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絮依依的头像

柳絮依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7
分享

绿色水道歌声飞扬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记忆中江南水乡的春景。过了谷雨再无寒,人间芳菲已向暖。谷雨后来到姹紫嫣红的岭南水乡,春末夏初的景象就是一幅泼墨水彩画,鲜艳而又热烈。

 我们走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大稳村绿色水道旁,绿树婆娑,河涌幽静,乌篷船咿咿呀呀穿梭,犹如回到了江南水乡。

 艳阳高照中,身着渔家服饰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咸水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棣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建仔站在沙鼻梁涌埠头,与鱼翔浅底、船儿穿梭的绿道相映衬,是那么应景。我们被眼前动人的水乡画面吸引了,多想他们亮开嗓子,一展歌喉,把原生态的咸水歌那独特的韵味唱出来。

 东涌镇大稳村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北面,和许多普通的疍家村落一样,至今保留着唱咸水歌的习俗。绿水悠悠绕村庄、渔家房屋点缀其间的大稳村,被誉为广州观光休闲示范村、最美生态乡村。回想过去,打渔为生的渔民居住在小渔船上,他们风里来雨里去,艰难地讨生活,他们劳作之余就会唱咸水歌。时光荏苒,如今咸水歌不仅在传承,还在发扬光大。有人说,咸水歌,唱的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所以那么动人,水乡人一直在传唱。

 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中心国际频道非遗推荐官铃儿响叮当,在网友的热盼中,早已开启了直播,全程记录岭南水乡中广州咸水歌的唱响。直播间,网友们与美女主播互动,谢棣英老师、张建仔老师即将在乌篷船上唱响袅袅娜娜的咸水歌,把原生态的歌声唱到天南地北、五湖四海,通过直播间飘向全球。

 东涌绿色水道边的疍家人,和生活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水上居民一样,有着自己的民俗风情。有关疍家起源的传说有很多版本,其中一种说法来源于他们当年居住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另一种说法是源于水上人家生活漂泊,长年累月生活于海上,像鸡蛋一样浮于波涛汹涌的海面,因而被称为“疍民”。疍家人常年英勇地与大海中的风浪搏斗,他们顽强、乐观,但大自然的残酷让人觉得生命如蛋壳一样脆弱,故他们自称“疍家人”。

 被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的疍民常年漂泊海上,相传这些疍民是古越族的后代,他们开始居住在陆地,秦朝时被官军所迫,翻越崇山峻岭,走过万水千山来到岭南,这些汉人逃入江海河上居住,代代捕鱼为生。在捕鱼的风浪中,没有歌谱的咸水歌开始流传。老辈人口口相传,至今原始的歌曲没有固定的歌谱。因咸水歌与疍民生活的区域有关,生活在珠三角地区的疍家人传唱的歌被称为“咸水歌”。明末清初,咸水歌成为疍民婚嫁生活的重要传唱歌曲。咸水歌多数为情歌,歌词表达了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疍民临水搭建棚户,室内简单布局,疍家棚是那个时代的印记。解放后,渔民移居上岸,摆渡退出了水边的舞台。疍民开启新的生活,他们保留了典型的疍家生活习俗,淳朴的民风沿袭至今。

 今天,游人在绿色水道游玩,可见水边旧时的茅寮,那古旧简陋的居所是水上人的栖息地,古旧的茅寮让人想起当年疍家人开发沙田,与大自然搏斗的场景。民间传说,在明朝时,东涌中部的大稳石基、东涌、南涌等地区已经成坦。时过境迁,到了清代,来自西江、北江的泥沙受海水的顶托在今大稳村沙鼻梁涌口处沉积下来,形成沙洲,这形似鼻子的沙洲被称为沙鼻梁。时光流逝,随着人口增加,人们围垦沙洲造田,在岸边搭建茅寮,他们在此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咸水歌开唱前,我随游人在岸边的展览馆观看旧农具、旧渔具和生活用品,这是疍家人开始刀耕火种的见证,是疍家人祖祖辈辈昔日战天斗地的见证。

 我们走出展览馆,在水边观看小桥、流水、人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棣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建仔一行人上船前,几位游人拉着他们照了合影,就跳上小船沿着河涌慢慢飘向远处绿道。

 在美女主播的镜头下,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棣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建仔及本地的几位歌手准备上船了。我们和摄影师先跳上了另一艘小船,请船夫划桨过了桥洞,停在岸边等美女主播上咸水歌传承人及歌手们的乌篷船,然后一起划向蛋黄花、美人蕉花开的碧绿色水道。咸水歌穿越在绿道上空,我们随即拍摄水波上咸水歌的传唱者。

 河涌两岸民居依水而建,小菜园里有位老者边劳作边歌唱。岸边滩涂露出大大小小的洞,据说是蟛蜞(河中小螃蟹)的巢穴。 也许滩涂的蟛蜞听到歌声,受到惊吓,飞快缩回洞中。这让我忆起儿时捉螃蟹的时光,那是多么无忧无虑的美好回忆。

 水上之旅开启,咸水歌在绿道上飞扬,歌唱美好生活、甜蜜爱情的歌曲,吸引了岸上的游客,吸引了很多海内外网友围观直播间,女主播不停与他们互动。省级咸水歌传承人谢老师站在小船上,主播竟然要拜谢老师为师。

 低调的谢谢棣英老师不仅把非遗咸水歌唱进了校园,还把广东咸水歌唱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她不仅是文化使者,还出版了几本书《广州咸水歌》《广州水上居民历史文化回顾》。

 美女主播一上船就单膝跪地,说她要拜谢棣英老师为师,并请谢棣英老师向网友们讲解拜师的有关知识。谢老师解说了拜师的礼仪,让网友们知晓了传承人拜师的相关细节。

 网友们纷纷提问,什么是咸水歌?谢棣英老师与网友们互动,解释咸水歌是民间歌谣的一种,属民歌类,是珠江上那些船艇上生活、劳作的人传唱的歌谣,是口口传唱的歌谣。因大海的水是咸的,所以就叫咸水歌。咸水歌一直向前发展,除了原有水上人传唱歌谣,还按照现在形势的变化加入接地气的内容,还引进了校园,健康地向前发展,现在有一百多所学校学唱咸水歌,她的学生有几千人了。

 鸟语花香、景色如画的绿道,唱响了本土的歌谣,网友们继续给谢棣英老师提问,谢棣英老师逐一回答。谢老师趁机普及咸水歌的知识,她告诉网友如今有学唱咸水歌的网课了。咸水歌是最有代表的一种,是广州话传唱的,即用广州方言传唱的。戴竹兜帽、穿特色服饰的谢棣英老师面向全球的网友解释咸水歌,谢老师还普及道,疍家文化囊括的内容很多,咸水歌是其中一种,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包括信仰文化、船艇文化、语言文化、建筑文化等。咸水歌有对爱情的表达、对生活的一种倾诉、对社会的见闻和对自己未来的倾诉。她说传承咸水歌永远在路上,以拯救文化遗产为重任,创作了五百多首歌曲。

 阳光灿烂中,张建仔老师雄浑的歌声传来,他的徒弟也在船上,她们在乌篷船里也开始唱歌了。张建仔老师,组织了咸水歌艺人歌友会,并邀请传唱咸水歌的资深老师对艺人进行指导,咸水歌在东涌有了传承的基础。据说湾区的咸水歌,张健仔老师唱了几十年,他从少年时学唱的,作为南沙区文联、曲艺家协会的一员,他是咸水歌传承人,他积极把咸水歌进行广泛传承。因地域性不同,南沙与广州咸水歌有区别,他在船上一一演唱。他与谢老师对唱咸水歌,这传统的民歌分有几种,在直播间是一次切磋唱歌的好机会。这方唱罢,那方他的徒弟又开始引吭高歌了,歌词唱东涌是个好地方,顷刻间,绿道上空歌声此起彼伏。唱歌时,两位老师不忘对网友解说,东涌水上歌声有创新发展,各级非常关心这非遗项目,他们要把传统模式改成流行音乐传唱。他们还提及水上文化丰富,这里有疍家文化,有疍家糕,有水棚(或叫茅寮),传统美食撑粉等。

 两位老师谈及童谣,不免娓娓道来。他们说以前在榕树下,老人带孩子,所唱的歌曲逐渐传承开来,就变成童谣了。现在孩子也有兴趣学唱了,铃儿响叮当美女主播说感谢两位老师致力传承咸水歌。岭南的文化源远流长,咸水歌是传统文化中的沧海遗珠。

 谢棣英老师、张建仔老师在独唱和对唱,另几位歌手合唱,他们的咸水歌唱出了水乡人的心声,唱响了新时代的篇章。悠扬歌声中,响起一阵掌声和欢呼声。

 过去渔民从小出大海,歌声反应了那种出海的行径,唱出了岭南传统文化的风土人情。现在时代发展了,歌词结合了时尚元素,与时俱进,穿越时空的歌声既有浓郁的水乡特色,又把传统文化通过直播间淋漓尽致地传唱到大洋彼岸。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听到这醉人的咸水歌,感受到了水乡自然风情的美丽,感受到了水乡文化的魅力。

 乌篷船在摇动,歌声在飞扬。突然,绿道远处的游客唱起刘三姐的歌曲,谢棣英老师、张健仔老师立马搭腔了。歌声不分地域,文化不分国籍,他们把直播咸水歌的画面变成了对歌会了,把热情洋溢的对歌推向高潮。

 水乡婚嫁具有本地特色,网友们对水上婚俗颇有兴趣。在歌声中,乌篷船靠岸,大家纷纷上岸,开始欣赏水乡婚俗。张老师演示,说回娘家,背篓里放有椰子,寓意生子。张老师进去化妆了,他出来反串媒婆,与新郎新娘演绎了一场水乡传统婚礼,大家夸赞他真是多才多艺。

 在东涌大稳村乘船,如在画中游,我们欣赏咸水歌,观看传统婚礼,品尝撑粉,在游玩中领略岭南地域风情,陶冶情操,真不愧是一场醉人心扉的文化之旅!

作者:金萍,笔名柳絮依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