年三次回到老家的省城,因为疫情,前两次都没有回乡下,第三次赶回去,终究还是错过了父亲八十岁的生日。

国庆小长假因是拼车绕道回老家,我们在大山深处待了两天,就乘中巴车去大江下游看望父亲,他告诉我们,叔叔姑姑们已经回山里了。那天吃饭时听父亲讲爷爷当年吟诗作对的往事,爷爷竟然把江边柳林风光带的地名都写在诗词和对联里面了。

我们从小生活在江边的时间和大山深处的时间一样长,外婆家在沅江的清浪滩上游,那里的人们说话嗓门儿大,每当要过江,就会扯着喉咙大声呼喊:“过河哟!”不一会儿,船夫驾着渡船从江上飘过来了。爷爷奶奶住在山里,山里人嗓门儿也大,他们会在劳作后休息时对唱山歌,后来这里成了诗词之乡、歌舞之乡。

江边人和山里人的语言差别很大,我们小时候去外婆家,常被外婆家的邻居善意地取笑。爷爷奶奶那里的人说“喝水”时发的口音是“喝匪”,每当我们到了外婆家,那些邻居就来逗我们。我小时候会学说外婆那里的方言,就为了不被取笑。启蒙读书后,我就拼命学习普通话,目的还是为了不被取笑。

山里人性格耿直、豪爽、好斗,除了说话嗓音大,还爱唱歌跳舞,小时候常听到他们唱山歌,也常听到妇人吵架的超大声音。山里的傩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只是会唱的人不多了,前些年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江下游这里的人性格内敛,说话声音不高,很温柔,我们常常议论说此地的女人说话很好听,柔情似水,而男人说话就不好听了,显得没有阳刚之气,在这里很少听到人们争斗吵架之声。

国庆期间不愿去人多的地方,第二天我们早早驱车前往大江对岸的山中,那里有漂流景点大别溪。艳阳高照中,我们穿过竹林奔向留有很多淘金山洞的树林深处。来到山青水秀的漂流处,只见溪水清浅,鸟儿飞跃,鱼翔浅底,安静的峡谷完全见不到夏季漂流的热闹景象。走进冰冷的溪水中,有点刺骨。

没有游客的大别溪平缓处寂静无声,我们踩着鹅卵石向上游前行,偶尔捡几块石头打水漂,兴奋地数着水圈儿,仿佛找到了儿时的乐趣。继续逆流而上,两边高山挡住了山那边的景象。我们在峡谷中慢悠悠地蹚水,突然看到前面溪边有座木房子。

大别溪很宽,现在是枯水期,很多鹅卵石和岩石裸露在溪里。同行的老乡看到可以提炼金子的石头,就捡起来给我们欣赏。这种石头有别于溪中椭圆或圆形的石头,有棱角,有花纹,看着很美,我们拿在手中把玩,连问这里面真有金子吗?答案是可能有,还得多多提炼。

清清的溪水遇到阻拦的石头,就猛冲而过,溅起了白色的水花。我们慢慢踩着石头走到水中的大石头上拍照,又小心翼翼地返回到鹅卵石中。山野除了鸟儿的叫声,就是溪水的欢唱声。

看到绿幽幽的竹林边盛开了一朵木芙蓉,我们惊喜地拍摄,多少年没有看到山里的木芙蓉了。木芙蓉旁有株芭蕉树,结了一串绿色的芭蕉,还有两个像芒果一样的果子。他们说这果子可以炖汤喝,就顺手采摘下来了。

我在溪水边洗手,其中一位老乡看到溪边断掉的树枝就点火焚烧,说要保护绿色的环境,希望溪水清亮的地方干干净净,原来他的职责是管河道的。他说,这里是漂流景点的上游,春天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了秋季,溪边树木苍翠,竹林深深,清幽绝俗。夏季,蓝天白云下,很多游客前来游玩,勇敢地漂流后,就是寻找烧烤的好去处,如果带了帐篷,休息时看花开花落,云聚云散,真是美哉!冬季的大别溪寒风刺骨,遇上下大雪,就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了。

离开大别溪时,我们返回时去昔日打金的矿区溜了一圈。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听闻这里的山洞挖到金子了,就可以分红,没有挖到金子的,就成了废弃的洞子。那时,江上正在修建水电站,江这边出金子,小镇的人口一下子猛增,这里成了繁华富裕、热闹非凡的“小香港”。

离开矿区,我们在大坝边农家乐吃午餐后,站在江边拍摄了大坝气势雄伟的景象,就匆匆赶往下游的柳林风光带。桂林山水甲天下,柳林山水甲桂林,我常常自豪地对外地的文友这样说。当年沈从文从桃源逆流而上,见到江边风光,不禁赞叹:“沅陵,美得令人心痛!”

车子过了象鼻山,在明月山盘旋后,来到山下的江边。不问主人是否同意,我们上了一叶小舟,在江上观景拍照。明月山悬崖峭壁,山形奇特,如田螺浮于水上。三面环水的明月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放前有土匪藏于石壁的洞中,是当地村民当向导带领解放军潜水进入山洞,最后抓获了土匪。右边的钟鼓崖群崖壁立,如斧削似的。而另一侧的月亮崖色白如月,因常年风化而成。据《辰州府志》记载:“山下有明月,两岸素崖峭立,若披霜雪,松篁插翠,池水清漪,皎然月白,故称明月山”。

山下江水回旋的地方很是险要,过去船夫经过此地,都要下船抓着悬崖上的铁链拉船。有个民间流传的故事,说有一家人住在江边,女人在家劳作,男人外出跑船,有一年遇到一场洪水,男人随船沉没,女人成了寡妇。她下决心自己花钱打造一条铁链,让跑船的船夫经过这险要的江面时,可以抓着铁链拉船,悬崖上的铁链后来被称为“寡妇链”。

在小舟上拍照、玩水,清清的江水中可看见摇曳的水草。两岸的青山和房屋倒映水中,不时有鸟儿掠过,此刻,江面吹来柔柔的风,一层层细波纹在风里江面推开了。我们在如画的江景中捕捉最美的瞬间,对岸行驶的车子成了景中的动态画面。人们常说,去张家界看山,来沅陵看水,一点也不夸张哟。

明月山上有座顺母桥,相传是一位村民为了孝顺母亲,修建了这座连接群山的小桥。山上寺庙有三个装油、盐、米的石凼,据说每天清晨三个石凼都会出现油、盐、米,刚好够寺庙的和尚吃一天,后来有个贪心的和尚把石凼凿大,从此三个石凼就没有出过油、盐、米了。那时听父亲讲这个故事,年少的我们很讨厌那个贪心的和尚,让我们见不到石凼出油、盐、米的景象了。

往下游走,可见夸父山,俗名“撑锅崖”的夸父山有三座石山,呈三角形排列,据说当年夸父追日到这里,累了就开始做晚饭,他把扁担弄断了,扁担变成了扁担崖。眼看夕阳西下,心急的夸父一脚踢翻铁锅,铁锅瞬间变为锅儿崖,这两座石崖与竹架崖被村民称为“撑锅崖”。小时候没觉得这里美,只想去远方,长大了,才知道书中“夸父追日”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很是惊讶,就像我们第一次听说沅江上游二酉洞藏书的故事一样惊讶。

远望下游的海螺山方向,碧波荡漾的江上有运砂石的船只打破了江上的平静。这座属于夸父山群峰之一的山峰像极了海螺,满足了年少的我们想看海螺的愿望。此山峰是沅江流出沅陵进入桃源的最后一座山,水中的界碑石头若隐若现。

我们老家是唯一一个没有通火车的林业大县,县内森林茂密,水系发达,自然风景十分美丽。我们行走在山里江边,如在画中游。我们闲聊时说,羡慕别的地方交通方便,经济发达,可我们又希望柳林风光带这美丽的山水没有工业,没有污染,因而也不太盼望通火车,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同行的老乡说以后不用担心环境被污染了,将来会划出一块工业园,其它地方发展旅游业,就不会担心经济落后了。

我们听了很是欣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希望风景如画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