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立夏,我们清晨再次来到永庆坊,骑楼下的一些门面已开门做生意。我们轻车熟路地走在彩色灯笼下,不时转头看看那些非遗工作室。拐进小巷,只见李小龙祖居前已挤满了游客。
今天是去欣赏点茶技艺,此行对点茶充满了好奇。我自小生活在大山深处,熟悉的是农家人采摘清明茶、谷雨茶,那平淡的日子伴随了整个童年。后来读古诗词,很向往李清照那赌书泼茶、琴瑟和鸣的浪漫日子,无奈人到中年了还是忙忙碌碌,很少坐下来煮茶品茗,也没听说过点茶技艺。
我们上楼走进了茶香四溢的非遗大师作品展室,将和国内外的网友们一起欣赏点茶技艺。宋代点茶技艺非遗传承人黄建红是位年轻优雅的美女,她是“陶民”品牌创始人、宋代点茶文化“盏影宋梦”创始人、广州建窑建盏协会会长、古陶瓷收藏爱好者。
优雅的展室摆放着《百蝶》《红棉璀璨》《金风玉露》《夏荷图》等一些绘画作品,给室内增添了艺术色彩。黄建红与另一位年轻的美女在展室做准备工作,青石磨、黄金碾、茶叶等已摆放在木圆桌上。茶,源于自然芬芳的泥土中,汲日月精华,有着山魂水魄的灵性。有人说,品茶就是品人生。今天的点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蓝天白云下,一缕阳光照在窗口临摹的古画背面,我们感叹,永庆坊宁静安详,远离尘嚣,确实适合品茶。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中心国际频道非遗推荐官铃儿响叮当早早把手机安在自拍杆上,她刚到楼下就开了直播,网友们听说今天的主题是点茶,直播间瞬间热闹起来。一场直播,没有因时差而遭冷遇,这是大家都喜欢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这是大家都想目睹非遗传承人黄红现场点茶。一场点茶,让我们想穿越时空,走进古代文人的茶事中。
黄建红老师和那位美女用青石磨将茶叶磨成粉末,绿色的粉末飘落,顷刻间茶的馨香飘满茶室。黄建红老师对着直播间的网友们边讲解,边示范着点茶。窗户上那幅画临摹的宋代作品《文会图》,与眼前的点茶场景很相似,在氤氲的茶香中,我们仿佛回到遥远的宋代。据说,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宋太祖立下“重文轻武”的政策,北宋贯穿了文人权重、武人权轻的现象,文人士大夫的地位高于习武之人,文人雅士对饮茶情有独钟,已上升到艺术高度,与茶有关的诗词书画作品层出不穷,茶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民间品香、点茶、绘画、插花的雅致闲情高于其它朝代。
宋徽宗的书画作品真迹《文会图轴》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是宋徽宗以茶入画的经典传神制作。作品画面杨柳低垂,郁郁葱葱的树下摆了大小桌子,大桌上摆有杯盏、茶壶,好几位北宋文人雅士围坐期间,小桌旁两个童子点茶、将茶汤注入茶盏,仕女将茶汤敬献给客人。我们能感受到茶宴中的他们那闲情逸致、轻松愉悦的气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们再回头看看非遗作品展室窗前描摹的画作,犹如看到了古人对茶的喜爱。苏东坡,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作品《一夜贴》(又名《致季常尺牍》),就是用笔凝重、茶寄友情的最好诠释。苏东坡所写的“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表达其对茶叶的见解,及审美标准。他对友情的追求是看中精神世界的志趣相投,而不是功名利禄的攀附。
黄庭坚,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曾与张耒、秦观、晁补之游学于苏轼门下,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所作的诗歌《煎茶》,表达了他对茶的认识、喜爱和感慨。
宋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记录了茶叶的种植、点茶的要决,他对点茶技艺了如指掌,很享受点茶的过程。书中记载的建茶、建盏成为宋代茶文化的佳话。文中对茶具、点茶的记载,让后人知晓壶嘴较细长的茶壶有利于点茶,将冷却到80°的沸水倒进茶盏,一手扶盏,一手用茶筅旋转搅动,使茶水起沫成乳白色,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大观茶论》详细记载的宋代茶文化,至今具有参考价值、研究价值。宋徽宗的书画作品是丹青妙笔中的上品,他描绘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画面,堪称千古绝技。有人说他不是一个好皇帝,让江山换主,但他是一个惊艳千古的艺术家,名作流芳百世。
在展室,我们一睹描摹的宋代画家创作的珍贵作品,再近距离观赏黄建红老师给我们演示点茶的全过程,聆听她讲解宋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我们才知道那时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他们都喜爱茶文化,他们点茶、斗茶,充满乐趣,是现代高压下的我们羡慕不已的慢生活,那优雅淡定的生活成了奢望。
点茶,是唐宋以来特有的沏茶方式,他们将茶研磨成粉,用沸水击拂,这个沏茶过程被称为“点茶”。现在我们和网友们一起观看黄建红老师点茶,她打开点茶套组,里面有一个香云纱袋,她用纯银茶勺把研碎的白茶粉末放入柴窑点茶盏,用白色的茶壶倒80°的热水进入茶盏,不停击拂,先后注入五次热水,击拂的泡沫已成了乳白色,像奶酪一样润滑。据说建盏用的天然原矿釉,全手工拉坯修坯,古法龙窑柴烧,釉面温润,宋韵十足,柴窑油滴鹧鸪斑建盏荣获了2021年广州市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
祖祖辈辈为茶农的黄建红老师自小耳濡目染,对宋代的茶文化有了喜爱,宋代的审美、茶文化吸引了她。网友们非常着急地要黄建红老师快速演示点茶技艺,黄建红老师一双玉手优雅地击拂,茶盏里的乳白色茶越来越浓稠,黄建红老师边击拂边讲解茶文化的历史背景,我们认真聆听宋代点茶历史、仔细观看宋代点茶技艺的过程,想象玉壶冰心的禅意。
在美女主播的建议下,我们几个人与黄建红老师开始斗茶了,我们似乎穿越到宋代的碧水青山。黄建红老师点茶依然熟练自如,乳白色的茶水神奇地在茶盏浓稠起来,那位男士击拂的茶水也接近乳白色,我击拂的茶水还是绿色的,没有奶酪状。另一位年轻的美女帮我击拂,茶水才渐渐接近乳白色,我恍然大悟,原来击拂是有诀窍的。奶香乳状的茶味儿仿佛吸引了网友们,他们隔屏观看,真想穿越过来点茶,一饮而尽,一醉方休。我仿佛一梦千年,万里江山依旧在,旧时庭院已成空,我的思绪随茶香而放飞。
黄建红老师谈及范仲淹的斗茶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诗意是斗茶的味道要胜过醍醐,醍醐是牛奶提炼出的极好酥酪,茶香胜过兰、芷,兰、芷的香很著名,斗茶的香味儿比奶酪和淡淡的兰花还要香,诗句生动描绘斗茶的场景。宋人品茶从味觉、视觉、嗅觉来分优劣,雪沫乳花的斗茶是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的一种雅玩,很美的品茶时光带给人优雅的情趣。黄建红老师说,宋徽宗的《大观茶论》,用“香、甘、润、滑”四个字来形容茶的味道, 用“重”表达点茶泡沫的味道,“重”指茶的机构,或滋味丰富,或层次丰富,乳香令人回味无穷。优雅的击拂,淡淡的茶香,茶的丰富营养,无不显示古人茶文化的精髓,汤茶一入口,唇齿生香啊。
中国的茶品类多,人们或泡茶,或煮茗,而点茶是特殊的技艺,它传递一种很美好、雅致的生活。点一盏茶,是常态的生活,乾隆曾说君不可一日无茶,寻常百姓也如此。我们在烟火人间,既有油盐柴米酱醋茶的平淡,也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优雅。点茶文化在中国的茶文化发展中堪称一绝,达到的至高境界值得今人效仿学习,那种优雅生活是我们一生所追求的。
近年来,陶民团队辗转全国各地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对内编制点茶技艺教材,开授点茶技艺课程,培养点茶技艺传承人。对外,陶民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前往日本,宣扬点茶文化知识,推广点茶非遗技艺,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同仁,一起探索宋茶之美,传承传统文化之美。
此次永庆坊之行,亲眼目睹黄建红老师点茶过程,了解宋代点茶技艺,享受阳光中的一壶清茗,真是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