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絮依依的头像

柳絮依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5
分享

端午节游览桃子湖




下了好几天龙舟雨,雨后初晴,空气有点湿润,早晚有点清凉。匆匆走在树下,一阵凉风袭来,凉得我打了冷战,这让我想起母亲常念叨的家乡俗语“吃得五月粽,才把棉衣送”。母亲到了岭南,最怀念老家“二四八月乱穿衣”的气候,最怀念五月端午的碱水粽子。这次我从岭南北上回老家,母亲只有羡慕的份儿,她要谨遵医嘱,暂时不坐长途车,乖乖待在岭南。 风和日丽的端午节,大江小河没有往年那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我乘公交车从河东到河西跨过湘江,看湘江北去,橘子洲像一艘轮船停泊在江中,不觉间就到了千年学府湖南大学站。  

下车来到杨柳依依的湖边,透过绿色垂柳看那湖光山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独自站在垂柳边的观景台,眺望美丽的湖景,不由得想起三年前的秋天来到湖畔的情景。那时我第一次知道这里叫桃子湖,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马山景区的凤凰山与湘江之间。据说因湖边有桃林而得名,那次游玩于这岳麓山下的小湖,只是在湖边看残荷,听秋风,领悟“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惬意。古人曾将它与杭州的飞来峰相比,我把这名胜古迹当作秋后的荷塘来欣赏,在飞来湖边伤春悲秋了。  

  记得学生时代的高考失利,我和省城高校失之交臂,遗憾地就读于湘北的一所学校。毕业前实习期间来过一次省城,只慕名去了烈士公园。后来回到老家工作,在崇山峻岭中走家串户,在繁琐俗事中度过春夏秋冬。时光如白驹过境,转眼间儿子读初中了,我再次来到了省城,每天在油盐柴米酱醋茶中度过,更没有了诗意和远方。

 长沙这座千年古城历史厚重,湖湘文化源头的贾谊故居近在眼前,天心阁古城墙就在路边,可我没有闲情逸致去观赏。一直到儿子上大学了,我才有时间穿梭于古城的麻石板古街,任高跟鞋嘚嘚嘚敲响石板路,任思绪放飞,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写下了一些文字,算是对用脚步丈量古街的一种交代吧。

 三年前回老家去办退休手续,路过桃子湖边,见秋风扫落叶,觉得人生如同四季,我已走过少年时的春季,青年时的夏季,中年时的秋季,转眼间就要步入人生的暮年即冬季了。向来乐观的我,面对满地落叶,竟然心情低落了。

 秋天的荷塘是肃静的,万里无云万里天,一片残荷一面水。我看那残荷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不由感叹时光的无情。凭栏远眺,大雁南飞,人字队形排列空中,它们要待来年的春天从南边经过衡阳飞回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在衡山之南,自古就有“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的传说。春天万物复苏,秋天萧瑟落寞,大雁飞过千山万水,在雁城衡阳停歇,潇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就再现了大雁常聚集在雁峰下的湘江滩岸的壮观景象。相传某年冬天有个猎人射死了一雄雁,一雌雁就撞死山头,不肯飞走,哀鸣声回荡在雁城上空。 那天在秋风落叶间徘徊,接到一故人的电话,闲聊间得知曾经的一个熟人因人生无常,原本恩爱的夫妻已是劳燕分飞,不由感叹:人不如雁,真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啊!

 夏风熏熏,知了长鸣,杨柳拂岸,满目青翠。我在今年的夏天再次来到桃子湖,湖水碧波荡漾,荷花、睡莲相继开放,山间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登高望远,心情舒畅。流连在湖边的杨柳树下,不时驻足拍摄随风摇曳的垂柳,别有一番情趣。

 桃子湖周边高校林立,学子颇多,只因疫情期间学生返校的不多,桃子湖比往日安静多了。以前桃子湖因周边环境影响,加上人多店杂,商业气息浓,美得俗气,经过整治后,风光旖旎的桃子湖成了岳麓山下一道亮丽的风景。

 岳麓山绵延雄伟,似一座屏障保护着长沙城,凤凰山、天马山则守护着桃子湖,湘江从东流过,一湖连两山的桃子湖如江南的女子袅袅娜娜依偎在岳麓山下。登上凤凰山,立在凤凰台,蓝天白云下,揽江观湖,心旷神怡。湘江如绸带飘在苍穹下,桃子湖如翡翠跌落在山前江边,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 高校区域车来人往,丝毫不影响历史厚重的古城风光。置身于树木青翠的凤凰山,读宋代的洪觉范禅师在《湘西飞来峰》写的句子“精庐开横塘,清可照须眉”,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登望麓台,举目远遥,欲寻觅岳麓山下弦歌不断的岳麓书院,无论走到哪里,最难忘的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句话。陪伴学府千年的桃子湖,浸染了湖湘文化的底蕴,诗情画意,风光秀丽,飘满书香。

 下山来,看那路边,粉红的木槿花默默开在湖边树荫下,只等游人来嗅嗅花香,拍拍花容。水边的绿草中开着蓝色的小花,湖中荷叶重重叠叠,似一把把绿伞撑在水上。在水榭楼台凭栏观荷,绿叶间有水珠在滚动,粉红的花苞伸出湖面,不羡慕旁边鲜艳的花朵,绝世而独立。那些粉红的荷花或半开,或全开,游人对着荷花仙子拍摄,美得花儿在风中摇曳生姿,馋得花骨朵拼命吸收阳光水分,要把美妙的风姿呈现得淋漓尽致。  

多久没出来游玩了,人们摘下口罩,在水边赏花,在水边垂钓。奔跑的儿童留下一路欢笑,小小身影淹没在树木葱茏中。 端午节的桃子湖,荷花还没全开,可有人依然轻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蜻蜓在花间叶上翻飞,虽已过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初夏,可那动人的画面依旧留在人们的心中。  

端午节粽叶飘香,龙舟水上没有赛龙舟的壮观景象,人们多怀念往年那蛟龙出水的场景。今年,人们纪念屈原,只能去岳麓书院、贾谊故居。屈原不是长沙人,他在长沙写下了最著名的作品。那时屈原被贬来到古城长沙,仍然忧国忧民,往来于沅水、湘江,留下不朽的诗篇《渔父》《九歌》《离骚》。当他创作了《怀沙》,就投了汨罗江,他的作品成为千古绝唱,汨罗江成了世人心中的独特江流,他被人们称为“屈长沙”。古往今来,流淌了千年的汨罗江和各地的河流湖泊成了世人祭奠屈原的地方,龙舟赛成了千百年来纪念屈原的传统娱乐活动。

 对岸的长沙太平街热闹繁华,幽深静谧的小巷里,曾经住过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屈原和贾谊,这里就是太傅里——贾谊故居。贾谊故居被誉为湖湘文化源头,文人墨客到了长沙的河东,就会去那里吟诗作赋,祭拜贾谊、屈原。

 安史之乱后,杜甫来到长沙,租住江中的小船和江边的楼阁,那楼阁后来成为世人口中的杜甫江阁,他在长沙留下近百首诗歌。

 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在河西,河西河东近在咫尺,我五年前参观学脉延绵的岳麓书院,从中门,到二门,走进教学斋、半学斋、讲堂、慎斋祠、御书楼,再踏进后花园,只见池水碧悠,鲜花盛开,就过小桥走进坐落在如画园林里的屈子祠。  

有人说长沙县北的乔口镇,旧时有三贤堂,祀屈原、贾谊、杜甫,屈原曾到乔口收集过创作素材。我是惊奇的,屈原的足迹踏遍了潇湘大地啊。

 到了长沙,游人摩肩接踵前去参观名胜古迹,就为了重温厚重的历史文化,纪念三贤。我寻访名胜古迹,是为了圆儿时的作家梦。人生匆匆,总得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枉在蹉跎的岁月中留下点痕迹。 今年的粽叶飘香时,人们没像往年那样去江边围观,而是带着口罩参观岳麓书院、贾谊故居、杜甫江阁,或来到桃子湖畔赏荷,是一场疫情让大家深居简出,又让大家有时间重温历史、浏览自然风光。 湖畔夏风清凉,在诗意古老、朴素宁静的湖边呆坐,是难得的享受。这里虽没有十里荷花、桨橹浅唱,但有湖水低吟、荷韵悠悠。见到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挨挨挤挤的荷叶,粉粉嫩嫩、鲜鲜艳艳、娇娇滴滴的荷花,自自在在、飞飞舞舞、起起落落的蜻蜓,就倍觉轻松,忘了尘世烦忧。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写出了年少的她不受拘束的真性情,羡煞了压力山大、过度疲劳的现代人。乘一叶扁舟,出没烟波之上,哼着采莲曲,在夕阳中晚归,是多么惬意的事儿啊!

 坐在湖中栈道相连的小亭,听一听游客用长沙话赞美湖中荷花,也是别有一番韵味。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有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的美称。荷花可供观赏,莲藕有保健功能,莲子祛火安神,可谓全身是宝。汉乐府《采莲曲》写得很美,朗朗上口,我从没有忘记过。红罗裙、采莲船、善歌舞,成了荷塘丰收的最美画面。莲花有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自古以来成为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题材。

 柳丝飘飞,曲径通幽,荷塘花开,香蒲熏风。这里虽没有刘鹗描写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象,但在艳阳高照、柳丝翠绿、波光粼粼中,欣赏荷花、睡莲、垂柳,步步生莲间,领悟莲花化生的禅意,寄情山水间,岂不乐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