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絮依依的头像

柳絮依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5
分享

早春游白云山

今年立春早,春节待在家一个星期,不会客,不拜年,每天看到微信朋友圈那些春光明媚的美照,羡慕不已。正月初七,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好温暖、好惬意。我乘地铁到了小北,和儿子的干妈拦了一辆的士,迫不及待地去了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的白云山下。 

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白云山下还是那样热闹,云台花园售票处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们临时改变计划,决定不去欧式花园赏月季花,改道爬白云山,去拍野花。白云山是广东省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主峰摩星岭有382米高。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白云山,由三十多座山峰组成,有麓湖、飞鹅岭、三台岭、鸣春谷、柯子岭、摩星岭、明珠楼及荷依岭等八个景点。历史文化厚重的白云山曾有葛洪炼丹、著有道家名作《抱朴子》的传说。明清羊城八景,白云山有其中的三景:“蒲涧濂泉”“景泰僧归”“白云晚望”。每次去麓湖,就会绕湖而游,去竹林间的白云仙馆拍照,在竹韵悠悠中引吭高歌。 山脚边高大的紫荆花树挂满了紫色的花儿,阳光透过树枝照射下来,树影斑驳。我们呼吸着新鲜空气,看到进蒲谷的路口,就笑说道,还是进蒲谷吧。走进小路,在蒲谷穿梭,轻车熟路。我们去过好几次蒲谷,都是绕开盘山而上的大路,在树荫下慢悠悠地欣赏蒲谷风光。 

也许是太熟悉蒲谷的小路蜿蜒、溪水潺潺了,我们信步走在高大的桉树下,不停拍摄树木花草和空中缓缓而行的缆车。走到一小水塘边,发现曾经熟悉的小屋不复存在,只有郑仙、药童的雕塑像立在水边草丛中,水中的两只白鹤雕塑像栩栩如生。郑仙,即郑安期,先秦方士,曾在广州白云山一带采药行医。

踏进蒲谷,就是喜欢沟谷中幽静碧绿的小路,爱恋依山而下的清泉。每年春、夏、秋来到白云山,都是从这条蒲谷上下山,享受难得的清凉。

白云山,被誉为广州之肺。清晨山间白云缥缈,树木花草笼罩在云雾中,犹如仙境。爬山的人说,看山下的广州城若隐若现,会误以为是海市蜃楼。太阳出来了,照在山间,云儿轻飘,树木茂密,山花烂漫,清泉流淌。走进这里,就忘记了尘世烦忧。

蒲谷,是我们走向曲径通幽的地方。走进蒲涧,就会在溪水环绕处流连拍摄。蒲涧,是白云山中的一条溪涧,异于常流,在古代被称“甘溪涧”。因涧边生长有绿油油的菖蒲,一寸九节,故又称“蒲涧”。蒲涧东边有飞泉挂壁,像水帘子一样密,被称为“帘泉,或“濂泉”。郑安期在白云山采药行医,用蒲涧的九节菖蒲救治了很多危重病人。人们在涧边建的郑仙寺,就是为了纪念郑安期的。每年七月二十四日举行蒲涧节,人们相约来到蒲涧游玩,在郑仙采药坠崖飞升之日,纪念郑仙。

一路爬山,一路谈论着郑仙的故事。相传某年某日,郑安期在白云山采药,一时口渴,四处寻找水喝。发现不远处,有九个小孩童在玩耍,郑安期走近时,九个孩童化作九条龙腾空而飞。在他们玩耍处,有一泉眼直冒泉水。这就是白云山有名的“九龙泉”。在清泉边行走,听到泉水飞落沟涧,就走到水边拍照。一群孩童在岩石上玩水,若是夏天,他们就扑入水中去捉鱼虾了。

菖蒲青绿,流水淙淙,在山间小憩,吃碗豆腐花,真是美味儿。不知郑安期的祠庙在哪儿,我们站在树下欲寻菖蒲,它与兰、菊、水仙被称为“花草四雅”,文人墨客喜欢菖蒲的俊秀飘逸,常将它栽植于盆中。菖蒲的茎、叶可入药,郑安期曾经在蒲谷寻找过草药。记得有次去张家界,看到采药郎中的雕塑像,我儿时记忆中草药郎中的身影突然浮现在脑海,外婆、奶奶说他们常出没在悬崖峭壁处采药,为当地村民治病。到了白云山,在水流跳跃的沟涧草丛边环顾,就会想起民间的草药郎中,想起悬壶济世的郑安期。明朝的郑时雨作有诗歌《游蒲涧谒郑安期生祠》“千岁仙翁不可留,涧边尧韭带长流。山曾鹤驾真人驻,杖刻鸠形野客游。象外霞标浮紫气,望中岚起散清秋。当年玉鸟今何在?漫道灵踪满十州”。有人说,广州某年流行瘟疫,郑安期为寻找医治瘟疫的草药,不慎坠崖。这时,天空飞来一只白鹤,载着郑安期往东方飞去。老百姓为纪念郑安期,在其坠崖处建起一座祠庙,称之为“郑仙祠”(今白云山山顶广场东面云岩处)。

我们经过涧边荷塘,看到石碑上刻有《爱莲说》,立马想到夏天见过的荷花。蒲谷树木高大,遮天蔽日,只有荷塘这儿有阳光照射,让我们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自古以来,人们喜爱《爱莲说》。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这篇散文清雅脱俗,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读书时,老师讲解这篇散文,说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鄙弃。那时我们似懂非懂,如今人到中年,才领会文中的深刻含义。这石碑上的文字也是告诫人们为官做人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 

每次在山中见到荷花,就会小坐一会儿,读读《爱莲说》,然后继续爬山。爬上石阶,突然看见一座小亭悄然立在树木间,几个园林工人在斜坡上忙碌,那儿种植了开蓝色花的树苗。我们幡然醒悟,这里有新修的小亭,新栽植的花草,曾经吃豆腐花的小店处已是空地,看来蒲谷在重新打造。 经过悬崖下的竹林,邓世昌的雕塑像立在绿竹前。邓世昌(1849-1894),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在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他不畏强敌,指挥“致远”舰英勇作战,最后为国殉职,清政府诰封其“壮节公”谥号。看着邓世昌的雕塑,我们肃然起敬,邓世昌的英勇壮举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坚强意志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要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不能忘记这些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

水流间,苏东坡手拿大竹筒的雕塑像出现在树木葱茏边。宋代大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曾经在蒲涧游玩,写有诗歌《广州蒲涧寺》“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泄漏天。昔日菖蒲方土宅,后来薝卜祖师禅。如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王欲学仙”。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一生坎坷,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让他入狱被囚五个多月。苏东坡被贬谪出京,漫长的异乡之旅没有挫败他的锐气,他乐观豁达,心胸宽广。他被贬谪到了海南、惠州,岭南人何其幸也。他听说广州发生瘟疫,写信告知知州王古,病因是饮水不洁,建议蒲涧水引入广州,供百姓饮用,瘟疫便逐渐减少,他提议在白云山滴水岩下凿一石槽,承蓄百尺飞泉,再用五根管子并排的大竹筒,顺着地势将泉水引到广州域内,“东坡引水”的故事流传至今。民间传说蒲涧的九节菖蒲,食之可以长生不老。蒲涧绿幽静谧,景色奇丽,“蒲涧濂泉”是宋元时的“羊城八景”之一景。每次看着蒲涧的菖蒲,我们感叹苏东坡一生经历,如同菖蒲一样,任风吹雨打,清香四溢。 

在蒲谷走了近一个小时,我们到达上白云山的大路,一群孩童吵着要吃肯德基,我们则直奔佛境——能仁寺。大牌坊上“佛境”二字旁有白鸽飞绕,两只白色的石象上不时有白鸽落下。能仁寺始建于1824年,具有近两百年历史,是白云山第一佛教寺院。 离开佛境,经过大草坪,被远处的紫荆花吸引。走到大树下,看到紫色的毛地黄花儿开得正艳,花朵像一串串风铃,我记起第一次去百万葵园见到毛地黄,讲解员说此花叫埃及妖后,也叫毛地黄。我惊异于此花的名称,从此就记住了风铃似的花儿。快到白云山腰的悬崖处,三株高大的木棉花迎风绽放,这红木棉是广州的市花,被人们称作英雄的花。

夕阳西下,白云不见踪影,不远处的悬崖是郑安期坠崖升仙的地方。我们拍摄了大树上的串串红灯笼,没有久留。站在悬崖边,看着山下市区的高楼大厦,想起“白云晚望”的景点就在此,不由再次俯瞰山下大都市的全貌。 

几次来到白云山,都没有登上山顶,这次也是匆匆下山。再次经过蒲谷,也许是喜欢蒲涧的清泉,喜欢蒲谷的幽静,喜欢菖蒲耐苦寒、安淡泊的品性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