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转,物换星移,不知不觉间,一年一度的全国第一考——高考又近在眼前,报纸、电台、电视上,坊间的街谈巷议中,高考无一例外成为人们关注的高频词,家有考生的邻居、朋友更是紧张的不得了,朋友圈晒高考食谱和减压经,也触碰了我的高考记忆闸门,不由得想起了30多年前自己经历的那场高考的点点滴滴。
我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参加的高考。自己当时就读的高中,就在距家也就五、六里地的镇驻地。虽然离家近,但由于交通不便,高中的三年光阴,基本平时在校住宿,只有周末才能步行回家取换洗的衣服。
那时的上课条件和住宿条件与现今差距很大,学校教室就那么寥寥三四排平房,教室夏天无吊扇,五六十人诺大的教室,冬天只靠屋子中间一个半死不活的煤炉子取暖,手上、脚上生冻疮是常有的事。
虽然条件艰苦,但那阵学生学习劲头都很足。那时整个福山县有四处高中,实行划片招生。我所就读的是福山二中,学生基本来自门楼、张格庄、回里三个公社。那时的高考,距1977年恢复高考只有八、九年时间,高考前全县有一次预考,高考时间就在七月流火的七、八、九三天。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有一部分家就住在学校周边的村里,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地,高考前自由复习的那一段时间,家有麦子的老师,还要忙里偷闲地回家帮着收麦子。
我家也有麦子。那阵麦子都要在山上割完后,用手推车推倒生产队场上,打麦子要挨号,挨到自己家的时候,不是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就是半夜十一、二点的时候。脱粒就是两三家凑在一起互相帮着打,麦子打完后,基本就看不清每个人的模样,脸上一层浮灰。高三之前基本帮着大人干拿麦捆、撑麻袋、挑麦秧等营生,高三由于临近高考不回家,只能领居间帮衬着一起打。
那时也分文理科,我学的是理科。我自初中起英语就学得好,这也是我最引以为傲的,基本从初中到高中,英语在全校基本每次都是第一,考满分的遭数也不少,这也引起那些英语“瘸腿”的同学“羡慕嫉妒恨”。但我的“短板”是物理,套用物理老师的话来说,平时也就是刚刚吃上平均粮。
我们那一届学生,有两个同学智力超常,蹦级与我们一块高考,一个上了同济大学,一个考上了太原工学院,成为我们那一届的“娇子”。
根据预选的成绩报志愿。那时报志愿是在高考前,只能根据预选成绩估分,没有可供参考的报考院校的相关数据分析,家长也不懂,只是一再告诫要稳妥点,别心高气傲报高了,只能参考老师的意见。记得当时班主任老师一般为我们同学推荐的基本都是与地(质)矿(煤矿)油(石油)有关的院校,原因是这些学校分数线低容易录上,老师给我推荐的是中国煤矿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回家商议父母,父母不同意,由于有亲戚在大连,就报了大连水产学院、湛江水产学院等三个水产学院,现在我也吶梦的是,听见鱼腥味就皱眉的我怎么偏偏当时就报了一些与水产养殖有关的学校呢?由于平时英语成绩拔尖,我当时报了一个至今感觉还算明智的专业:山东工业大学(今已合到山东大学)科技英语,那阵这个专业还颇为热门。
那阵高考前有一段自由复习的时间,基本就是每节课都做用铁板刻在蜡纸上的油印卷子,最后老师也会结合知识点和自己的经验估题。那一年,物理老师请了几天假回家收麦子,他走前的课上照例估了题,一再叮嘱我们把他圈定的几个重点题重点关注,做到烂熟于心。我记得很清楚,高考时有一道题14分的题,居然与他估的题中的其中一个几乎一模一样,这道题连我这个物理瘸腿的学生也做对了。全班同学对这个老师很感激,也打心眼里佩服,就差喊“万岁”了。但即使这样,我的物理成绩依然没有吃上“平均粮”。我算了一下,我的物理考试成绩如果像往常一样达到全班平均分,我的总成绩就攀上了本科线,可能就会录上心仪的专业。我的物理之外的其他几门课基本都发挥正常,英语成绩依旧亮眼,虽然那年英语题较难,但我依然考了81分,据说,在全县理科生中排在第二。
学校领导对我们这一届学生充满了希望,预言我们可能会给学校带来荣耀。那阵,福山一中和福山二中各有所长:一中理科优,二中文科强。那年学校的老校长在高考时也下了“血本”:由于那年我们在位于县城的一中考点考试,由于担心在外吃坏了肚子,也为了给大家加油,学校专门在考试这三天,安排大头车往考点送学校食堂大师傅包的肉包子和买的西瓜。不知是受到了鼓舞还是发挥的好,我们那一届也的确没有辜负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期望,文科班和理科班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由于物理这一瘸腿课拖了后腿,我只能上了专科。那阵专科基本不参考志愿大都上了师专,而我却被录到了昌维医学院(今潍坊医学院)生物专业,从未出远门的我到了离家600多里的风筝城上学。至今,踏上工作岗位近三十年的我,闲来无事翻看应影集里的高中毕业照片和大学的毕业合影时,高中求学的艰辛一幕幕在眼前呈现,不由自主地慨叹:正所谓世事弄人,造化弄人,当初喜欢英语的我,大学却阴差阳错地读了医学院的生物专业,最后却跨界从事了与爱好和专业丝毫不沾边的工作,算不算“有违初心”?但细细一想也释然了:虽然我大学同班的47名同学绝大部分都从事了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卫生防疫和卫校相关的工作,但自己也在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学习积累,只要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从零起步,脚踏实地,原本陌生的工作一样可以干出出彩的成绩来。这也应了事在人为的古训。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如今的高考,早已不再是以往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高考升学率由百分之二十左右攀升到如今的百分之六、七十,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逐步迈入了大众教育时代。再看看如今的高考,高考期间,环保、公安、食品安全等多部门护航高考,禁噪声、考场附近禁机动车等多措并举,免费发放笔袋、公交车免费乘坐、雷锋车义务接送考生......社会上为考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关爱。与我那个年代相比,现在的考生想多么幸福就有多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