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海南是离太阳、离梦想最近的地方,海风拂面,海景如画,清新的空气,漂亮的椰子树,令人遐想的椰梦长廊,“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这一切让你痴,让你醉。
8月1日休年假,携妻子女儿到中国最南之城三亚旅游。在美丽的鹿城,真正感受到了大海的美。
当日傍晚7点40分,从重庆江北机场出发,乘西部航空公司PN6203航班,到达三亚已是晚上9点35分。三亚古称崖州,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位于北纬18°,与重庆相隔10个纬度(重庆位于北纬28°)。因三亚河在靠近入海口处分成东河、西河两条河,其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定居这里的人形象地称之为三丫,本地方言“丫”与“亚”同音,故取名“三亚”。
此次行程为在重庆森林国际旅行社报团的重庆至海南“椰风纯美双飞5日游”。运气太好,地接旅行社或许是本次组团已满员,特意安排小车、一辆驾驶员一名专门陪我家三口海南游。
下飞机后,司机接我们去下榻地——三亚湾海边“天崖度假村”。 车窗外,海风习习,一排排椰子树在微风中摇曳多姿。呼吸着椰子树发出的淡淡清香,心中无比快乐,期待着拥抱大海。放下行李,尽管满怀倦意,但想见大海的心情让我兴奋。我们直赴海边,终于见到大海了,放眼望去,夜色中的大海,就象一副浓烈的油墨画出现在我面前,看不清大海的颜色,也看不到海的彼岸。此时,月光稀稀,星星点点,海浪一阵一阵的打过来,带来很多贝壳,海滩干净,沙子很细,脚感特别舒服。闻着大海的气息,合着海浪轻快的步伐,还有那直指苍穹的椰子树,我醉了。
踩着柔软的细沙,海浪一浪接一浪扑来,此时,名利、金钱、欲望等所有名词构成的杂念,随着大海的洗礼,没有了痕迹,一切随心、随性,无喧嚣之乱耳,无烦恼之劳形,谈笑自在,往来无忌。
夜已很深了,我流连忘返,仍沉醉在海风海韵中。要了烧烤,吹着海风,喝着啤酒,在沙滩上尽享海风、海浪及椰树沙沙。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大海,与大海零距离“亲吻”。
按行程安排,第二天我们要去大东海。大东海位于三亚东面约二公里处,在鹿回头和榆林港之间,是个呈弓型的海湾。到了大东海,女儿要潜水,但我却迫不及待地扑进大海的怀抱中。海湾沙滩坡缓,海水由浅而深,浪高流急,晴空丽日,我跳进大海,纵情嬉戏,任由海浪抚捋,游到水深处,击浪于碧波之间,浮沉于银浪之上,感觉只有一个字“爽”!此时此刻,大海的体温包裹着我,大海的气息温暖着我,浪声响砌耳畔,阳光泻下来,是那么的温存,柔和,我呼吸着海水淡淡的咸味,以一种朝圣般的虔诚,去品位大海的深邃和博大精深。“和广阔的大海相比,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想。
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将近两个时辰,游累了,把自己放松下来,躺在洁白如银的沙滩上,聚沙垒塔,倾听大海的欢声笑语。长千米的沙滩,一阵阵浪涛簇拥着浪花,漫上滩面,在沙滩上划上一道道细腻的乐谱式的浪痕,然后又缓缓地消退下去.......。这充满诗情画意的雅境中,不管谁都会应顺纯真的大自然而变得天真烂漫、童稚和纯洁。
中午饭就在海边一家饭店吃,几条小鱼在开水中一煮,什么佐料都不放,就是一盘菜,虽说简单,但也惬意。
小车驶往琼海方向,下一站是海南博鳌会址和玉带滩。行走在海南岛山水中,两旁是葱郁的灌木,路旁热带植物映入眼帘,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香味。略1个半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玉带滩。万泉河入海口有条长达2.5公里的狭窄沙坝,横亘在万泉河和南海之间,那就是玉带滩,因其为世界上最狭窄的分隔海、河的沙滩半岛而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
买了门票,进门首先是琼海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从2001年开始,这里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各国元首政要共商亚洲发展事宜的“博鳌亚洲论坛”会址。从博鳌会址出来乘船去玉带滩。踏上玉带滩,头顶流火的烈日,脚下是滚烫的粗沙,上蒸下烤,那感觉,像是上了烤箱。沙子又粗又硬,硌得脚生疼,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这哪是沙滩,就象是一片沙漠,我美滋滋的抱怨着。没等我在心里抱怨完,宽阔的海平面已经出现在我面前了。你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边是万泉河、九曲江、龙滚河三江出海,一边是南海的汹涌波涛,而细细长长的玉带滩就静静地横卧其间。一条窄窄的、长长的沙滩,千百年来任凭河、海冲刷,稳稳当当地卧于二者之间,真是人间奇迹。
站在玉带滩上,面向大海,但见烟波浩渺的南中国海一望无际,层层白浪扑向脚下。放眼远眺,海水的颜色分三层——略黄、浅蓝、深蓝直至天边,远处渔船星星点点,正是一幅绝妙的南海风情画。转过身来,又见万泉河、九曲江、龙滚河三江交汇,水泛银波,岛撑绿伞。
伫立玉带滩,一海一河,一咸一淡,一动一静,恍然身临仙境。当晚住宿于万宁兴隆天元酒店。
3日早上8点,从兴隆出发直奔三亚,由于顺路,司机海南小阿哥带我们去了预定行程中5日才游的蜈支洲岛。从码头坐船到蜈支洲岛不过二十分钟,这是我第一次在海上坐船,比在长江中坐船要摇晃些,但感觉很新鲜,贪婪的看着外面的海景,眼前开阔,四周海域清澈透明,极目远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远处的蜈支洲岛青山翠绿,大约20多分钟,船到了岛上的浮动码头。
蜈支洲岛属于珊瑚石海岛,“中国有个海南岛,海南有个蜈支洲。”可见蜈支洲岛在当地的地位。该岛坐落于三亚北部的海棠湾内,距三亚30公里。岛上风光绮丽,碧海蓝天,椰风轻送,海浪翻卷,涛声漫扬。在蜈支洲岛,先与妻女一起漫步沙滩,在海风中踏浪、踩沙、戏水。穿过一片临海的嶙峋山石,眼前便是白沙碧浪的海滨浴场,我继续下海游泳,来回游了二、三趟,游得很远,越往远处游,海水越清澈湛蓝,浪也要小些。在海水中有种轻飘和轻柔的感觉,深水处我情不自禁的拍打海水,大声喊叫。大约泡了50分钟后才尽兴上岸。冲淡水洗沙子。离开时,沿岛上海边林荫道向码头走去,在浮动码头边,透明的海水中,看到了游动的鱼群,这种景象,是这次在其他海域没看到的。
是日下午2点,专门去离三亚35公里的热带雨林风光,被称为海南岛“香格里拉”的“呀诺达” 游玩。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 是“森林浴”的理想天地。乘坐电瓶车,吹着凉爽的雨林风,看峡谷溪流、飞瀑击石,踏瀑戏水,呼吸着大自然的原始气息。在雨林漫步,这里逢人就打招呼:“呀诺达!”“呀诺达”是形声词,在海南本土方言中表示一、二、三,景区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表示欢迎、你好、友好和祝福的意思。整个下午我们就“呀诺达!”尽情感受雨林带给我们的神秘气息。
4日的行程安排是,游海南的王牌景点、国家4A级景区——天涯海角。上午第一站去南天生态园观赏,接近11点来到“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景区位于三亚约20多公里的天涯镇,前海后山,奇石林立,椰林婆娑,风景独特。这里融碧水、蓝天于一色,烟波浩瀚,如诗如画。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的巨石雄峙南海之滨,为海南一绝。
“天涯海角” 意为天之边缘,海之尽头。代表遥远的地方,过去这里被帝王当做流放地,很多犯错的官员都曾流放到这里,这片曾被认为是荒凉、遥远的土地现在却是美丽、浪漫的代言词。来到“天涯海角”,会触发各种各样的联想和感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融合,正是天涯海角的独特魅力所在。
我们沿着景区门口的爱情广场向“天涯”、“海角”石刻走去。走会儿沙滩,走会儿椰林小道,不知不觉已到来了摩崖石刻群处。“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石刻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间,笑傲惊涛骇浪,任凭海浪长年累月的冲刷。
“海判南天”为最早的石刻,是清朝钦差大臣测绘时所刻,作为当时测绘中国陆地版图南极点的标志。“南天一柱”是清末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曾作为第四套人民币贰圆背面主景图案。“天涯”石刻为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镌刻。“海角”系1938年琼崖守备司令王毅题刻。石刻旁人声喧哗,游人纷聚,互相争着照像留影。
海岸边奇岩怪石,千姿百态。海涛呼啸怒涌奇石,一浪接着一浪的拍击。站在海边,极目远望,但见沧海泛波,一派海阔天空的景象。这里的海美极了,蓝天、白云、沙滩、奇石、海涛海浪,令人流连忘返。
漫步沙滩,踏浪戏水,观海景,看海浪,听海涛声声,照像摄像,在海边待了6个多小时,是游览的景点中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景点。
8月5日是此行的最后一天,上午游亚龙湾,下午自由行,晚上10点半乘机回重庆。早上9点多钟,我们来到了三亚东南近30公里的亚龙湾,先去蝴蝶谷走马观花一圈,然后参观贝壳馆,最后去海边游览。亚龙湾青山环抱,沙滩柔软洁白,海水湛蓝,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湿润,被誉为“天下第一湾”。这天由于有台风“天鹅”在广东海面登陆,平日波平浪静的海湾风浪显得特别大,可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下海游泳,也不敢向深处畅游,只得在浅滩处冲浪戏水。这海浪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一浪高过一浪,感觉爽极了。妻女本想一起下海戏水,因海浪太大放弃了。在亚龙湾游玩一个半小时左右,结束了此次旅游的最后一个景点。
回到三亚市区,吃过午饭,下午就是自由行和逛街购物的时间了。我们在靠海边附近的一个超市买了点海南土特产,到解放路步行街逛逛。下午,去三亚湾海边消磨时光。三亚有三湾:亚龙湾、大东海和三亚湾。三亚湾紧挨三亚市区,绵延22公里,该湾湾长沙细,岸上绿树如带,椰树成林,是滨海城市三亚美丽动人的风景线,此次旅游我们有3个晚上就是住在三亚湾海边“天崖度假村”,其中2个晚上住三楼,出门就能看见海。3个早上我都是早上6点多钟起床,到海边沙滩喝海风、练气功,晚上去海边踏水散步。这个下午,妻女在三亚湾海边沙滩拾了会儿贝壳,多数时间我们就在海边椰树下小憩,看书,吹海风,听海涛,观大海风光。
晚上8点50分,小车送我们去凤凰国际机场,乘PN6204航班返渝。当日由于重庆下瀑雨,飞机晚点至翌日零时10分才起飞。
三亚行,几乎天天泡海水浴,与南中国海亲密接触,领略大海的宽阔与博大,圆了我多年来向往的海之梦。小车陪游,景点自选,游玩自由,耍得安逸,玩得舒服,而身上也晒脱了一层皮。
(2009年8月6日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