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宗俊的头像

刘宗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18
分享

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对现在身处网络时代的孩子无疑是很好奇的事,家里电视有电影频道,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可以畅快淋漓的下载观赏最新大片,多功能影院可以舒适地看震撼逼真的3D大片,何苦费事巴力冬冷夏热地抻着脖子到外面看那黑白电影呢,但是露天电影,却是我童年时代乐此不疲的一件幸事,伴我度过了儿时的一段快乐时光,填补了我童年因文化娱乐匮乏而显得单调冗长的夏夜时光。

那时候的露天电影条件很简陋,村中心的一块空地上竖起两根杆子,一块四方四正的白色幕布一扯,两个大音箱在杆子上挂起来,不用招呼,立马就会引来许多围观的人。更多的是瞧热闹的孩子,叽叽喳喳地围着放映员,一遍遍地问“黑天放什么电影?”“是打仗的吗?”

“电影好不好看?”这要看放映员的心情好赖,心情好的时候,会呵呵笑着耐心解答,要是恰巧赶上他心情不顺的时候,常常大嗓门一吼,大手一挥,刚才还聚拢在一起的孩子们像受惊的小鸟般地呼啦啦散去。

天还没暗下来,电影还没放映,场地上已经来了很多人。得到消息的人家早早地吃罢了晚饭,搀着老人领着孩子,孩子手里拎着马扎板凳来占好位置。手里摇着蒲扇,嘴里聊着家长里短,眼睛却随着在场地里疯跑的孩子转。

吃完派饭的放映员,放映前忙乎着倒片,做着放映前最后的准备。这时再看场地四周,已经或站或坐地挤满了人。放电影之前,村长一般会借机广播个公社或村里的重要通知,往往话还没开始,下面的小孩就开始起哄,嘴里嚷嚷着:“知道了,知道了,快放电影!”

终于,村长讲完了,电影就要开始了,首先电影投放镜头调节荧幕比例,这时候很多孩子就会站起来,跑到荧幕前比划手影,孩子们比划的手影,有的像小鸟,有的像小狗,更多的站起来胡乱挥动的双手。

随着胶片开始滚动,放映就开始了。电影故事片开始前,一般放加演片,加演片不外乎纪录片和科普教育片两种。孩童对加演片一般都兴致不高,不时有人在跑动。故事片正式放映后,场上瞬间就安静下来了,如果荧幕上开头出现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场上就会有“不错啊,是战争片!”的吆喝声传来,大家也都跟着兴奋起来;要是出现“峨眉电影制片厂”,就有人大嗓门地喊:“肯定是武打片,带劲啊!”大多数人都被带进了故事情节里,津津有味地看着,来晚的人,在外面喊替他占地方的人。那人听到了就站起来招手,后面被挡住的人就不耐烦地吆喝起来,大家总要吵吵几句,等外面的人挤进来坐下,大家才闭上嘴,继续津津有味地看电影了。

遇到放好片,看电影的人太多,实在挤不进来,有人就绕到幕后看反影。除了字是反着的,故事情节倒一点也不耽误。

两个多小时的放映时间,有孩子挤出去撒尿,再哭喊着找不到原来的地方;有渴了回家喝水的;有看的打盹提前离场的;总之放电影的过程中很少有从头到尾安安静静的时候。到最后电影马上结束,片尾曲响起,字幕出现时,场上就会骚动起来,大声喊孩子乳名的,谁的东西掉了找不到的,一时间又是一通嘈嘈杂杂,人声鼎沸。

待人走的差不多了,必定会有人打着手电来找孩子的鞋子,或是回来找忘了拿的板凳。这时候放映员也基本收拾完了放映工具,准备回家,他们一般都是县电影公司或公社文化站的人,巡回到各村放映。也别说那阵,放映员在我们小孩子眼里可是个美差,甚至有的小伙伴立志将来也要风风光光地当个想看电影近水楼台的电影放映员。

散场后几个小伙伴一起结伴回家,路上一定兴冲冲地讨论电影的人物,尤其是看了武打片,一定会模仿里面的英雄舞枪弄棒一番。要是放了战争片,就会异口同声地夸赞片中英雄是多么英勇无畏,机智勇敢,哪个坏蛋是多么狠毒多么可恨,说着说着,话锋一转,必定会把某个小伙伴说成汉奸,不免又是一番追逐打闹。

看了好的电影,往往回家也兴奋地睡不着觉,梦中全是电影里的镜头,辗转反侧地睡不着觉。遇到英雄偶像不幸牺牲,又不免长吁短叹,被窝里的拳头也是握的紧紧的。

结伴到邻村看电影,回来时要经过一片苹果园,苹果园里有几个坟头,有的坟头由于年久塌陷了一块,每每走到那里,总要用电影里的战斗英雄和武打高手为自己壮胆。往往是不知谁一句“鬼来了!”的恶作剧,吓得大家狼狈的一路飞奔回家,到家了,插上了门,心里跟打鼓似地怦怦直跳,心里在不断地奚落自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英雄电影算是彻底白看了!

这些经历成了我那段孩提时代不可磨灭的回忆,每每忆起,让人感叹岁月的变迁,生活的美好。露天电影是一扇窗,让囿于村里的人看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那时候,除了收音机,我们对历史、政治、文化的了解基本就靠电影了。一部电影,缓解了人们多少白日辛苦劳作的疲惫,给孩子们原本单调枯燥的生活带来多少开心爽朗的微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