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宗俊的头像

刘宗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5
分享

赶腊月集

腊月是农历一年中最末的一个月,是人们打理心情展望丰年的盘整期,对我来说,也是一年中最为闲适的快乐时光。它是一个短暂驻歇的驿站,焦躁的情绪在这里沉淀、平复。赶腊月集于我而言,更像是如同一个好酒之人放松心情、享受静好时光的小酌。

集市平常日子也有,但由于人们或上班或农忙赶集的人并不多,但腊月集就不同了,冬闲的农家人就有了大把的时间,如果再逢双休日和学校放寒假,那集市上的人就会人潮涌动,摩肩接踵,仿佛戏迷看大戏一般。有的人平时不爱赶集,但到了腊月,却逢集必赶,人送绰号“集溜子”。

我观察过,赶集的人不外乎两种:一是有明确的目标,心无旁骛,要买什么直接奔目标而去,谈好价钱买了就折返回家,不在集市上长时间逗留;还有一种人,赶集并非要真的买什么,而是随性而来,东瞅瞅西望望,满市场转悠,感就是在逛,就像逛商场和超市一样,没有目的性,赶上中意的就买,人称“赶闲集”。

我平时不大愿赶集,一是由于现今的福山大集在上夼村附近的一个大坡上,不太方便;二是平时摊少人稀人气不旺。但到了腊月,特别是放了寒假以后,我却是非要赶几个腊月集不可的。

赶腊月集和垂钓有点类似,垂钓者的乐趣不在“鱼”上,而在“钓”之乐也。赶腊月集也是如此。赶集人并非都要带有买的目的有备而来,有些人纯粹是带着“逛”和“赏”的兴致而来,淘到中意的东西更好,闲情逸致、随心所欲的溜达着走走看看也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想想也是,看看那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的各种农副产品,听着那南腔北调的叫卖吆喝声,望着那一张张脸上笑意盈盈的生意人,可以放弃忧愁,忘却烦恼,试想一下,那些远道而来的生意人,起早拉黑,赶集就像赶场子,每天忙得像陀螺似的,除了吃饭睡觉难得有个清闲时候,家中可能有双亲需要奉养,上学的孩子需要学费,家里若是再添个病人那更是不敢想,全家的生活重担压在他们身上,脸冻肿了,脚冻麻了,但他们永远洋溢着笑脸,可能脚不沾地的忙碌一集也收入不了几个钱,但他们那种乐观、满足、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我赶集的地点一是门楼大集,二是福山大集,间或有时也到舒家集上转一转。赶门楼集更多的原因在于老家是门楼镇的,打小随奶奶赶集的缘故。想想,小时候那阵,腊月村里开资,几个叔叔姑姑都会给奶奶一些钱,要过年了吗,让她老人家买点吃的穿的用的东西,奶奶总会踮着小脚领着我去赶门楼集,集市离村子也就三、四里路的距离,那时还没有岚柳墅大桥,需要踩着石头过杨家河(俗称羊角河)。到了集上,奶奶会买几盅尖波螺,最亮眼、最应景的糖球吸引着我的目光:一根竹签,叠罗汉似的串起颗颗被冰糖包裹的果实,冰糖遇冷凝成晶莹剔透的外壳,在暖阳的照耀下,将果实的鲜艳欲滴斑斓地映照出来,煞是醒目诱人。山楂的鲜酸配上冰糖的凉甜,乃一种绝妙的味蕾享受,那种脆甜冰凉、果味芬芳的口感,更是令人欲罢不能,红彤彤的颜色在腊月的集市上也显得格外红火喜庆。我扯着奶奶的袄襟一路挤挤挨挨的奔了过去,挑那又大又红无虫眼的的买上两串。那时桃酥可是人人想吃的稀罕玩意,奶奶这时也会狠狠心,到供销社买上油纸包着的核桃酥,小心翼翼地放到拐着的白条篓子里,怕油纸碎了,底下用头巾垫上。那时桃酥是鞭炮以外对我吸引力最大的东西,我一路上的心思都在桃酥上,不时看看篓子,生怕桃酥路上废飞了。回到家后,奶奶掰一大块桃酥给我,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嘴里说慢慢吃别噎着,自己只是吃桃酥渣渣。剩下的奶奶会放到大柜顶上或是挂到房梁上的篓子里,吓唬我说吃多了烧心伤胃。那时的桃酥,买来主要是用来正月出门,身价堪比现在的海参,正月出门篓子里放进桃酥,腰杆会挺得笔直,桃酥自然是放在篓子的最上面,出门临往回走时口口声声告诉亲戚一定要留下桃酥,一个是假意要给,一个是真心不留,假意推辞一番,心里在想,可别真的留啊,真的留了后面的门可就没发出了。这样转了一圈下来,桃酥又原封不动转回来了,有时出完门后桃酥都稀碎了。家中正月来客就把桃酥拿出摆在小碟里待客。那时我们这些上不了桌的小孩,会不时挑起门帘瞅一瞅桌子上的桃酥,这时候客人就会夹起一块桃酥让我们吃,大人就会嗔怒我们小孩子不懂事。当时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就会私下议论,说毛主席平时吃什么,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得出结论:毛主席他老人家每天都吃桃酥,但他吃的桃酥跟我们常人吃的不一样,不用嚼,入口即化。那时我们就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可以不关心,要紧的是桃酥能管够吃最好不过了。

门楼集是逢一、五赶集,说起赶门楼的腊月集,还有一件想起来好笑的事。有一年记不清是腊月十一还是腊月十五,我们一家三口到门楼赶集,腊月的集市人山人海,三九天的天气很冷,大集旁边有家小饭店,门口支着一口大锅,锅里煮着一锅汤,旁边挂着的是一副羊架。当时老板问来三碗羊肉汤吗?我们三个都不吃羊肉,就告诉他我们不吃羊肉,给上三碗猪肉汤。老板答应的很痛快,不大一会儿,三大碗猪肉汤也上来了,喝了一口,羊肉味,再喝一口,还是那样,最后我们才想起来,就门口那口锅,羊肉锅里放猪肉,能喝出猪肉味就出鬼了。最终那三碗猪肉汤也没喝出来。现在想想,门楼的羊汤和淡水鱼远近有名,而我这两样都不感冒,有时我也吶梦:我这个土著的门楼人,如果从吃上来判断,真的感觉不像门楼人。

千年古邑的福山,集市的存在时间想必也很久远,虽几经搬迁,但辐射范围未受影响,逢集日,经常看到来自莱山和芝罘区的一帮老头老太太乘33路车结伴过来赶集,大包小卷的满载而归。福山大集我一般是赶腊月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这几个中后半程的集,一般是十点以后去,大多也没什么目标,主要是去感受腊月集市上过年热热闹闹的喜庆气氛。未到集市,远远就看到熙熙攘攘、进进出出的人群,门口是卖糖球的、橘子、茌梨、香蕉的,还有各色点心,琳琅满目,一眼望不到边,平时一些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也都了出来,自产的、厂家处理的、顶账处理的,腊月集更像是农副产品交易大会。红彤彤的门对子和火红的灯笼是春节应景之物。我一般是要到卖门对子的地方走走,红红的门对子让人觉得喜庆,远远就投射出一种红红火火的热闹景象,看门对子的上下句也能时不时反映出人们对国家政策、美好生活的感谢和憧憬。烟花摊点是要光顾的,虽然品种越来越丰富,但已提不起了少时后的玩性,年龄和环保的成分可能兼有吧,现在腊月集市上鞭炮摊位的生意大不如从前,而花鸟鱼市却人流不断,人们春节大都买几盆蝴蝶兰、杜鹃、君子兰等绿植放到家中观赏,让家中生意盎然。爱鱼遛鸟的人也在家中挂个鸟笼、添个鱼缸为家里增添生机盎然、四季如春的情调。现在人们条件好了,海鲜鱼市上汇聚了最多的人气,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不再关注价钱,而是挑新鲜、个头大的鱼、虾、蟹成箱往家搬。炒货市场也很红火,瓜子、花生都不愁卖,大锅炒的花生更是抢手。集市上推着小车买年糕的的老人也脸上挂着乐呵呵的笑容,半头晌不到,年糕厢就见底了,人们图的就是一个日子年年高的希冀。

熙来攘往的腊月集,折射出的是日新月异的生活图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