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絮依依的头像

柳絮依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8
分享

走进凤二村

清明过后是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后的一个清晨,我们在鸟儿欢快的鸣叫声中,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了青山绵延、绿水绕村的从化区江埔街凤二村。凤二村就在双凤山脚下,我们对这村名、山名有点好奇,心中猜测其中有什么故事吧?

  下车一看,碧空如洗,白云轻飘,群山起伏,阳光下的大树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村里很多老人坐在树下乘凉,说是等待客家山歌唱起来、猫头狮子舞起来。

  大树掩映下的村史馆门口放着两架风车,是儿时见过的农具之一。左边青翠的树木结满了小绿果子,有人说是龙眼。绿草地上男耕女织的雕塑铜像栩栩如生,演绎着农耕时代的动人画面。往右看,一大片古建筑群前是几个水塘,古人讲究祠堂前必须有水,水的寓意是蓄水、发财。绿树映衬的水塘中央搭有戏台,是用于村民晚上唱客家山歌的。水塘边花草丛生,水中荷叶如一把把绿伞,那古老的水车让我们想起小时候车水的趣事儿。

  往村里党群服务中心走,广场前那几层高的楼房整齐地排列着,画风瞬间由古朴转为现代,美丽的凤二村如一幅多变的泼墨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眼前。透过牌坊门可看到横在前方的苍翠高山,我们到了这里仿佛回到了故乡的大山深处。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几位老师带着几十个学生极其家长等候在那儿,据说他们是特意在周末赶来参加广州市非遗中心的“非遗课来了"的活动的。

  等待中,我走过客车停靠的一角,返回大榕树旁的凤二村史馆,观看富有文创特色的馆内展览。室内的木梳妆台很有年代感,画着荷叶、荷花、仙鹤、凤凰的屏风写有“朝凤台”三个字;墙壁上的旧蓑衣,让我记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雕刻着精致图案的木床挨墙处摆有马灯、食品盒,游人问这是古时候新人的喜床吗?我回答,也许是吧,曾经在电影中见过类似的雕花床。拍摄了这些珍贵古朴的农家家具、日用品,我走到大锣鼓边,只见几个孩子在敲鼓,神态可爱极了。

  我阅读展览的凤二村的源流考,其文字为:“凤二村史,集从化群贤之力,采于志书,旁参野史,遍寻长者,汇集而成……凤二村位于广东省从化区江埔街东部的丘陵地带,面积约11平方公里。明末清初,各地战乱不断,客家先民因避战乱或谋发展等缘由,从广东梅州、连平、佛冈、增城等地迁来,形成凤二村”。

  墙壁上还展示有凤二村的民俗风情,每逢有大节日或大庆典,村里会舞龙、舞牛、上灯。大节日、大庆典日子到了,村民们会兴高采烈地舞龙助庆。春节期间,村民会舞春牛,歌颂牛的伟大,祈祷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六畜兴旺。据说上灯的习俗从清朝就有了,上灯意为“添丁”,村里谁家生了男孩,就会在春节元宵或中秋节期间挂花灯,即为上灯。

  我和游客们观看着凤二村客家山歌的文字介绍,惊叹不已,这些山歌的起源、唱法与我老家的山歌如出一辙,难怪有人说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描述客家山歌的原文为:“从化凤二村客家山歌有悠久历史。古代北民南迁,客家山歌在从化经历代相传发展,形成地方文化瑰宝。凤二村的客家人多居依山,常在山间劳作,在艰辛的劳动中以排解苦闷和相思情爱就拉起高强高调,使隔山隔岭、山窝山坳都能听见歌声,便于对方听唱和搭唱,古称它为过山拉。山歌唱词口语化,通俗易懂,多以劳动和爱情为题材,用以抒发感情,表明志向。除此,还有劝世歌、行业歌、竹板歌等。表演形式有独唱、对唱、表演唱、擂台唱和问答唱,问答唱是一人出场,以山歌发问,有人出来应声答唱,台上台下互动对唱,你来我往,叠彩纷呈。”

  凤二村的客家美食有凤凰鸡、客家咸鹅、酿豆腐等。讲究礼仪的凤二村客家人,热情好客,所摆的宴席中,客家菜口味偏重,以肉为主。他们日常生活中,储存肉类的方法很原始,有腌晒烟熏等,与我老家人用的储存方法如出一辙。他们把笋干、腐竹、腊味等,也以相同的方法储存,便于保存时间长久。客家人用大米酿酒,喝上一口村酿白酒,酒香扑鼻,回味绵长。这些美食仿佛都是小时候熟悉的味道,难忘老家湘西大山深处的腊肉、干鱼、米酒的美味醇香,他乡再遇再闻,唏嘘不已。

  村史馆的展览让我们了解了凤二村的前世今生、迁徙历程、民俗风情。参观村史馆后,我们慢慢走出来,探讨大门口的一个字的读音,那字是单人旁加一个“圭”,在字典上查不到,据说是“我”的意思。闲谈中,我们信步走向古祠堂及古民居,路途只见荷叶立于清水中摇曳生姿。靠村史馆这头的祠堂是三座祠堂中最大的一座,我们在李氏、谢氏、刘氏三座祠堂及客家古村落参观,看到这些明清时期的客家古建筑,仿佛看到曾经的旧时光,听到了隐藏经年的老故事。凤二村各姓氏都有家族家训,他们以忠孝为本,懂得礼义廉耻,并要诗书传家等。历经百年风云、烟尘过往的祠堂保留了以前古老的文化,这里的村民怀着对家族的热爱、对圣贤的尊崇,在烟火人间辛勤耕耘,传承传统文化,因为中原文化是他们的根。

  凤凰山下凤凰游,农家院子可见外形酷似凤凰的农家鸡,据说这凤凰鸡是村民拾得凤凰蛋孵化而来的,鸡肉美味可口,营养价值很高。凤二村不愧为双凤山下的美丽乡村,山间空气新鲜,自然风光如画。谷雨后走在田间山野,自然想起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谷雨后雨量不断增多,水中的浮萍开始生长;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那“布谷布谷”的鸣叫声似乎是提醒农家该播种了;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鸟纷纷降落于桑树上觅食。此时,山间田野雨水增多,树木葱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杨柳飞絮,子规夜啼,雨生百谷,雨水滋润了嫩绿的秧苗,新种的各种农作物渐渐露出了头。谷雨时节,仿佛人间最后一场花的盛宴,荼蘼花开预示着夏的到来。春雨贵如油,谷雨后人们外出劳作的时间增多,闲了也会去户外走走,人们称之为“走谷雨”。

  在江南,香椿是美味佳肴,吃了香椿,就如吃到了整个春天,家乡人把采摘香椿、食用香椿称为“吃春”。在岭南的凤二村,也有让猫头狮“吃青”“碎青”的习俗。我们期待着村民们舞猫头狮,唱客家山歌。

  美女主播与网友互动时,有的游人从文化广场起步,随导游观光,聆听她与一位这次非遗活动带队的老师讲解凤二村的变迁。他们缓缓经过荷塘,走进风雨沧桑的古村落,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凤二村古朴的民风、欣赏山野宜人的景色、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美女主播不辞辛劳,一路游玩,一路直播,把凤二村的美景、民俗文化、客家古村落展现给网友。

  有四百年历史的凤二村以农业种养为主,村民在山地丘陵种植有砂糖橘、龙眼、荔枝、黄皮、柿子等经济作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番薯。村里有煤气瓶翻新厂、京皇环保厂两家工厂。清一色的客家人至今保留有客家民俗民风,民间艺术客家山歌、舞猫头狮都让村民喜闻乐见。2019年,凤二村经过打造,焕然一新,成了旅游度假的胜地。

  走过咖啡屋、流溪叠水、婚姻桥、田心围,我们再次来到村史馆前。大树底下好乘凉,游客越来越多。据当地唱客家山歌的李老师介绍,耐人寻味的客家山歌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些山歌起源于村民的生活劳动中,村民去山上劳动,疲劳了就唱山歌;村民要讨老婆了,也唱山歌。在两个山头对唱的山歌叫过山拉,歌词多为谐音,一语双关。男女对唱山歌时,歌声自由奔放,气息拉得比较长,余音、滑音、颤音交替运用。李老师说村里那九十高龄的老奶奶母女俩客家山歌唱得好,母女俩在去年的擂台赛上拿了金奖。当九十岁高龄的老奶奶穿着客家服饰,亮开嗓子唱客家山歌时,大家一下子围了上来。他们祖孙四代的山歌飘向村落上空,游人们纷纷鼓掌称赞,尤其是那四个孩子奶声奶气的歌声响起时,大家赞叹不已,说客家山歌后继有人了。游客们盛情邀请孩子们再唱一首从化有名的山歌——过山拉,歌词为:客家山歌特出名,条条山歌有备份,一条没有唱不成。游客们随后跟着李老师学唱,大家希望带着泥土芬芳的客家山歌这个民间瑰宝永远传承下去。

  客家山歌余音绕梁时,猫头狮开始舞起来了。猫头狮又称客家狮,因狮头形状像猫,被称为猫头狮,猫头狮舞是流传年代久远、比较少见的地方传统狮舞。憨态可掬的猫头狮虽不像南狮那样威猛高大、龙腾虎跃,但它们如小猫一样温柔的神态、灵活的动作让游人们喜爱不已,大家觉得此画面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李老师和舞狮队员分工合作,在锣鼓喧天中,舞狮队员扮演的两只猫头狮或清洁身体,或跳跃着、翻滚着,扮演猴子的队员用香包戏耍着猫头狮,戴面具的大头佛用青菜逗玩着猫头狮,猫头狮、猴子、大头佛抢香包及猫头狮吃青、碎青的诙谐画面真有趣,乐得游人脸上笑开了花。相传,三百多年前,村里鼠患不断,上天派猫头狮吓唬老鼠,老鼠就不敢偷吃谷物了。后来就兴起了舞猫头狮,驱邪镇妖,祈祷吉祥喜庆、如意发财、五谷丰登。

  舞狮后,游人们没尽兴,几个孩子在舞狮的村民指导、演示下,套上猫头狮服饰,跃跃欲试,再模仿舞一段猫头狮。舞狮的孩子有了,敲乐器的孩子也有了,演大头佛的孩子已戴上面具,可扮演猴子的角色找不到。在千呼万唤中,一位家长临时应急扮演猴子,一场别开生面的舞猫头狮在大树下粉墨登场了。孩子们舞的猫头狮真是精彩,孩子们敲锣打鼓也有模有样,大家不停拍摄精彩的画面。据说舞猫头狮的那对双胞胎姐妹经常参加非遗活动,美女主播都记得她们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模样了。直播间的网友们被热闹的舞狮气氛感染,不断与美女主播互动,说真想来观看舞狮活动,没想到一场非遗活动如此精彩纷呈。

   谷雨时节,孩子们和游人一起在自然风光迷人的村落与山河草木相逢,像古人一样走谷雨、喝谷雨茶、吃春、聆听客家山歌、观看舞猫头狮、品尝凤凰水库山庄的美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获益匪浅。希望加入新元素的传统文化永远传承和发扬光大!来年春光明媚时,我们再来学唱客家山歌、学舞猫头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