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柳杨的头像

柳杨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806/01
分享

柳之歌 诗之韵 ——简评柳歌先生的诗集《柳歌诗选》

1

初识柳歌老师,缘于刚刚上线的《中国诗歌网》。因他的诗作《端午车过黄河》竟斩获“每日好诗”殊荣!从此,他本人及其诗作就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

有一天,格外钟爱柳歌老师诗歌的我,就热情的把这首佳作转发在了国家一类文学网站——洛阳文学网《河洛文苑》上,自然收获了好评如潮的点赞声。

后来,柳歌老师也成为了《河洛文苑》家族的一员。这样一来,读他的诗歌就更加方便了。

忽一日,在《河洛文苑》上得知柳歌老师的诗集《柳歌诗选》出版发行,我非常想得到一本,可又不知在哪里才能买到。尤其是在读了全国著名诗人叶延滨为此书所作的序言,张铭(《河洛文苑》版主“把酒问月”)教授为此书所写的赏析文章之后,我想得到这本诗集的欲望就愈发强烈了!

紧接着,我又在《中国诗歌网》读到了《<柳歌诗选>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的捷报,并且得知这是《中国诗歌网》201572日上线以来,为第一位诗人所举办的诗歌研讨会。参加研讨的有众多名家大家,引发了轰动效应!有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中国诗歌网》总编刘丽娟、全国著名诗人叶延滨等等。这让我对柳歌老师更是刮目相看!为他取得如此巨大的诗歌创作成就而高兴!这更增加了我尽快得到《柳歌诗选》的欲望。

于是,直性子的我就直接在《河洛文苑》柳歌的文学空间向柳歌老师询问此事,并且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没想到,我的这一举动却受到了柳歌老师的分外重视。他欣然告我:“你能喜欢我的诗集,我很高兴。只是手边的诗集已赠阅完毕。但我将专门买一本送你!”

听到这一消息,我既喜出望外,又忐忑不安。我表示,要给他发个微信红包聊表谢意,却被他意外婉拒。幸好,我最近也有拙作出版,敬赠一套,聊表谢意。

2

我和柳歌老师也很有缘。看他本人的简历初步得知,我们属于同龄人,并且都在河南师范大学就读过。更有趣的是他本名刘兴永,笔名柳歌;我笔名柳杨。古往今来,中国有多少文人墨客皆以柳为美,歌吟柳树的诗文汗牛充栋,千古传诵,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多少文人墨客干脆以“柳”字开头做笔名,留下众多名篇佳作,文坛佳话,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说来有趣,早年我曾用了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笔名——“荷楠”,我打心底里喜欢。因为他既有登攀高峰不畏难的英雄气概,又彰显出一位堂堂正正的河南男儿的可贵勇气!我的微信至今仍沿用这一网名。于是,就有了这次柳歌老师亲笔签名赠书的字样:“荷楠惠存:柳歌.2017.11。”

由于我提供的名字并非真名,还有自己多年养成的晚上早早关机、静心阅读、早早睡眠的习惯等因素,导致在诗集在邮寄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个小波折,迟到了好几天。

2017年里,我曾屡次以“荷楠”的名义,将潜心创作的诗文投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等全国顶尖级大报大刊,结果都石沉大海。

更令我难堪的是我曾在一位文友面前夸下海口:三个月之内,我的诗文必将登录《人民日报》!可是,好消息却迟迟未到。我心里为此一直忐忑着。

没有想到,“柳杨”这个笔名还真的给我带来了连连好运。我第一次以“柳杨”这一笔名向《光明日报》社投稿,就一发命中。当时正逢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双喜临门的好日子,历来重视弘扬华夏传统文化的《光明日报》社,开始以“中秋”的名义,向全国读者征稿。我就用心地按要求写了一篇《故乡的中秋》,投了过去。

好日子就在2017116日被牢牢锁定:《光明日报》在她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我的散文拙作——《故乡的中秋》,并且还奢侈地附了作者简介呢。这让我喜出望外,不再尴尬。暂且不能登录《人民日报》,咱登录《光明日报》也算了却了鸡年的一桩文学创作心愿。

从此,我发稿干脆改换门庭,不再坚守“荷楠”之名,就用“柳杨”这一“品牌”。“柳杨”既然如此给力,给我带来如此荣耀和吉祥,因此,就与“柳杨”这个笔名结下了不解之缘。

3

手捧柳歌老师的诗集《柳歌诗选》,我爱不释手。

拿在手里,首先就被这本诗集精美的封面牢牢吸引了。你看,她的封面设计:上边是活力四射的青青柳色,惹人钟爱,占据了整个封面的2/3。右手边赫然竖排着《柳歌诗选》几个大字,在大字左边又竖排着两句白色的诗语:“走进一位诗人的内心,分享他生命的精彩!”再往左边偏上的位置,是一行竖排的行楷“柳歌.著”字样。

再看下边,占据封面1/3的部分,是一片耀眼的金黄色,使这本诗集显得有了几分尊贵和典雅。同时,与上边的青青柳色又形成了鲜明对比,彰显出满纸的活力与张力。

4

这本诗集的内涵更美。对一本诗集来说,再好的封面设计仅仅是成功的表面,并非主要因素。诗集品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诗歌质地本身,而非其他。

柳歌老师的诗集,一首首精彩的诗作,就有着非常高的质地,非常美的质地,非常动人的质地。让人能够置于案头,反复诵读,以此为乐。柳歌老师的诗至少蕴含有“三种美”。

柳歌老师的诗蕴含着感人之美。你听,诗人在他那首诗歌名作《端午车过黄河》里这样吟唱道:

“身边的一切都在飞奔:大河里的流水/天上的白云,路上的树林以及行人/全都行色匆匆,仿佛有着共同的心事/我被裹挟已久,无暇凭吊那个投江的诗人/或者自己//《离骚》掩卷已久,黄钟与黄鹂的声音/同时远离尘世;只有林间的鸦雀/鼓噪不停;黄河浊浪滔天,一泻千里/落霞倒映在水面上,连泥沙/也泛着血红的光辉//生逢盛世,我写不出好诗/也当不成屈子:你有郢都可以凭栏/有楚国可以回首;还有整整一条汨罗江的水/载起不朽的身躯与英名。而我/只剩下短短一段岁月,已不够挥霍……”

写端午节的诗作,歌吟屈大夫的诗作,古往今来,数不胜数。但是,要写出自己的味道,要再度出新,却显得比较艰难。诗人勇于向名人名家挑战,求创新、求拓展、求变化。他用浓烈的、饱蘸感情的笔墨,采取对比的手法,将自己对屈大夫的一腔崇敬之情倾泻而出,排山倒海,情动天地。

在这首诗作的字里行间,一边写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为了名利忙碌着,个个行色匆匆,自然无暇凭吊屈大夫,甚至无暇再吟诵那首名传千古的《离骚》。在奔忙之中,甚至也无暇顾及自己心灵的停泊与憩息。

为了衬托屈大夫为民抱负难以施展、抱恨投汨罗江而死的忧国忧民情怀的崇高与伟大,诗人拿自己与屈大夫作比。通过对比,彰显出了诗人见贤思齐的炽热感人情怀和高洁的兰花品质。同时,我们又洞见诗人内心的不染尘埃与广阔无垠。

在《家庭组曲》这组诗作里,诗人相濡以沫的贤妻、钟爱有加的女儿相继出场。每首诗作,每个诗句,都感情饱满,亲情浓烈;字里行间,爱意满满。读之,欲罢不能,常有感动的泪水溢出眼眶。

其实,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家,家里有一位爱人,有一个或者更多的儿女,还有父母双亲、爷爷奶奶……于是,这个完整的家就充满了温馨,溢满了甜蜜。一首歌《我想有个家》,让多少人感受到有家的温暖,无家的失落;让多少人感动的泪流满面。

一个平平常常的家,却是我们心灵栖息停泊的港湾,是我们身心受伤之后的疗伤之地。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有她我们的心灵就会有归宿感,我们的事业就会有成功的“加油站”!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哪怕全世界的人都反对我,只要我的爱人、我的孩子为我点赞,我就会走向成功的彼岸,取得事业的辉煌!”

从诗人的诗作《家庭组曲》里来看,诗人无疑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妻子温柔贤淑,常施爱于家庭每个成员;女儿优秀,有幸考入北大,后又喜结良缘,走向婚姻的红地毯,了却了父母的一桩心愿。诗人更是取得了“事业、爱情、文学三丰收”的令人点赞的巨大成就!这样的人生,该是多么幸福美满啊!

5

柳歌老师的诗蕴含着童话之美。在《2010,说来她就来了》这首诗里,诗人这样写道:

“一匹白马腾起了尘烟/一只银梭穿过了山河/一江春水流入了大海/一支焰火绽开了花朵/这一年所有的日子啊/都化成了雪花片片/轻轻地飘落//一年的月光依然没有酿成美酒/一年的云朵依然居无定所/还有这一年的过眼云烟啊/也依然没有从窗外的天空里/轻轻飘过//这一年,是谁在仰望星空/这一年,有哪些人走进了唐朝/这一年,是谁采摘了月光/这一年又是谁呵/在一条古道的两边/种下了接天的芳草……”

诗作“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神采飞飏,空灵潇洒,这样抒写新旧交替,显示了诗人的才华,也显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辽阔(全国著名诗人叶延滨语)”。

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又一个新年向我们走来,诗人却用童话般的笔触、诗意烂漫的笔触用心刻画,巧用“四个一”,酣畅淋漓的展示出了新年的诗意之美。最终用“这一年所有的日子啊/都化成了雪花片片/轻轻地飘落”作结,既写出了时光的稍纵即逝,又有一些无奈和惆怅。“雪花飘落,收获几多?”众所周知,雪花虽洁白好看,却易融化消逝……是收获?隐含更多地却是韶华易逝的无奈与惆怅。

柳歌老师的诗作,时常在优美如画的童话里穿越。不信,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营造的童话王国徜徉:

“三千顷的梨花一起开了/该有多么的壮美/仿佛这个尘世又将陷入一场浩大的风雪/仿佛尘世里所有的美好都变成了一朵朵梨花/在春风里,缓缓地绽开/缓缓的摇曳//该感谢谁呢?这个春天/让我如此奢侈。刚刚占有杏花/整整一面山坡的初恋/拥抱过十万亩桃花,火一般炽热的身子/又将陷入三千顷处子般的梨花/甜蜜的围困。你幸福的想喊,可喊不出/任何的声音……”

诗人置身三千顷梨花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斑斓五彩的童话王国里。他与千万读者共享烂漫春光的旖旎,内心激情荡漾,真想大喊一声,以酣畅淋漓地抒发心中之无限快感!

但是,诗人却感到:“你幸福的想喊,可喊不出/任何的声音……”此刻,真乃“无声胜有声”!诗人不以声音传递美感,而以更为高超的风景描摹传递真挚情感!颇有置身梨花王国,感受烂熳春色,“只可意会而又不可言传”之妙趣!

如果欲体会梨花之美,还是请抽出忙碌的身心,到梨园徜徉,才会有更多更美的体验和收获!

6

柳歌老师的诗流溢着诗意之美。诗歌本来就是人们的心灵之镜。心清心浊,读罢诗作,就可见识透视出分明之泾渭。请看诗人笔下的秋风模样:

“多好的一阵秋风哦!来的恰是时候/刹那之间,就让万木肃然/大地屏住呼吸,明显安静了下来/天空躲得更远,云朵逃向了天边/连秋水也聚精会神,开始/目不转睛//看呵,在这样一个平静的夜晚/谁的江山,就要被一阵萧瑟的秋风/换了颜色……”

自古秋风多悲凉,诗人笔下的秋风却独具风韵,清澈见底,浪漫多情。秋风吹来,“大地屏住呼吸”,开始进入休眠期,“明显安静了下来”。

在诗人眼中,浩荡秋风的意象个个都颇具诗意,令人过目难忘。“天空躲、云朵逃、秋水聚精会神”,静若处子。结句一问:“谁的江山,就要被一阵萧瑟的秋风/换了颜色……”意犹未尽,留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久久萦绕心怀,令人回味,耐人咀嚼。

《柳歌诗选》的满满诗意从何而来?追根溯源,我们终于找到了秘密。原来,柳歌老师就是深受中国诗学传统薰陶的一位当代诗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为自己的诗集每一辑所取的名字中可以看出:第一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辑《春花秋月何时了》,第三辑《此爱绵绵无绝期》,第四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第五辑《水流无限是乡愁》。每一辑的芳名,都诗意满满,让人易记。在电脑上只要轻击键盘,就会轻易生成自动组合,很是省劲。

在柳歌老师的诗作中,还不时显示出他移情于景,以景寓情,天人合一的诗歌创作才华:

“孤零零的寒日,映着/孤零零的鸟鸣/孤零零的树木/三人成众,我们一道在这个冬日里/苦苦挣扎、抱团取暖/站成风景//其实,我们都显得/心不在焉;暗暗的一道/把双翅拢在怀里/把锦绣藏于腹中/天气越冷,把热爱握得越紧/把一些关于春天的感觉/打磨得越发的锐利,越发的/深入内心……”

诗人用这样的妙笔,写出了灵魂深处的“热爱”。诗人从写冷起笔,到写热收笔;从身体的感受写到内心的感知,把灵魂深处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悄然转化为体温般能感知的具体诗歌意象。可谓技高一筹,匠心独具。

读罢这首诗歌,让我们感受到写诗也是需要技巧的。虽都是文字的排列组合,但高手与常人仍有着天壤之别。正像那些书法大家们,铺开宣纸,蘸上浓墨,信手写来,游刃有余,风流倜傥,浑然天成,俱是大家手笔。顿时,仿佛立体字画,闯入眼眸,灵动鲜活,满纸生辉。常人就是使尽吃奶之气力,笔下的毛笔字愣是瘪足的很,想爬是根本爬不起来的,更不用说站立了。

7

专门为《柳歌诗选》作序的全国著名诗人兼诗评家叶延滨先生,曾这样评价柳歌其人:

柳歌是活跃在诗坛的诗人,近来年写出了不少好诗。也许有的读者还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那是因为在媒体影响巨大的今天,柳歌和媒体聚焦的那些“事件型诗人”不一样。在事件不断的媒体聚光灯下,一些粉墨登场的诗人,以尖声惊叫的方式,传达着痛感和无奈,赢得几声叫好。然而文本呢?文本被岁月淘洗掉了,让诗坛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残留着一些大众只知道名字,却想不起他一首诗或一句诗的“知名字诗人”。柳歌不是这样的诗人,他勤于写作,也获过不少报刊的诗歌奖,当他把自己创作结集出版的时候,也让读者通过文本,走近了一位诗人的内心,分享他生命的精彩。

其实,从我内心来说,我对靠诗歌事件、媒体炒作而闻名的诗人是比较厌烦的!因为他们并无写诗的真功夫,反而有哗众取宠之隐忧——正如著名诗评家叶延滨先生所言:这些故弄玄虚、弄巧成拙的“瘪足”诗人,徒有“知名字”之虚妄,却在高雅的诗坛留不下一点诗的痕迹,空留茶余饭后的笑柄,贻笑大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柳歌老师却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纷纷攘攘的世事中,独自保持那一份清纯,那一份洁白,那一份清雅!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冯杰先生也为《柳歌诗选》写下了名为《这些文字的“永砖”》的序言。

一位当代诗人,能够如此受人待见,足可心满意足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