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惜爱的头像

李惜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9
分享

李花白酒香浓

李花白酒香浓

李惜爱

看惯了增城的风光,想去看点别处的风景。那地方不能太远,要可一日来回的。在百度上瞎找,还真找到了从化的莲麻小镇。莲麻是广东省首批特色村,早些年开始搞旅游,以李花和酿酒著称。特不特色没所谓,倒是李花和酿酒吸引了我们。当然还有情怀,观山看水、品悟自然美景的闲适情怀。

莲麻村位于广州最北部,翻过山就是新丰了,距离增城一百公里,属于从化吕田镇。新丰与派潭关系密切,高滩的许多客家村,其祖上就由新丰迁来,说的客家话口音与新丰无差别。特别是六七十年代,高滩不少人家的媳妇,都从新丰娶来。那时新丰比较穷,女子喜欢远嫁。莲麻也是客家村,可惜我们和当地村民交谈都用普通话或粤语,没顾得上讲客家话。在莲麻村,连卖豆腐花的老大妈普通话都说得好。

从化的山水和增城大同小异,山连绵层叠,隔着云雾,浓一层淡一层,像用色深浅不一的水墨山水画。那天刚好阴天,间或出点太阳,山间的云雾消散得慢,雾气氤氲上空,远山看起来朦胧不真切。这个景是我们看惯了的。如果再往上走,去到清远的阳山,那里的山就有变化了,可能山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刀削斧凿,像手指尖或笔杆般竖起来了。至于哪种山更好看,那就各有千秋了。看陈彦散文《商州无言》,写商州的山雄伟壮美,引用贾岛的诗句,“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宜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说的是八百里秦川山多山高路难行。从化的山也是“一山未了一山迎”,但不难行,有开阔的公路蜿蜒至任何一个村庄,山窝窝处有平坦的田地,挨水边有人家。

流溪河是从化的母亲河,河的上游处有吕田镇,莲麻村位于河的源头。我们沿着河流和公路一直往北走。对于往北走,我们有熟悉的感情,派潭白水寨就在增城的最北部。而莲麻村在白水寨之更北。山之北可能气温会低,要穿多见衣服吧,没想到当天热得很,身上的羽绒服纯属累赘之物。

莲麻小镇到了。三面皆山,一条公路直穿而过,地面平坦,房屋稀稀落落,全然没有小镇的热闹气息。“小镇”是打造旅游区的噱头,把地方叫得大一点,听起来气派些,实际就是一个村庄而已。莲麻是一个行政村,辖十一个社,有村民一千五百人多人,最早的三水村明朝末年就有了。关于村名的来源,有说源于山上一种叫“莲麻”的乔木,莲麻树结莲麻果;有说麻同南粤古壮语之“麻”,与尚狗有关;有说与河有关,村中有莲麻河绕村而过。村名的缘起是打不完的官司,无需细究,我更喜欢“因树得名”说,感觉诗意浪漫。我对莲麻果有美好的记忆,小时候在家乡的大山,常常在莲麻树下捡果子。莲麻果拇指般大小,成熟的果实金黄透亮,能把牙齿酸掉下来,酸中有香,比“望梅止渴”的梅更酸爽。莲麻人用莲麻果制成各种果酒,听说有特殊的药物疗效。我有点后悔没买一瓶果酒回来。

据说,莲麻小镇有三个打卡点:一是李树花开,二是酿酒工艺,三是黄沙坑革命旧址。我们一进到村里,就在村史馆看文字和图片,把莲麻村的历史和闪光点都细细看了一遍。

一月二月李花开,我们来得正是时候,李花开得正灿烂。平常少见成片的李树,加上也不太留意,以为它会比较低调、谦逊,不想惹人注意。原来全然不是这么回事,李花在旷野阳光中绽放,开得高调、自信、奢华。李树成山成海,雪白的碎花缀满枝头,成片成云,从山间绿树中脱跳出来,直扑入你的眼帘。李花的枝条和花朵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细细碎碎,花瓣海量多,可以恒河沙数比拟。难怪世人爱讲“桃李满天下”,以形容培养人才之多。

我们沿着水边向着一树树雪白走去,在老乡的李花园中流连,拍下一帧帧美照。同伴阿娟每见到一个美景就“哇”一声,美景不断,哇声不停,甚是夸张。兴姐则专门捕捉小镜头,为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蝴蝶拍照,忙得不亦乐乎。我没她俩细腻多情,大多时候一眼望个大概就懒得动了,每一树李花都差不多嘛。

看完李花,我们去看酿酒,这一看不得了,我们还真被美女老板娘的好口才打动了,各提了两坛子酒上车。山香酒厂的老板娘是甘肃女子,身材高挑,眼深鼻隆,颧骨宽展,说话爽脆,是我们印象中的西域美女形象。她笑说被老公骗过来了。莲麻村有好几间家庭酒坊,山香酒坊比较成规模,今年新迁了地址,从山边搬到公路边,启用机械化生产,还正在调试设备,打算年后开工。我们去参观了酿酒作坊。

作坊不大,几百平方米的房子,里面摆满酿酒设备,都是不锈钢材质,包括米仓、蒸煮机、发酵容器、蒸馏机,以及七八个高至屋顶的装酒容器。不锈钢器材刚硬坚固,闪着白冷的光泽。房子墙边摆满酒瓮,大小都有,门口五六个大瓮一字排开,旁边酒旗迎风招展。武松景阳冈打虎前,喝了三碗酒的酒家,大概也和深山里的这一家差不多吧。

山香酒厂的老板姓白,他家的酒有白酒和糯米酒,酿酒工艺传承了三四代人。莲麻村每户人家都会酿酒,只是有的人家酿了自家喝,不外卖。白老板的酒厂在村子里做得比较大,生意也不错,在我们停留的半个多小时里,陆续有客人开了车来买酒。酒香四溢,飘散在酒厂四周,又被载酒的汽车带着上路。

这里的山一样,水一样,所用的食材也一样,是什么决定酒与酒的不一样呢?我有点好奇,问老板娘他们家酿酒的祖传秘方是什么。

老板娘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月饼盒,揭开盖,里面是酒曲和一些枯枝叶。“闻闻这是什么味道”,老板娘把两种不同的酒曲送到我们鼻尖。

是有不一样的味道啊,她家的酒曲比市场上卖的有香味。香味来自酒曲叶,干枯的叶子揉碎了,有一股樟树的辣香。这种叶子在莲麻村的山上有。酒曲每家每户都不一样,即使用相同的酒曲叶,所用的材料比例配方不一样,制出来的酒曲也不一样。酒曲不一样,所酿制出来的酒就一样。原来秘诀就在这里。

老板娘说,她家酒曲不外传,且只有男人才参与制作,女人不能靠边的。

普通的糯米酒,五天七天就可以出坛,白老板家的则需要二十多天。四十八小时糖化后,糯米在发酵池里还要躺上一二十天,等待更多的芳香分子释放出来,让酒更加醇香。我对喝酒没什么经验,但这里的糯米酒确实甘甜清爽,醇香扑鼻,全无腻味。听说糯米酒活血美容,睡前喝一小杯胜过去美容院。

酒看过喝过,还品尝了酒厂门口风雨桥上老大妈的豆腐花,这一天算得上不枉此行了。见天色渐晚,我们准备打道回府,不去看黄沙坑东江纵队抗日旧址了。这多少有些遗憾,但在村史馆看过图片介绍,也等同于实地参观了。

莲麻村是革命老区,东江纵队三支三团驻扎在这里,村里有交通总站、医站、税站。这让我想起派潭七境村巢屋的交通站,当年巢屋交通站是东江纵队三支队的一个分点,总部在从化,这个总部就在莲麻村。增城与从化,东江与北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是东江纵队的活动范围,如今深藏在大山皱褶里的许多村庄,也如莲麻村和巢屋那样,保留着红色的记忆。

莲麻村有一道桥叫“借酒桥”。当年停留在黄沙坑疗伤的战士缺医少药,村民酿出五十多度的高度酒,担酒过桥,送去部队给战士们消毒治伤。队部没有钱给村民,革命纪律又规定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就说这酒先借着以后再还。这一借就借出了个“青史留名”。这道桥今天还在,下一次再来莲麻小镇,一定要到这桥上走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