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宗俊的头像

刘宗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02
分享

小城的容颜

  小城变了,变美了,变靓了,变得让人忆不清她曾经的丁点模样。

小城和着改革开放的节拍,和着祖国一日千里的发展洪流,脱胎换骨,英姿勃发,气象万千。

我打开记忆的闸门,从一个福山农三代人的视角,以自己的所见所感,管中窥豹,展现一个奋进的福山加速度。

我是1988年大学毕业,回到了家乡福山,分配到位于今天的张格庄镇(那时叫张格庄乡)的烟台第二十三中学。那时我们私下把张格庄称为福山的“南疆”,把今天开发区的八角街道(当时属于福山区管辖)称为“北国”,以此来形容两地位置的偏远。一条尘土飞扬的沙土路连接着山区与外界的联系。由于张格庄镇建有大理石石厂、石灰厂、水泥厂、石子厂,是当地有名的“建材之乡”。不宽的道路上,拖拉机、大货车进进出出,穿梭不断,过往车辆带起的沙尘混合着车辆沿途撒漏的粉尘,每当有车辆通过,就尘土弥漫,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不一会儿就成了“白毛女”,沿途的道路两旁的村庄的房顶上也常年落满了厚厚的一层白色尘土。由于进进出出超载大货车的反复碾压,上许家村北当时有个陡峭的大坡,日积月累被碾压出一个个“大坑”,经常有货车和汽车在此“中招”,陷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境地,一睹就是一两个时辰或者更长时间,以至于不少人都把进取张格庄视若“畏途”,从心里“打怵”。好在那几年由于干旱,门楼水库水位少,我骑着自行车从门楼镇周家岘村下去沿着门楼水库南边的小路骑行到东风村。那时的公交车可能就有由栖霞庙后到烟台的大客车可以乘坐,班次少,很不方便。那时的福桃路是一条连接福山与张格庄的主要道路,沿途村庄的农民及上班族进出都要打此经过,路况不好,交通不便,让每天必经此地的人吃尽了苦头,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路平了,车通了,打通了大樱桃第一镇与外界的运输通道,让福山大樱桃走出深山,走向全国,也让外界更方便地走进山里感受千年古寺的独特魅力,触摸乡村特色游的发展脉动。

我1991年因工作调动,调入当时的福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当时骑着自行车从进城开始一路打听,告诉在福山宽幅布厂(现在北方家纺前身)西面,到了以后才知道还要一路向西,又走了一段泥土路才找到了要报到的地方,抬眼一看,院子里纵向四排平房,这不是到了城里的“村庄”了吗?

那时的福山城区感觉很逼窄狭小,一般就把从福山区人民医院以北到永安街这一区域叫做城区,印象中汇福街再往北就是城北郊区了。当时城区的高楼记忆中就是位于永安街的中行福山支行的办公大楼,高大气派,堪称是福山当时的地标建筑。商场数得着的只有福山百货大楼(今城里振华商厦前身)和其东侧的福盛商场(今城里新华书店北侧),当时城里有个福山饭店有点名气,比较亲民,到城里能在那里落个脚吃上顿饭也算有面子的事。好像和平公司也位于商业街西南侧的几间小平房里。套用三条街道五座楼、一座公园(青年公园)在西头,一个警察看两头来形容当时小城的规模,虽然有些夸张,但却道出了小城当时“寒酸”的现状。

当时福海路是城区唯一一条贯通南北连接并与开发区连接的纵贯线,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是以资代劳修的,约略是我工作后第二年开始修的,记不太清了,自己可能捐了60元。当时的福山交通很不发达,只有屈指可数的寥寥几条福山跑芝罘区的线路,11路车是我去市区最常坐的一条线路,福山的发车点就在现今福海路振华量贩对面的银座那个位置,终点站在大海阳汽车站,车次较多,不用倒车,是我到芝罘区亲戚家首选的线路。

那时福山城的文化娱乐,我记忆的脑海中像模像样的也只有位于今红双喜大酒店北侧的福山电影院,是座两三层的小楼,冬冷夏热,观众以热恋中的年轻人居多,放的电影国产片大都是《庐山恋》之类,外国片有苏联、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家的影片。电影也不是同步上映,在那时文化娱乐节目和场所贫乏的年代,权且可以作为补充和消遣。

那时福山有点名气和稍具规模的企业,屈指算来也只有福山宽幅布厂、烟台阀门厂、烟台轻工机械厂、烟台建筑机械厂、烟台兽药厂、烟台通用机械厂、烟台第二酿酒厂、福山葡萄酒厂,乡镇企业有名的福山低压锅炉厂、福山散热器厂和西苑制药厂。其中福山散热器的电视广告做的最为有名:“福山散热器,一看就暖和”。

那时小城的房地产刚刚兴起,福山当时成规模的小区屈指算来就单单有河滨小区、恒生小区,再就是一些效益好的金融单位、邮电单位、粮食单位及一些企业自建的单位职工住宅楼,如中行小区、邮电局、粮食局家属楼和宽幅布厂家属楼,家里有电话的是经济实力的象征,腰上别个BP机手里拿个大哥大那可是倍有面子的事。至今当时天府房地产开发公司售卖天府小区的售楼广告脑海中仍有印象,大意是买房落户口,那时的户口金贵着呢,有个城市粮本,是让人做梦都向往的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福山区叫响“工业立区、经济强区”的口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工业兴则经济强。全区工业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内资外资一起引,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像世界500强企业德尔福采油系统、采埃孚转向系统等过亿元或千万美元项目纷纷落户入驻福山,福山区正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园区经济全面提速,南北两大园区不断开疆拓土,项目布局也如火如荼,形成互有特色、多点开花、共兴共荣的良好发展态势。

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通过校安工程建设、“两热一暖一改”工程、中小学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东华小学、西关小学、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福海路小学、崇文街小学等软硬件得到明显改善。成立了寄宿制初中崇文中学、尚德中学,实现了农村初中城区办的目标。区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全区农村初中学生实施“四免一补”政策,即免费午餐、免费校服、免费校车接送、免费住宿和扩大特困生补助力度,为学生创造了一流的学习条件。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为了让福山区“中国书法之乡”“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的故乡名片在新时期换发新的光彩,福山区投资4亿元在青龙山南麓建设占地440亩、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福山文博苑项目,项目涵盖王懿荣纪念馆新馆、福山博物馆等多个场馆,成为烟台市和山东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甲骨(殷商)文化研究中心,以及书法、绘画展示、收藏、研究和鉴赏为一体的重要文化设施,由此福山城区南部又添一处文化新地标。

城市基础建设以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目标,高质量加速推进。城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投入7.3亿元,对县府街、南苑街、山渠街、蒲湾街、天府街、永达街等道路进行排水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困扰城区多年的雨污合流和强降雨天气内涝问题。实施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全力打造永达街特色街区。启动实施了聚福路南延、杏坛路西延、崇文街西延等工程,打通城市微循环,提升城市承载力。

对四大市民公园进行重新翻新建设,对原有景观进行改造升级,形成自然舒适的通透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休闲场所,并在红旗西路与福桃路交汇处等多个路段建设口袋公园。

全区积极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用公交线路连接城乡百姓,共享交通发展成果。作为烟台市唯一的省级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大力推进公交优化升级,打通公交“毛细血管”微循环,织密公交线路网络,让居民出行越来越便捷,消除公交盲区,实现公交便民利民,通过开通区间车、摆渡等方式,提高公交通达率,实现“村村通”的目标。

近一两年来,为了提升城市形象,福山区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启动了东北关、蒲湾、泊子、南十里堡、楮佳疃、钟家庄、南涂山、前埠、仉村周等十几个居住环境差、改造体量大、搬迁难度高的棚改板块,并倾力打造东北关、南十里堡、楮佳疃、钟家庄等“十大回迁安置区”,棚户区改造全面提速,居民签约踊跃,腾迁速度快,跑出了棚改的“福山速度和温度”。

我的笔太拙,辞藻更贫乏,虽搜肠刮肚,穷尽脑海里的所有词汇,也难以描述福山一日千里的变化。我只能安慰自己,我虽然写不出你的所有变化,但我和大家的眼中却都实实在在地看到了。

现在的福山小城正青春勃发,她以革故鼎新、永不止步、快马加鞭的豪迈气概,向着更美好灿烂的明天进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