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燕成的头像

刘燕成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6/07
分享

文学与生活的互证

——黔东南校园文学作家凝心其人其文之我见

我们的文学到底写什么呢?我认为,最起码,可以写我们熟悉的生活,写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物事,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用老练的、深沉的、尖锐的、充满爱意和温暖的笔法,写出一切遭遇和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及苦痛。我的师姐凝心,这一点坚守得非常好。她从小就知道发奋读书,是一个没有参加高考而免试上大学的优秀学生,毕业后登上三尺讲台,至今教了几十年书,她一辈子都生活在校园里。她的小说作品《残月》《幸运草》《无弦琴》《流泪的梧桐河》《殇逝》《走过花季雨季》等,写的都是校园里面的大小事、有趣事、好玩事,宛如一组璀璨的文学星座,在黔东南校园文学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深刻地展示了文学与生活之间紧密而丰富的互证关联。

1

凝心,她的原名没有笔名名气大,杨桂梅是她的原名,这个名字很符合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的实际情况,这一代人的名字,多由父母取得,且多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潮流、长辈的期望密切相关,名字多含梅、菊、花、莲、凤、燕等特别女性化的字眼,非常的传统。上中学后,凝心开始醉心于文学创作,于是有了这个非常教人喜欢的笔名。说内心话,我是非常喜欢凝心的。一是喜欢她的漂亮,乌黑的长发和俊秀的脸容、会说话的眼睛、高挑的身材、校园风浓郁的长裙,这一切都是我梦中的美人模样儿。二是喜欢她的多才,几十年笔耕于校园文学,出版了一系列校园小说书籍,她的文字,清美、大方、细腻、饱满,深得她的学生和读者喜爱。三是喜欢她的豪爽,弱女子多娇媚气息,而在她身上找不到半点柔弱的影子,你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她的豪迈、大气、驷马难追的风度,她是女人堆中的钢铁汉子,是男人堆中的美丽花朵和铁哥儿。

大概是20年前,凡喜欢点文字的人,都喜欢逛网络文学论坛。我就是在一家名叫“侗人网”的论坛里遇到凝心的。那时候她创作诗歌,异常的勤奋,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诗歌帖子挂在论坛里,作为她的粉丝,我每天都会去这个论坛刨出她的新诗来学习。没有认识凝心的时候,确实不知道她是个什么模样,只晓得她发帖子勤奋极了,后来见过了她,也渐渐地熟悉了她,却依然不知如何描绘她。很多年前,凝心第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乌黑的长发,乌黑的大眼睛,乌黑的短裙,乌黑的高跟鞋,俨然一匹黑马,一匹千里马,让我仰慕、神往和欢喜,当然还教我有了追求的榜样。

凝心和我是陈平老师的同门弟子,她1992年学业有成后脱离师门,上了大学,陈老师高兴不已。我1997年入陈老师门下,至2000年勉强高中毕业,三年“苦狱”生活,让陈老师为我费了不少心。所以后来我常常想,要不是陈老师用心良苦,我一定得继续读“高四”,或者,早些年就下海打工去了。而当我也沉醉于业余文学创作好些年后的某一个秋天,见到了凝心。我们一见面的话题,是我们的恩师陈平先生:陈老师身材的瘦、陈老师酸汤话里的普通话、陈老师羞涩的笑容、陈老师严慈的眼眸、陈老师急匆匆的步伐和永远都笔挺的身姿……我们有说不完的关于陈老师的话题,话里有灿烂的笑声和梦想。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凝心是读了我们的大师兄芒成先生为我写的评论文字后,才记住了我的。她说她特别喜欢我的诗歌《那一场雪》:是谁,在六月/看到那场雪/白茫茫一片,在心空里飞舞//那场雪和那个六月/我的爱情,冻藏在遥远的黔北/不可触摸的红豆/挣扎在六月的边缘/思念是那样苍白//六月的雪/把一个人的心事染白。这诗,标点符号她都背得熟。我听了心里很高兴,耳朵红得透亮,怪幸福的,也怪不好意思的样子。后来她见得我陆陆续续写了一些文,发在老家人开办的一些“坛子”里,于是她每一篇都为我回帖,她用尽好词给我鼓劲、打气、加油,真的像一个血脉亲姐,关心小弟一般,热诚、心真、急切和赤挚。

某一年国庆期间,我和作家甘典江老师决定在苗岭新都凯里举办一场清水江文学笔会,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邀请凝心“入伙”,做会议筹备组人员。她是女生,心特别地细,除了要为会议忙前忙后,她还为我们管帐簿。笔会那天,只听见她的高跟鞋哒哒哒的,从会场的这头响到那头,又从那头响到这头,没有停歇。后来,许多文艺界的好朋友都称赞那次笔会是黔东南第一个高规格高档次的民间笔会活动。我想,这样的美誉至少有一半是凝心创造的。我们的恩师陈平先生年满七十岁那年,我邀约凝心出版一部我们师生仨的作品集,献礼恩师步入古稀之年,她毫不犹豫答应了,所以书出版得非常顺利,精装本,拿在手上,给人沉甸甸的感觉,恩师也因此感到非常的欣慰。当然,凝心也有拙笨的时候。早些年,老家凤城,团县委书记的位置明摆着是让凝心坐的,她却偏偏不去遵守那潜规则,不动心,也不见得动身行动,不关她事一样,结果,位置当然被别人占了去。还有,文友聚会,买单跑得最快的那个,是凝心,其实,作为双职工家庭,她也并不富裕,但只要她在场,她付钱最积极。她的这股“傻气”和义气,很让文友们喜欢和放心,她是最值得朋友信赖的好朋友。

2

在黔东南州甚至是贵州的校园文学领域中,凝心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校园文学作家队伍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她的作品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生活的千姿百态,同时也展现了文学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诠释,生动地体现了文学与生活的互证关系。凝心的创作题材广泛,涵盖了校园生活、青春岁月、人性探索、情感世界等诸多方面。她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描绘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还是青春的迷茫与彷徨;无论是人性的光辉与丑陋,还是情感的复杂与微妙,都在她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在她的校园文学作品中,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段青涩而美好的时光。她对校园生活的描写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蓬勃朝气和无限可能。那些在课堂上的认真听讲、课后的嬉戏打闹、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都让我们感同身受。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也看到了青春的成长与蜕变。凝心用她的文字,为我们留住了那段珍贵的校园时光,让我们在回忆中找到了共鸣和温暖。

然而,凝心的作品并不仅仅局限于对校园生活的表象描绘,她还深入地挖掘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在她的一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勇敢、坚韧,也看到了人性的自私、贪婪、懦弱。她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变化。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人情世相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凝心的作品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之路。同时,凝心对情感世界的描绘也是细腻而动人的。她用真挚的情感,书写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各种情感的交织与纠葛。在她的爱情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执着与无奈;在她的亲情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包容、付出与奉献;在她的友情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友情的珍贵与坚贞。

长篇小说《残月》,是凝心上大学期间写下的,经文友推荐,与贵州作家胡高荣先生的17篇散文汇聚成文集《往日情怀/残月》,于2006年交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贵州大学老教授曲沐先生在序言中这样评价:凝心女士的《残月》之作,写叶文超与罗一帆的恋情,形象鲜明、性格突出,以真情牵动人的心魂而令人感动,令人爱不释手。我国著名影视评论家黄俊杰在序言中也给予了凝心高度赞美,他写道:小说《残月》写了一群充满深情和爱意的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其中又以男一号罗一帆的身世经历和坎坷际遇最为打动人心。杨桂梅女士以“凝缩”“移置”和“二度修饰”的梦境生成法则构思了大学校园中一群少男少女梦幻般的爱情故事,其巧妙立意与深沉心理结构无不显示着杨女士有待开发的潜在功力。《残月》这部作品,仿佛是一幅用细腻笔触勾勒出的生活画卷,弥漫着生活的残缺与无奈。凝心以她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感悟力,将生活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痛苦与挣扎,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的人性光芒,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它就像一面真实而又残酷的镜子,映照出生活最本真的模样,让我们看到生活并不总是阳光明媚,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然而,正是这些残缺与无奈,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复杂与多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仿佛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着那些痛苦与挣扎,一同在黑暗中寻找着希望的曙光。在这里,文学不仅仅是对生活的简单描述,更是对生活的深入挖掘和深刻反思,它成为了我们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重要途径。

长篇小说《幸运草》,2008年10月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由凝心我俩心中的男神、恩师陈平先生作序,高原苍鹰、高银汉、叶子、陈凤等众文友撰写了好评文章。《幸运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生活中美好与希望的大门。在这部作品中,凝心用她那充满温情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无比珍贵的幸运时刻。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巧妙安排和对情感的细腻刻画,我们看到了幸运就如同那顽强生长的小草,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这部作品让我们明白,生活中并不只有苦难与挫折,还有那些隐藏在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文学在这里发挥了它独特的魅力,它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美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刻。它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角落,给予我们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长篇小说《无弦琴》,2010年1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黔东南凯里一中知名校长袁仁阳作序,姚瑶、巴佬、叶子、二进制等多名文友撰评,书内插入有好些与小说内容相匹配的男女主角靓照,实在是精美极了。袁仁阳校长在序言中写道:一个没有精神渴求的生命是行尸走肉,一个丧失文化精神的民族是粗鄙愚昧的民族,而文学正是消解我们精神渴求,唤醒我们文化精神的药剂。凝心也正试着用自己的灵魂去抚摸那个渴求的生命,她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人物的情绪、对作品所用心的程度,很是感染人,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她加油鼓劲叫好。侗族作家姚瑶这样评价《幸运草》:我感觉得到凝心的用心,她用心去设置某个场景某个细节,读起来有起伏感,特别是文中穿插了许多青春的照片,使得这部作品生色不少,可以说,该部小说是成功的。凝心自己也在后记中说:我会为自己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在灾难面前获得重生的时候流下幸福而激动的泪水,我会在自己每一部小说完工的时候欢欣鼓舞,为自己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感动。

长篇小说《殇逝》,以其沉重而深刻的主题,将我们带入了生活中最悲伤与失落的领域。凝心用文字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那些无法回避的痛苦和失去。这部作品仿佛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悲伤中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挫折时,我们是否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是否能够在失去中找到新的希望和力量。文学在这里成为了我们面对生活苦难的精神支柱,它让我们在痛苦中找到了共鸣,让我们知道我们并不孤单。通过这部作品,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残酷与无常,也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而长篇小说《走过花季雨季》,则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成长的细腻感悟。凝心生动地描绘了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段青涩而美好的时光。在这部作品中,凝心以她对青春的独特理解和细腻刻画,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懵懂、迷茫、冲动和成长。通过对主人公们在校园中经历的友情、爱情和成长的故事,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美好与珍贵。文学在这里成为了我们回忆青春、怀念青春的载体,它让我们在时光的流转中依然能够保持那份青春的纯真和热情。它就像一本青春的纪念册,记录下了我们曾经的欢笑与泪水,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依然能够找到那份属于青春的记忆。

凝心的这一系列校园文学作品,无一不是文学与生活互证的典范。她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又用文学的形式赋予生活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通过阅读凝心的作品,不但让我们看到了文学不仅仅是虚构的故事,更是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反思,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本质,也更加珍惜文学带给我们的精神慰藉和启示。文学与生活的互证,在整个文学史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无数的文学作品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着生活、解释着生活、批判着生活。从古希腊的史诗到现代的小说,从中国的古典文学到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文学始终与生活紧密相连。文学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思考,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例如,中国古代的《诗经》,它以朴素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劳动、爱情、战争等。通过《诗经》,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同样,在西方文学中,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卓越的戏剧技巧,成为了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性复杂的经典之作。他的戏剧作品中,充满了对权力、爱情、友情、背叛等主题的深刻探讨,让我们对人性的弱点和光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现代文学中,文学与生活的互证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许多现代作家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对现实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例如,卡夫卡的作品以其荒诞、离奇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迷茫和无助。他的小说《城堡》《审判》等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中权力的异化和人性的扭曲。而加缪的《局外人》则以一种冷漠、客观的视角,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空虚和道德沦丧。这些现代文学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危机,也让我们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思考。

3

此时此刻,窗外的山谷绿得流油,白云挂在绿树间,山风吹来,层层叠叠的稻田泛起微波,刚栽下的秧苗儿开始抽青,稻田鱼自由自在地穿梭其间,远处,鸟叫、蛙鸣,万花盛放,争奇斗艳,山乡的生活实在太接地气了。我从繁华的省城来到这山里,既是工作,也是体验生活,更是一截人生旅程。累了,我就放下一切,静心赏花阅草,拜读古今中外名著名作,数日来又系统地重读了我的师姐凝心的系列校园文学作品,饱食了精神食粮,好不暇意!

于永不枯竭的时代巨流,又于浩渺的光阴长河,我们充其量算作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我想,我的师姐凝心是深谙这个道理的。但是,我还是想用我经常讲的那句话,与师姐共勉:搞好文学创作,除了多读书、多练习、多思考、多体悟之外,还要对平淡如水的生活、曲折多磨的人生、万象纷呈的尘世,心存敬畏,以一对敏锐的眼、一颗赤诚的心、一双勤奋的手,不断创造生活的和文学的奇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